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疫情期间反而会出现“离职潮”

2021年08月17日   •   5万次阅读

疫情转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也让员工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从工作中得到什么。

疫情全球蔓延造成了各地封锁,也限制了经济活动,世界各国都在对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忧心忡忡。 但与此同时,一个迥然不同的新问题也浮现出来,那就是潜在的“辞职潮”。

仅去年,全球各地许多员工都在为即将失去的“饭碗”所担忧。也许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都在积极制定后备方案。

成就者劳动力研究所(Achievers Workforce Institute)在美国和加拿大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打算在2021年找新工作;米高蒲志(Michael Page)的《人才趋势报告》也指出,新加坡有56%的在职受访者期望在2021年换个新工作。

这一数字高于任仕达(Randstad)的数据——根据任仕达的调查,新加坡有31%的雇员打算在2020年4月至10月换一份新工作,要知道当时新加坡采取了更严格的防疫措施,而且第二季度经济下滑了2%。

作者简介

扫码查看

英文简介

WU Pei Chuan | 吴佩娟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管理与组织系高级讲师

人力资本管理与分析硕士(HCMA)学术副主任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博士

教研领域: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绩效、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发展与指导、外派调整与表现、工作生活平衡等

期望已经超越了工作本身

为什么人们想辞职?

人力资源管理协会2017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疫情爆发前,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因素通常是薪酬福利、工作保障和发展机会。大家对当时的工作满意度很低,还不到40%。

而疫情爆发之后,这些主要因素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员工对老板和公司的期望有所提升。因为压抑已久的工作变动并未实现,疫情也促使他们对工作的真正价值产生了思考。

米高蒲志的一项调查显示,九成受访者认为员工体验还有改善的空间,包括提高领导沟通透明度及领导传递信息的真诚度。

人们的期望已经超越了工作本身,大家开始更加关注工作、生活和目标之间的平衡。

由于电脑前工作时间加长、工作量加重,无休止地开网络视频会议和电话会议,加之,许多新的职责成为了日常规范,远程工作导致了员工的倦怠。

精神和情感健康已成为许多公司最重要的问题之一。5月公布的《微软工作趋势调查》发现,5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感到劳累过度,39%的受访者感到筋疲力尽。

雇主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体现了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公司深层次的整体文化。

例如,疫情期间领导如何应对开支的削减?员工被迫离职时,有没有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员工在居家隔离备受煎熬的时候,领导是否提供帮助?

作为领导,不仅需要注意满足防疫要求,比如确保员工拥有能够在家高效工作的技术设备,更应当表现出人文关怀,在这个动荡时期给予员工支持。

很少有企业能像星展银行那样,为疫情前那些负责接送星展银行会员的合约司机安排新的工作——为有需要的家庭送餐。

其他促使辞职的动因

当然也有其他一些推动因素。随着经济复苏,新的就业岗位也在增多。

2021年第一季度,新加坡总就业人数自疫情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米高蒲志调查显示,40%的雇主计划在2021年增加员工人数。

提升技能也给了员工更多选择。随着免费在线学习课程和政府培训补贴的普及,人们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有能力承担更多的职责。

2020年,约54万新加坡人受益于新加坡“技能创前程计划(SkillsFuture)”。许多企业员工参加了数据分析、数字商务和客户服务、沟通和变革管理软技能等领域课程的培训。

领英人才解决方案显示,这些技能与新加坡排名靠前的新兴职位需求一致,如数据分析、设计、网络安全和数字工作。

雇主能做什么?

根据美世最近发布的《2020全球人才趋势报告》,去年新加坡只有11%的人力资源团队提供了优质的员工体验。

拥有人力资源团队的公司应该利用这个机会重建远程工作策略,才能在吸引人才方面做得更好。

根据麦肯锡2020年11月的一份报告,办公室与居家远程工作的混合办公方式仍将继续。在发达经济体,超过20%的员工每周会在家工作三到五天。

推特等公司已承诺远程办公将成为永久性选择,但还有许多公司迫不及待希望员工重返办公室,他们认为在办公室工作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冰岛展开了一项每周工作四天的研究,让人们对可能的新兴工作模式产生了期待。雇主首先必须反思工作的本质,以及就工作本身而言灵活性能占据多大的程度。日本、西班牙和许多其他国家也在这方面展开了一定的试验。

来自美世研究的好消息是,近一半的新加坡公司计划在2021年关注工作灵活性,巩固学习生态系统,提升人才技能。它们明白这些才是重中之重。

第二项重要举措是倾听员工的想法。许多公司每年都会开展敬业度调查和离职谈话,但大多并没有采取后续行动。

在成就者劳动力研究所的报告中,60%的受访公司收集了员工关于改善体验的反馈,但只有34%的员工认为雇主采取了行动。

要重塑员工体验,必须倾听员工的意见并给出相应反馈。雇主应当进一步了解员工,学习如何为他们带来更好的体验。这样,有人提交辞职信时,就不至于感到惊讶。

第三项重要举措是用薪酬和福利以外的形式认可员工的成就。许多雇主会问:“为什么即使我们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员工还是要走?”

有时只需要一个简单而真诚的手势就能带来积极影响:让员工看到、感受并记住自己的成就得到认可。如何表达认可也与领导的社交和情感技能密切相关。

未来可能会发生辞职潮,也可能不会。

人们也许在调查中表现得比较强势,但采取行动时会更加谨慎。但我们正处于招聘高峰期,每年的绩效奖金和工资增长还得照常发放。

因此,在新加坡这样人才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雇主是时候重塑与员工共同的学习之路,对工作展开反思了。

文章英文版首发于cna官网

原文标题为Commentary: The coming resignation tsunami - why many may leave their jobs in a pandemic economy

作者:Wu Pei Chuan (吴佩娟),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管理与组织系高级讲师、人力资本管理与分析硕士(HCMA)学术副主任

*本文观点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机构观点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3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8892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8208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7695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182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5130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4959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4446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27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