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购物天堂乌节路上,难免会被形形色色的购物中心所诱惑:开山鼻祖Tangs笑傲江湖,半老徐娘The CentrePoint、Wisma Atria风韵犹存,窈窕淑女Paragon、Ngee Ann City婀娜多姿,年轻佳丽ION Orchard、313@somerset争妍斗丽,科技新贵Apple专卖店当仁不让......沿街购物大厦看了真让人眼花缭乱、心跳加速、神魂颠倒、头脑缺氧,直至最后终于失去了主张。

Tangs诗家董百货公司,创立于1958年,是乌节路上第一座购物中心,也是新加坡历史最为悠久的购物中心。其红檐廊柱绿色屋瓦充满华族元素的建筑风格,使其成为乌节路无可取代的地标建筑。

(诗家董百货公司的红檐廊柱,是不是很酷炫?)

(诗家董百货公司的圣诞节)

(从史各士路看诗家董大厦,怎么看怎么好看)

诗家董百货公司对面的乌节路人行道树荫下,常能看到顶着黄色太阳伞的三轮车,售卖具新加坡特色的“面包冰淇淋”,有草莓、香草、香橙、香芋、巧克力和榴梿等各种口味。在乌节路血拼的当儿,千万别忘了打卡一块新加坡面包冰淇淋。

紧挨着诗家董百货公司的是Lucky Plaza 幸运商业中心,也是一家老字号购物中心,营运于1981年。现是外籍女佣周末聚集的热门地点。疫情期间为了控制人流,此商场还一度实施了按身份证单双号“限号入场”的防疫措施。

The CentrePoint 先得坊购物中心,开业于1983年。新加坡很多中年人都非常熟悉“Centrepoint kids”这一说法。那是因为先得坊购物中心建成后,很快就成为年轻人聚集的场所。好些中学生尤其是男孩子,放学后成群结队到此处游荡玩耍,人们把这些孩子叫做“Centrepoint kids”。后来随着活动帮派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供聚集的场所越来越多,新加坡陆续出现了“McDonald kids”、“Far East kids”和“Daimaru kids”等称谓。

这栋天蓝色玻璃幕墙结构的建筑是Wisma Atria 威士马广场,1986年落成。

威士马广场内有日本百货公司伊势丹,以及不少年轻人喜爱的中高档时尚品牌。

Forum The Shopping Mall 福临购物中心,1986年开业。虽然有了一些年纪,内部装潢却很少女情怀,里里外外都看不出商场已近不惑之年了。

Shaw House 邵氏大厦落成于1993年,除了伊势丹百货公司外,还有不少著名时尚品牌进驻。

邵氏大厦里怎能少了丽都影院?走累了到戏院里坐上两、三个小时,品尝人生百味。

Ngee Ann City 义安城落成于1993年,光是这个商场就能逛上一整天了。

义安城内有一个大型日本百货公司Takashimaya高岛屋,喜欢日本商品的朋友不容错过。

Wheelock Place 会德丰广场,开业于1993年,不属于超大型的商场,小资情调浓,在英国百货公司M&S玛莎里能买到好多好好吃的零食。

Tanglin Mall 东陵坊,1995年开业,虽然地址为“东陵路”,但每年乌节路圣诞灯饰从这里开始挂起,把它归入乌节路的购物中心名正言顺。圣诞佳节,东陵坊都会卯足了劲儿,把自己好好打扮一番。最让人难忘的是疫情前东陵坊还会“下雪”,好多家长会带着小朋友来看下雪!那圣诞“雪花”其实是用肥皂水打成的,鼓风机在高处把“雪花”吹出,小孩大人就会在下面乐呵呵地伸出手来接肥皂泡雪花。在看惯了下雪的外国人眼里,我们的行为是有点儿古怪,但我们却年年乐此不疲。最近商场正门在进行翻新工程,照片只拍了个侧面。

The Heeren 麒麟大厦购物中心,开业于1997年。在荷兰语中,“heeren”是“绅士”的意思。英国著名跨国连锁唱片行HMV曾长驻麒麟大厦,那时每天都有无数音乐发烧友在此流连忘返。

Paragon 百利宫建成于1998年,售卖高档奢侈品。

(入夜的百利宫越发美丽迷人)

Mandarin Gallery 文华购物廊落成于2010年,坐落在希尔顿酒店下。你可能好奇为什么它不叫作“希尔顿购物廊”?因为此酒店之前是文华乌节大酒店,购物廊目前并没有因换酒店而易名。

文华购物廊售卖高档奢侈品,隔着落地玻璃橱窗就是人行道,是理想的window shopping之地。不过如果你很有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哈哈。

ION Orchard 爱雍·乌节,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为乌节路新地标。商场从最高大上品牌到大众化品牌应有尽有,地下4层地上4层,一不小心就分不清东南西北。当迷失方向的时候,你可以向亲切友善的工作人员或店家或路人询问,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本地人在里面也可能会走迷路。

疫情下,清洁工友依然一丝不苟地为爱雍·乌节清洗玻璃幕墙。如果不是因为怕被肥皂水淋湿了,我们都不会抬头看他们一眼,但正是每一个平凡人的尽忠职守,成就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昌盛。

爱雍·乌节正门旁的这一组比真人还大、色彩斑斓的雕塑,很吸睛,爱打卡的国际友人如何能放过它们?

爱雍·乌节正门外有几大排红色长凳,供路过的公众歇脚。疫情后,为了方便人们保持1米安全距离,长凳贴上了黄色胶带,打叉叉的部分是不能坐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