眨眼间就到了2月中旬
距离疫情开始已经
经历了一个半月左右

来源:丁香医生
截止今天
中国境内的确诊人数
已经强强逼近4.5万人
不过每日增加的确认病例
相较上周
明显有放缓的趋势

来源:丁香医生
但是就眼下的形势来说
还是不容有半分懈怠
新加坡截止今天
已有47个确诊病例
各位在新的小伙伴
要防范于未然
还得听听专家怎么说哦~
专家建议:尽量不开冷气
小伙伴们注意了
卫生部的专家们建议:
尽量不要开冷气
最好开窗让空气流通!
因为!
病毒不怕冷,就怕热~

来源:HDB
专家们给出解释
比起较冷和干燥的气候或环境
冠状病毒一般在
超过30摄氏度(新加坡室外温度)
和80%湿度的情况下
没办法长久生存
反过来说就是
冠状病毒在冷气房内可以存活更久

来源:stock.tuchong
而在炎热潮湿环境中
则只能生存一到三个小时
因此如果从感染源来看
在户外活动的时候
很难从路过的病患感染到病毒
君悦酒店等本地感染群
可以作为例子

来源:the straits times
这些场所首先都是冷气房
其次聚集了很多人
特别是参与者彼此保持在
在1米到1.8米内的距离
这种情况明显
更利于病毒传播
另外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
梁玉心教授坦言说
单靠临床其实很难准确判断
一个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来源:FCE
因为新冠病患最初的症状
是较常见的咳嗽和发烧等
一般只有到了第二周
才开始出现肺炎等更严重症状
所以她也建议:
“如果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什么病毒
最好是在家中休息
如果病情仍未好转
这就是预警
应该再次求诊”
另外生病时最好留在家
或戴口罩

来源:NEA
国家传染病中心
传染病科研与培训中心主任
赖建文副教授补充:
“这对炎热的新加坡是好事
但我们很多地方都开着冷气
是时候关掉冷气
享受自然的微风和阳光了”
所以近期还是
尽量少开冷气哦
打开窗吹点自然风
也是不错的

来源:paixin.com
不知道小伙伴们
有没有发现
新型肺炎的“神秘面纱”
正在被逐层揭开?
疫苗有望三四个月后完成
根据最新消息
国际研究人员最早可能
在三四个月后
研发出新冠病毒的疫苗
杜克—国大医学院
新发传染病重点研究项目
主任王林发教授的团队
在上个月底
已经成功复制了新冠病毒

来源:istock
接下来会和国际组织流行病
防范创新联盟(CEPI)合作
探讨参与新冠疫苗的第一阶段测试
王林发指出
全球只有三四家机构
有能力在短时间内研发疫苗
CEPI是其中一个

来源:The biology notes
疫苗最快能在三四个月内开发
随后就得进行
两三周的安全测试
成功复制病毒后
他们会先把它注入动物身上
用来测试疫苗是否有效
等到证明疫苗能安全使用后
他们会再展开临床试验注入人体内
再观察检测疫苗
是否能有效控制传染率

来源:CNN
另外国内也有
好消息频频传来
锺南山院士采访
今天一早刷微博
就看到各种令人兴奋的消息

来源:微博热搜
是不是感觉好像瞬间
看到了希望~
咱来看看钟南山院士
具体怎么说
点击下面视频
观看钟南山院士的英文采访
(李文亮医生部分)
来源:Reuters

疫情在4月前有望结束

锺南山院士
接受路透社访问时有表示

来源:微博@新浪新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
已经开始在一些地区
出现下滑趋势
基于现有的数学模型、
近期疫情情况
以及政府所采取的措施
预计到了2月中下旬
就会出现峰值
而到4月前可能结束




来源:微博@风云一大叔
不过在出席视频会诊时
锺南山院士也有说
目前还无法预测疫情的拐点
他承认
目前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
还有很多未知:
比如
“我们还不知道病毒
为何有如此大的传染性
这是最大的问题”

来源:glavcom.ua
再有“病毒是否会通过粪便传播”、
“是否有超级传播者”等
总的来看
感觉好像还是不能
“高兴地太早”
李文亮医生是英雄
锺南山院士在采访中
特别提到李文亮医生



来源:微博@卢旭宁
锺院士直言
李文亮医生是中国的英雄

来源:微博@卢旭宁
在讲述的过程中
锺院士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还是因为悲伤
两眼通红,眼眶泛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