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送别邓小平
头顶的天空乌云密布,天公似乎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位伟大的领导人告别。宽阔的街道褪去了往日的喧嚣,悲痛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
10万名送别群众中,有些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只为最后一次向邓小平致敬。所有人胸前戴着洁白的花朵,静静地站立在初春的凛冽寒风中。每一个人的无声哀嚎,回荡在辽阔的天地间。
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周曾铨指著旁边同学们手中的横幅:“再道一声小平您好”,回忆道:
1984年,在小平同志检阅国庆35周年游行队伍里,北大生物系学生们举起了‘小平您好’的横幅,道出了师生们的心声。13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道一声小平您好’时,却已是在为他老人家送行的队伍中了…....我们北大师生,说不尽对小平的热爱之情,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大学生突然举起“小平您好”的横幅,欢度国庆
9点45分,灵车缓缓驶出玉泉路口,就要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人群中时不时传来哭泣的声音,有人高举“小平同志您走好”的横幅,或者举著邓小平的画像,邓小平照片的报纸,久久注视著灵车离开的方向,不愿离去……
送别伟人,柔肠百转。灵车远去后,不少人把胸前的白花摘下,放在路旁的松柏树上,一棵棵常青树,瞬间变成花海,是满载着思念和怀念的海洋。
9点51分,灵车到达八宝山革命公墓,放在第二告别室,国家领导人们向邓小平作最后的告别。
第二天,邓小平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的亲朋好友以及党政届代表们,共计一万人参加追悼会。

邓小平追悼会
追悼大会会场主席台的正上方,写着“邓小平同志追悼会”8个大字的横幅高高挂起。会场中央摆放着一幅5米多高,黑色镶框的邓小平彩色巨幅遗像,两旁是大型花环,还安置著16颗常青树和冬青。
遗体旁边放着邓小平的骨灰盒,骨灰盒上盖着党旗。卓琳和子女们敬献的花圈摆放在骨灰盒前,6名人民解放军持枪肃立著,站在左右两侧。
礼堂二楼悬挂着黑底黄边白色横幅,上面写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
主席台两侧和大礼堂外的中央大厅,摆放着各民主党派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界群众以及邓小平家乡敬献的300多个花圈。
10点钟,追悼大会正式开始,全场一起默哀三分钟,由500人组成的军乐团演奏著哀婉的音乐。
这一悲壮的场景,经电视转播,传到千家万户。亿万人一片静默,含泪饮泣。与此同时,中华大地上笛声哀鸣,震人心魄。
在邓小平生前惦记的土地上,香港和澳门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悼这位伟人。800多辆香港中华巴士汽车上,点缀着白花和黑丝带。澳门计程车司机鸣笛,以此来悼念邓小平。
3月2日上午,卓琳和子女捧著骨灰、遗像离开怀仁堂,灵车来到西郊机场。11时25分,专机向蓝天飞去,81岁的卓琳捧著骨灰,舍不得将它撒向大海。她一遍一遍念著邓小平的名字,过了许久才松开手,把骨灰和花瓣抛向大海。

卓琳捧著邓小平骨灰,痛哭不已
女儿邓榕手捧著爸爸的骨灰,不舍地说:“爸爸,您回归大海,回归自然,您的遗愿得到实现,您安息了吧!”
海浪席卷了骨灰和花瓣,哀悼斯人已逝。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李光耀被称为“小舞台,大人物”。
而邓小平,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个大舞台上,管理一个大国,所面临的问题之多是不言而喻的。但邓小平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因为如此,他去世很多年之后,人们仍然受益于他提出的伟大决策,仍然记得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承诺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