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疫情期間反而會出現「離職潮」

2021年08月17日   •   5萬次閱讀

疫情轉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也讓員工開始思考自己究竟想要從工作中得到什麼。

疫情全球蔓延造成了各地封鎖,也限制了經濟活動,世界各國都在對不斷攀升的失業率憂心忡忡。 但與此同時,一個迥然不同的新問題也浮現出來,那就是潛在的「辭職潮」。

僅去年,全球各地許多員工都在為即將失去的「飯碗」所擔憂。也許正因為如此,許多人都在積極制定後備方案。

成就者勞動力研究所(Achievers Workforce Institute)在美國和加拿大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人打算在2021年找新工作;米高蒲志(Michael Page)的《人才趨勢報告》也指出,新加坡有56%的在職受訪者期望在2021年換個新工作。

這一數字高於任仕達(Randstad)的數據——根據任仕達的調查,新加坡有31%的雇員打算在2020年4月至10月換一份新工作,要知道當時新加坡採取了更嚴格的防疫措施,而且第二季度經濟下滑了2%。

作者簡介

掃碼查看

英文簡介

WU Pei Chuan | 吳佩娟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管理與組織系高級講師

人力資本管理與分析碩士(HCMA)學術副主任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博士

教研領域: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與公司績效、國際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發展與指導、外派調整與表現、工作生活平衡等

期望已經超越了工作本身

為什麼人們想辭職?

人力資源管理協會2017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疫情爆發前,導致員工離職的主要因素通常是薪酬福利、工作保障和發展機會。大家對當時的工作滿意度很低,還不到40%。

而疫情爆發之後,這些主要因素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但員工對老闆和公司的期望有所提升。因為壓抑已久的工作變動並未實現,疫情也促使他們對工作的真正價值產生了思考。

米高蒲志的一項調查顯示,九成受訪者認為員工體驗還有改善的空間,包括提高領導溝通透明度及領導傳遞信息的真誠度。

人們的期望已經超越了工作本身,大家開始更加關注工作、生活和目標之間的平衡。

由於電腦前工作時間加長、工作量加重,無休止地開網絡視頻會議和電話會議,加之,許多新的職責成為了日常規範,遠程工作導致了員工的倦怠。

精神和情感健康已成為許多公司最重要的問題之一。5月公布的《微軟工作趨勢調查》發現,5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感到勞累過度,39%的受訪者感到筋疲力盡。

僱主解決心理問題的方式體現了領導和員工之間的關係,也反映了公司深層次的整體文化。

例如,疫情期間領導如何應對開支的削減?員工被迫離職時,有沒有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員工在居家隔離備受煎熬的時候,領導是否提供幫助?

作為領導,不僅需要注意滿足防疫要求,比如確保員工擁有能夠在家高效工作的技術設備,更應當表現出人文關懷,在這個動盪時期給予員工支持。

很少有企業能像星展銀行那樣,為疫情前那些負責接送星展銀行會員的合約司機安排新的工作——為有需要的家庭送餐。

其他促使辭職的動因

當然也有其他一些推動因素。隨著經濟復甦,新的就業崗位也在增多。

2021年第一季度,新加坡總就業人數自疫情以來首次出現正增長。米高蒲志調查顯示,40%的僱主計劃在2021年增加員工人數。

提升技能也給了員工更多選擇。隨著免費在線學習課程和政府培訓補貼的普及,人們能更好地適應就業市場,有能力承擔更多的職責。

2020年,約54萬新加坡人受益於新加坡「技能創前程計劃(SkillsFuture)」。許多企業員工參加了數據分析、數字商務和客戶服務、溝通和變革管理軟技能等領域課程的培訓。

領英人才解決方案顯示,這些技能與新加坡排名靠前的新興職位需求一致,如數據分析、設計、網絡安全和數字工作。

僱主能做什麼?

根據美世最近發布的《2020全球人才趨勢報告》,去年新加坡只有11%的人力資源團隊提供了優質的員工體驗。

擁有人力資源團隊的公司應該利用這個機會重建遠程工作策略,才能在吸引人才方面做得更好。

根據麥肯錫2020年11月的一份報告,辦公室與居家遠程工作的混合辦公方式仍將繼續。在發達經濟體,超過20%的員工每周會在家工作三到五天。

推特等公司已承諾遠程辦公將成為永久性選擇,但還有許多公司迫不及待希望員工重返辦公室,他們認為在辦公室工作還是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冰島展開了一項每周工作四天的研究,讓人們對可能的新興工作模式產生了期待。僱主首先必須反思工作的本質,以及就工作本身而言靈活性能占據多大的程度。日本、西班牙和許多其他國家也在這方面展開了一定的試驗。

來自美世研究的好消息是,近一半的新加坡公司計劃在2021年關注工作靈活性,鞏固學習生態系統,提升人才技能。它們明白這些才是重中之重。

第二項重要舉措是傾聽員工的想法。許多公司每年都會開展敬業度調查和離職談話,但大多並沒有採取後續行動。

在成就者勞動力研究所的報告中,60%的受訪公司收集了員工關於改善體驗的反饋,但只有34%的員工認為僱主採取了行動。

要重塑員工體驗,必須傾聽員工的意見並給出相應反饋。僱主應當進一步了解員工,學習如何為他們帶來更好的體驗。這樣,有人提交辭職信時,就不至於感到驚訝。

第三項重要舉措是用薪酬和福利以外的形式認可員工的成就。許多僱主會問:「為什麼即使我們提供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工資,員工還是要走?」

有時只需要一個簡單而真誠的手勢就能帶來積極影響:讓員工看到、感受並記住自己的成就得到認可。如何表達認可也與領導的社交和情感技能密切相關。

未來可能會發生辭職潮,也可能不會。

人們也許在調查中表現得比較強勢,但採取行動時會更加謹慎。但我們正處於招聘高峰期,每年的績效獎金和工資增長還得照常發放。

因此,在新加坡這樣人才競爭激烈的勞動力市場,僱主是時候重塑與員工共同的學習之路,對工作展開反思了。

文章英文版首發於cna官網

原文標題為Commentary: The coming resignation tsunami - why many may leave their jobs in a pandemic economy

作者:Wu Pei Chuan (吳佩娟),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管理與組織系高級講師、人力資本管理與分析碩士(HCMA)學術副主任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0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721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