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種狀況並未能持續下去。1913年7月孫中山領導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政府取締國民黨,以一埠不能設立兩個商會為由,逼迫國民黨人掌控的新商會解散。新商會成員無奈併入得到袁世凱政府承認的舊商會。1917年舊商會改名為「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成立後一波三折的商會至此在名稱上固定下來,一直沿用至今。
雖說在商言商,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因其特殊的出生背景,在孕育與成長的初期難免顯示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政治色彩。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曾經說:「總商會的歷史,反映新加坡的歷史。」從上述歷史來看,其成立初期曲折的經歷倒也折射出了近代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發生的重大變化。也許可以說,商會初期的歷史或多或少反映了中國近代前期的歷史。
參考文獻:
[1]《北城行慶祝魯班先師誕》《南洋商報》,1957年7月11日。
[2]《南洋文摘》總第61期,1965年。
[3]《星華史上——新舊商會之爭始末》《星洲日報》,1979年4月4日。
[4]宋旺相著,葉書德譯《新加坡華人百年史》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出版 ,1993年。
(作者為晚晴園華文義務導覽員)

(本文首發於《源》170期,文章版權歸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源》雜誌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歡迎朋友圈分享。欲閱讀更多《源》雜誌文章,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註冊成為《源》雜誌會員,即可閱讀更多精彩文章。為感謝讀者支持,即日起只要註冊帳號,便可享有一年的免費電子版雜誌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