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疫情期间反而会出现“离职潮”

2021年08月17日   •   5万次阅读

疫情转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也让员工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从工作中得到什么。

疫情全球蔓延造成了各地封锁,也限制了经济活动,世界各国都在对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忧心忡忡。 但与此同时,一个迥然不同的新问题也浮现出来,那就是潜在的“辞职潮”。

仅去年,全球各地许多员工都在为即将失去的“饭碗”所担忧。也许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都在积极制定后备方案。

成就者劳动力研究所(Achievers Workforce Institute)在美国和加拿大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打算在2021年找新工作;米高蒲志(Michael Page)的《人才趋势报告》也指出,新加坡有56%的在职受访者期望在2021年换个新工作。

这一数字高于任仕达(Randstad)的数据——根据任仕达的调查,新加坡有31%的雇员打算在2020年4月至10月换一份新工作,要知道当时新加坡采取了更严格的防疫措施,而且第二季度经济下滑了2%。

作者简介

扫码查看

英文简介

WU Pei Chuan | 吴佩娟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管理与组织系高级讲师

人力资本管理与分析硕士(HCMA)学术副主任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博士

教研领域: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绩效、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发展与指导、外派调整与表现、工作生活平衡等

期望已经超越了工作本身

为什么人们想辞职?

人力资源管理协会2017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疫情爆发前,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因素通常是薪酬福利、工作保障和发展机会。大家对当时的工作满意度很低,还不到40%。

而疫情爆发之后,这些主要因素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员工对老板和公司的期望有所提升。因为压抑已久的工作变动并未实现,疫情也促使他们对工作的真正价值产生了思考。

米高蒲志的一项调查显示,九成受访者认为员工体验还有改善的空间,包括提高领导沟通透明度及领导传递信息的真诚度。

人们的期望已经超越了工作本身,大家开始更加关注工作、生活和目标之间的平衡。

由于电脑前工作时间加长、工作量加重,无休止地开网络视频会议和电话会议,加之,许多新的职责成为了日常规范,远程工作导致了员工的倦怠。

精神和情感健康已成为许多公司最重要的问题之一。5月公布的《微软工作趋势调查》发现,5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感到劳累过度,39%的受访者感到筋疲力尽。

雇主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体现了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公司深层次的整体文化。

例如,疫情期间领导如何应对开支的削减?员工被迫离职时,有没有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员工在居家隔离备受煎熬的时候,领导是否提供帮助?

作为领导,不仅需要注意满足防疫要求,比如确保员工拥有能够在家高效工作的技术设备,更应当表现出人文关怀,在这个动荡时期给予员工支持。

很少有企业能像星展银行那样,为疫情前那些负责接送星展银行会员的合约司机安排新的工作——为有需要的家庭送餐。

其他促使辞职的动因

当然也有其他一些推动因素。随着经济复苏,新的就业岗位也在增多。

2021年第一季度,新加坡总就业人数自疫情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米高蒲志调查显示,40%的雇主计划在2021年增加员工人数。

提升技能也给了员工更多选择。随着免费在线学习课程和政府培训补贴的普及,人们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有能力承担更多的职责。

2020年,约54万新加坡人受益于新加坡“技能创前程计划(SkillsFuture)”。许多企业员工参加了数据分析、数字商务和客户服务、沟通和变革管理软技能等领域课程的培训。

领英人才解决方案显示,这些技能与新加坡排名靠前的新兴职位需求一致,如数据分析、设计、网络安全和数字工作。

雇主能做什么?

根据美世最近发布的《2020全球人才趋势报告》,去年新加坡只有11%的人力资源团队提供了优质的员工体验。

拥有人力资源团队的公司应该利用这个机会重建远程工作策略,才能在吸引人才方面做得更好。

根据麦肯锡2020年11月的一份报告,办公室与居家远程工作的混合办公方式仍将继续。在发达经济体,超过20%的员工每周会在家工作三到五天。

推特等公司已承诺远程办公将成为永久性选择,但还有许多公司迫不及待希望员工重返办公室,他们认为在办公室工作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冰岛展开了一项每周工作四天的研究,让人们对可能的新兴工作模式产生了期待。雇主首先必须反思工作的本质,以及就工作本身而言灵活性能占据多大的程度。日本、西班牙和许多其他国家也在这方面展开了一定的试验。

来自美世研究的好消息是,近一半的新加坡公司计划在2021年关注工作灵活性,巩固学习生态系统,提升人才技能。它们明白这些才是重中之重。

第二项重要举措是倾听员工的想法。许多公司每年都会开展敬业度调查和离职谈话,但大多并没有采取后续行动。

在成就者劳动力研究所的报告中,60%的受访公司收集了员工关于改善体验的反馈,但只有34%的员工认为雇主采取了行动。

要重塑员工体验,必须倾听员工的意见并给出相应反馈。雇主应当进一步了解员工,学习如何为他们带来更好的体验。这样,有人提交辞职信时,就不至于感到惊讶。

第三项重要举措是用薪酬和福利以外的形式认可员工的成就。许多雇主会问:“为什么即使我们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员工还是要走?”

有时只需要一个简单而真诚的手势就能带来积极影响:让员工看到、感受并记住自己的成就得到认可。如何表达认可也与领导的社交和情感技能密切相关。

未来可能会发生辞职潮,也可能不会。

人们也许在调查中表现得比较强势,但采取行动时会更加谨慎。但我们正处于招聘高峰期,每年的绩效奖金和工资增长还得照常发放。

因此,在新加坡这样人才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雇主是时候重塑与员工共同的学习之路,对工作展开反思了。

文章英文版首发于cna官网

原文标题为Commentary: The coming resignation tsunami - why many may leave their jobs in a pandemic economy

作者:Wu Pei Chuan (吴佩娟),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管理与组织系高级讲师、人力资本管理与分析硕士(HCMA)学术副主任

*本文观点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机构观点

新币兑人民币又新高!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新加坡人首选出国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8万次阅读
刚刚,新加坡人又能再领300新币补贴!
2025年07月02日   •   7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钟出国,中国制造
2025年07月02日   •   3万次阅读
“从中产到破产,只隔着一个新加坡?”——新移民中产家庭生存实录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3万次阅读
事关准证、汇款、出入境!7月,这些大事将影响全岛604万人
2025年07月03日   •   2万次阅读
中国东北走出的传奇女王来新加坡了!“我不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
2025年07月06日   •   2万次阅读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劝“我”别来新加坡?看完后我破防了……
2025年07月05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300新币补贴!申请和使用完整流程一文看懂
2025年07月05日   •   2万次阅读
他等了14年,新加坡永居一直被拒!3岁就来了,一口流利的Singlish
2025年07月05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这么小,抵抗有什么用?挡得住吗?
2025年07月04日   •   1万次阅读
你真的适合在新加坡生活吗?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巴士上丢东西怎么找回来?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7月03日   •   9747次阅读
看惯了珍珠坊熟悉的黄绿色外墙 你喜欢它红艳艳的新装吗?
2025年07月01日   •   9747次阅读
黄循财喊你领钱了,这些人最高可领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9063次阅读
只靠2万新币,30岁的他在新加坡打下7家店的江山!
2025年07月07日   •   7695次阅读
在新加坡购买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7524次阅读
新加坡前内阁部长将出任南洋理工大学高级顾问
2025年07月04日   •   7182次阅读
从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卖的背后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7182次阅读
“年轻霸总”恋上新加坡70岁老人,结局竟然这么惨!
2025年07月07日   •   6840次阅读
新加坡组屋区要开通无人巴士了!中国造,靠谱吗?司机怎么办?
2025年07月03日   •   6669次阅读
最新!新加坡储蓄券VS国库券VS定存!哪种方式收益最高?
2025年07月03日   •   6327次阅读
李光耀的遗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如何分开的?
2025年07月01日   •   5985次阅读
嘀——你的新加坡野邻居上线中,请及时查收
2025年07月03日   •   4788次阅读
榜鹅海岸巴士转换站启用,旧站即将翻新,增风扇长椅
2025年07月01日   •   4446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