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新加坡对于美国的投资也是毫不手软,十分慷慨。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曾经表示:
“尽管我们是个弹丸小国,在亚洲国家中,新加坡是美国第四大海外直接投资者。我们也签署了可以协助确保美国在区域的经济与战略存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国防和安全是新美伙伴关系的另一重大支柱。新加坡的武装部队定期参与美国主导的联合军事演习,新加坡空军也有一些特遣小分队驻扎在美国。
新加坡也为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提供方便,允许美国使用新加坡的国防设施。2015年,新美签署了《加强防务合作协定》(enhanced Defence Cooperation Agreement),探讨在网络安全和反恐等新领域合作。
这一举措也象征着新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一步升级。
03. 李显龙的选择
基于新加坡与中国和美国都有密切联系与合作,在面临中美双方暗流涌动的今天,新加坡到底准备怎么做?
显然,李显龙总理对于这点也是很着急的。6月4日,李显龙亲自发表文章对新加坡处理与中美关系问题明确表态,更是大声疾呼请中美保持和平冷静。
李显龙坦言,中美关系,将是亚洲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这个时代面对的“根本问题”。
在其中,李显龙代表新加坡,明确表达了多个重要观点:
1. 亚洲长期处于美国主导的“美式和平”格局中,曾经的中国没有能力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也没有试图这样做。
(以下为李显龙发表原文译文)
美国使亚洲的稳定和繁荣得以实现。美国倡导建立一个开放、一体化和基于规则的全球秩序,并提供一个安全保护伞,使区域国家能够在此基础上合作与和平竞争。美国跨国企业在亚洲大量投资,带来了资本、技术和创意。随着华盛顿促进自由贸易和向世界开放美国市场,亚洲与美国的贸易逐渐增长。
尽管如此,“美式和平”依然发挥效用,中国地位的这些根本性变化便是在其框架内发生的。中国没有能力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也没有试图这样做。事实上,它采纳了邓小平的名言“韬光养晦”作为指导思想,将农业、工业和科技的现代化放在军事力量建设之前。

2. 在中国崛起的今天,“美式和平”格局已被打破。
(以下为李显龙发表原文译文)
至今为止,这个做法行之有效。但“美式和平”的战略基础已发生根本转变。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的经济、技术能力和政治影响力成倍增长,它对世界的看法也有所改变。
今天的中国领导人已不再引用邓小平的“韬光养晦”箴言。中国视自己为一个大陆大国,也渴望成为一个海洋大国;它一直致力于陆军和海军的现代化,以使将其军队转变为一支世界级的战斗力量。中国越来越希望保护和推进其海外利益,并确保其在国际事务中应有的地位,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与此同时,在许多方面仍然是超级大国的美国,正在重新评估其宏观战略。随着美国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份额的减少,目前尚不清楚它是会继续承担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重任,还是会转而采取更狭隘的“美国优先”方式来保护自身利益。
3. 新加坡对中美各自发展道路的选择,都持保留意见和怀疑态度。
(以下为李显龙发表原文译文)
美国和中国各自面临重大抉择。美国必须决定,是将中国的崛起视为一种生存威胁,并试图以一切可能的手段遏制中国,或是承认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国。如果选择后者,美国就必须制订与中国打交道的方法,尽可能促进合作和良性竞争,而不让竞争伤害整体关系。理想情况是,这一竞争将在商定的多边框架内进行,并采用类似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所遵循的规则和准则。
就中国而言,它必须决定是否要成为一个不受制约的大国,为所欲为,凭借其绝对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取胜,但也要冒着遭到美国和其他国家强烈抵制的风险。这种做法可能会加剧紧张和不满情绪,从长远来看,会影响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是个真实的危险:皮尤研究中心最近一项调查发现,加拿大、美国,以及其他亚洲和西欧国家的人,对中国的看法越来越负面。尽管中国最近努力在海外打造软实力,例如通过孔子学院网络,以及中资国际报纸和电视媒体等,但形势还是对它不利。
4. 李显龙对中国未来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选择,展现了一定程度的担忧。
(以下为李显龙发表原文译文)
中国在本区域也有重大利益。东北亚依然笼罩在第二次中日战争和韩战的阴影下。东南亚是中国能源和原材料的来源地、经济合作伙伴,以及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为了保护能源安全,它也将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视为必须保持开放的咽喉要道。但与美国的一个关键区别是,中国将亚太区域视为俄罗斯所谓的“近邻”(near abroad),因此对其自身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国家主席说过,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但他也说,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他认为太平洋足够大,可以让美中两国和平共处,有重叠的朋友圈和伙伴圈呢?还是认为它足够大,两个大国可以将之一分为二,形成敌对的势力范围?
新加坡和其他亚太国家会倾向哪种解读,是不言自明的。尽管它们可能对事态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但还是热切希望不要被迫在美中之间作出选择。美国的安保力量对亚太区域仍然至关重要。没有它,日本和韩国将不得不考虑发展核武器。幸运的是,这些事态发展仍然只是假设,但其前景既不利于东北亚的稳定,也不利于全球的防扩散努力。
5. 美国无法取代中国,中国是不可失去的。中国短期内也无法撼动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
(以下为李显龙发表原文译文)
美国很难或者几乎不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供应国,就像美国自己没有中国市场是不可想像的一样。中国是美国商品的第三大进口国,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

2019世界各国GDP排名
但中国也无法取代美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全球金融体系主要依赖于美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近期内不太可能取代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尽管其他亚洲国家对中国的出口超过对美国的出口,但美国跨国公司仍然是包括新加坡在内的许多亚太国家最大的外国投资来源。
最后李显龙表示,亚洲国家视美国为在本区域拥有重大利益的常驻大国。与此同时,中国是隔邻的区域大国。
总而言之,新加坡不希望被迫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以下为李显龙发表原文译文)
2019冠状病毒大流行清楚地提醒我们,各国携手合作是多么重要。疾病不受国界限制,我们迫切需要国际合作来控制这场流行病,并减少对全球经济的损害。即使美中关系大好,对冠病采取集体应对措施,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幸的是,冠病疫情正在加剧美中之间的对抗,使不信任感加深,比看谁更高人一等,并不停地相互指责。如果疫情成为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一个主要议题(现在看来似乎在所难免),情况肯定会恶化。我们只能希望,事态的严重性能使人们集中心思,理智地对待问题。

所以,从李显龙最新的表态上看,一向追求务实的新加坡并不想选边站,只想间于齐楚,方能在中间获得最实际的利益。
这是理性的选择,也是小国的生存之道。
不过新加坡大选在即,政府即将换届。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会否改变,对待中美的态度是否有所变化,也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新中美三国关系的发展
你有怎样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