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就可能是不好的结局。华人和马来人之间民族矛盾,交织著佛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宗教矛盾,导致冲突频频爆发,最终可能撕裂整个社会,严重影响新马的发展,倒不如早早分家的好。
历史上确实也发生过这样的冲突。1963年新马合并后,华人马来人两族关系紧张,新加坡的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爆发了两次严重的流血冲突:一次是在1964年的7月,冲突共造成22人死亡,461人受伤;另一次是在同年9月,共造成13人死亡,105人受伤。
对比历史,更显得新加坡今天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和谐共处的难能可贵。
07.华人之光下的危机感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被迫分家的历史背后,折射出的是东南亚华人的命运历程。
19世纪以来,腐朽的清王朝走向衰弱,中国积弱积贫,饱受侵略。
一大批来自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的华人——主要是无土地的农民,下南洋谋生,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与勇敢,在东南亚扎下了根,闯出来一片天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亚国家纷纷独立。华人在经济建设上,为这些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却未能拥有与之相匹配的政治地位,甚至受到歧视与侵害。
新加坡是除中国之外,世界上唯一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在被马来和印尼穆斯林包围的华人孤岛上,创造出了巨大的成就,为东南亚的华人社会带来了理想的光环。
李光耀曾告诫新加坡人:“在世界这个角落,一个城市岛国如果要生存,就不可以平平庸庸。”
他们清醒地知道,无论新加坡取得了多么巨大的成就,都无法改变新加坡在东南亚的特殊位置和处境,都无法消除周遭邻国的猜忌和疑心。
他们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变数,不能掉以轻心。新加坡从挖坑如厕到住进冷气房的时间还太短。新加坡的成功来之不易。
李光耀曾指出:我始终感到我们与其说是华侨,不如说是华裔。没有人能改变这一点:中国是中国,而我们是我们。
祖籍广东梅州的李光耀。是海峡殖民地的第四代移民,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华人家庭。
李光耀从小接受英式教育,考入了当地顶尖的英式中学莱佛士书院,后获得女王奖学金赴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并在伦敦取得了律师执业资格。

在李光耀的主导下,新加坡推行双语教育,在保留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将英语作为教育、行政和商业的通用语言。
有人说,新加坡的华人“黄皮白心”,骨子里面更像是英国人。
为求得有利的生存环境,新加坡在东西方世界之间,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将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到了极致。
我们在新加坡华人的身上,可以同时感到他们的优越感,以及强烈的危机感,也可以隐隐感觉到一种距离感与隔阂感。
新加坡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其代表了海外华人数百年来,沐风栉雨、砥砺前行,所创造的理想光环。
而新加坡被迫与马来西亚分家的背后,则是海外华人数百年来为争取自身权益,曲折而又无奈的一段历史缩影。
---全文完---
参考文献:
1.《列国志-新加坡》,毕世鸿
2.《列国志-马来西亚》,骆永昆等
3.《李光耀谈治国、管理和人生》,李光耀
4.《解读新加坡》,杨建伟
5.《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合并与分离研究》,庞卫东
6.《马来西亚为何留不住华人?种族“玻璃天花板”逼走百万华人》,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