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种状况并未能持续下去。1913年7月孙中山领导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政府取缔国民党,以一埠不能设立两个商会为由,逼迫国民党人掌控的新商会解散。新商会成员无奈并入得到袁世凯政府承认的旧商会。1917年旧商会改名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成立后一波三折的商会至此在名称上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虽说在商言商,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因其特殊的出生背景,在孕育与成长的初期难免显示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政治色彩。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曾经说:“总商会的历史,反映新加坡的历史。”从上述历史来看,其成立初期曲折的经历倒也折射出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也许可以说,商会初期的历史或多或少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
参考文献:
[1]《北城行庆祝鲁班先师诞》《南洋商报》,1957年7月11日。
[2]《南洋文摘》总第61期,1965年。
[3]《星华史上——新旧商会之争始末》《星洲日报》,1979年4月4日。
[4]宋旺相著,叶书德译《新加坡华人百年史》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出版 ,1993年。
(作者为晚晴园华文义务导览员)

(本文首发于《源》170期,文章版权归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源》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欢迎朋友圈分享。欲阅读更多《源》杂志文章,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注册成为《源》杂志会员,即可阅读更多精彩文章。为感谢读者支持,即日起只要注册账号,便可享有一年的免费电子版杂志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