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送別鄧小平
頭頂的天空烏雲密布,天公似乎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與這位偉大的領導人告別。寬闊的街道褪去了往日的喧囂,悲痛的情緒在人群中蔓延。
10萬名送別群眾中,有些人從全國各地趕來,只為最後一次向鄧小平致敬。所有人胸前戴著潔白的花朵,靜靜地站立在初春的凜冽寒風中。每一個人的無聲哀嚎,迴蕩在遼闊的天地間。
北大生命科學院院長周曾銓指著旁邊同學們手中的橫幅:「再道一聲小平您好」,回憶道:
1984年,在小平同志檢閱國慶35周年遊行隊伍里,北大生物系學生們舉起了『小平您好』的橫幅,道出了師生們的心聲。13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道一聲小平您好』時,卻已是在為他老人家送行的隊伍中了…....我們北大師生,說不盡對小平的熱愛之情,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大學生突然舉起「小平您好」的橫幅,歡度國慶
9點45分,靈車緩緩駛出玉泉路口,就要消失在大家的視野中,人群中時不時傳來哭泣的聲音,有人高舉「小平同志您走好」的橫幅,或者舉著鄧小平的畫像,鄧小平照片的報紙,久久注視著靈車離開的方向,不願離去……
送別偉人,柔腸百轉。靈車遠去後,不少人把胸前的白花摘下,放在路旁的松柏樹上,一棵棵常青樹,瞬間變成花海,是滿載著思念和懷念的海洋。
9點51分,靈車到達八寶山革命公墓,放在第二告別室,國家領導人們向鄧小平作最後的告別。
第二天,鄧小平追悼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鄧小平的親朋好友以及黨政屆代表們,共計一萬人參加追悼會。

鄧小平追悼會
追悼大會會場主席台的正上方,寫著「鄧小平同志追悼會」8個大字的橫幅高高掛起。會場中央擺放著一幅5米多高,黑色鑲框的鄧小平彩色巨幅遺像,兩旁是大型花環,還安置著16顆常青樹和冬青。
遺體旁邊放著鄧小平的骨灰盒,骨灰盒上蓋著黨旗。卓琳和子女們敬獻的花圈擺放在骨灰盒前,6名人民解放軍持槍肅立著,站在左右兩側。
禮堂二樓懸掛著黑底黃邊白色橫幅,上面寫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愛戴的鄧小平同志永垂不朽!」
主席台兩側和大禮堂外的中央大廳,擺放著各民主黨派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各界群眾以及鄧小平家鄉敬獻的300多個花圈。
10點鐘,追悼大會正式開始,全場一起默哀三分鐘,由500人組成的軍樂團演奏著哀婉的音樂。
這一悲壯的場景,經電視轉播,傳到千家萬戶。億萬人一片靜默,含淚飲泣。與此同時,中華大地上笛聲哀鳴,震人心魄。
在鄧小平生前惦記的土地上,香港和澳門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悼這位偉人。800多輛香港中華巴士汽車上,點綴著白花和黑絲帶。澳門計程車司機鳴笛,以此來悼念鄧小平。
3月2日上午,卓琳和子女捧著骨灰、遺像離開懷仁堂,靈車來到西郊機場。11時25分,專機向藍天飛去,81歲的卓琳捧著骨灰,捨不得將它撒向大海。她一遍一遍念著鄧小平的名字,過了許久才鬆開手,把骨灰和花瓣拋向大海。

卓琳捧著鄧小平骨灰,痛哭不已
女兒鄧榕手捧著爸爸的骨灰,不舍地說:「爸爸,您回歸大海,回歸自然,您的遺願得到實現,您安息了吧!」
海浪席捲了骨灰和花瓣,哀悼斯人已逝。
新加坡國土面積小,李光耀被稱為「小舞台,大人物」。
而鄧小平,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這個大舞台上,管理一個大國,所面臨的問題之多是不言而喻的。但鄧小平圓滿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正因為如此,他去世很多年之後,人們仍然受益於他提出的偉大決策,仍然記得他對於國家和人民的承諾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