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李氏家族内斗:国父李光耀遗嘱遭篡改,李显扬怨恨嫂子久已
2017年6月,新加坡爆发了一场李氏家族内斗事件,使得这个亚洲小国再一次成为全球焦点,然而就在两年前,新加坡受人尊敬的国父李光耀去世,引发了新的权利更迭和纪念活动。
那为什麽麽李家的孩子会在父亲去世之后出现一些矛盾,而且还见诸于报纸、媒体呢?
据报道,这场内斗的核心争议,围绕着国父李光耀的遗愿展开,李显龙的妹妹李玮玲、弟弟李显扬称父亲的遗嘱被篡改,指责身为新加坡总理的哥哥李显龙,利用李光耀树立自己的威信。
整个事件非常复杂,既涉及家族内部矛盾,也反映出新加坡社会面临的共性问题,当时的这场内斗在当地社交媒体和新闻媒体中引起了极大关注,并不断引发新的猜测和讨论,李家作为新加坡第一家族,是怎样卷入了这样一场自己人的争执斗争之中的呢?

遗嘱风波
自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于2015年去世以来,他的四个子女之间的尖锐矛盾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他的遗嘱的真实性的争议,李光耀表示希望拆除他的故居,并称其不适合成为博物馆,但是遗嘱的版本不断更改,引发了他的子女之间的争议。

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质疑李光耀是否真的知道他的家将被拆除,而他的次子李显扬则表示,李光耀的意愿是拆除他的故居,并称遗嘱是根据他父亲明确的指示拟定的,两兄弟就此事争论不休。
李显扬则指责李显龙过度参与新加坡政府的事务,导致他将李家变成了一个仅仅在表面上团结但实际上分化的家族,此外,他还批评了李显龙的妻子,称她在政府内部担任太多重要的职务,并指责李显龙允许她插手政府事务。
此番争吵使得李家内部纷争不断,甚至影响了李家的声誉和家族媒体形象,而这种内斗也使得外界逐渐对李家家族权利的转移产生了质疑。

然而,李光耀的子女之间的争议并不只是关于他的遗嘱的真实性,他们的争议还涉及到家族财产和权力的分配问题,李显龙被指责过度控制家族基金会,而其它兄弟则被认为得到不足的财产分配。
这场争吵反映了新加坡第一家族的内部分歧和不协调,事实上,这场争斗不仅仅是李家家族内部的问题,也是新加坡的一项重要事务。
李光耀的子女与政界领袖之间的关系显然会对未来的新加坡政局带来重要影响。

弟弟6页文章批评总理哥哥
就在遗嘱风波过去没有多久,李显扬和李玮玲最终发表了一篇长达6页的文章,指责他们的总理哥哥滥用职权,不顾李光耀的意愿保留他父亲在欧思礼路38号的房子。
这个家庭纠纷演变成了国家事务,对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因为对于新加坡而言,这件事不仅是家庭问题,也反映了李玮玲和李显扬对李显龙总理的不满。

李家事件逐渐被外界传为一次政治漩涡,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其实这个家庭纠纷背后,本就有非常大的矛盾存在,李显扬和李玮玲认为,李显龙的政治路线已经偏离了李光耀的方向,他对国家的管理和发展也与父亲的想法不同。
而李显龙则认为,自己是在遵循国家利益和民众意愿来管理国家,而对于父亲的遗产,他也是尊重家族的共识,做出了保留的决定。
这场事件经过长时间的交锋之后,最终还是以李显龙的胜利告终,但是,这场斗争反映出了新加坡政治家族的结构和演变,也展示了李家不同代际之间的分歧和冲突。

李家不同代际之间其实是充满了分歧和矛盾,李光耀是新加坡独立的创始人和第一任总理,拥有巨大的政治声望和影响力。
他对新加坡的建设和治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新加坡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对于家族传承体系的强调和重视,也导致了李家继承权的问题。
李光耀的两个儿子,李显扬、李显龙都在国家重要领域发挥突出作用,李显龙自然不必说,一直就在政府重要职位锻炼,最终任新加坡总理,也是李氏家族第二位总理,因为新加坡总统只有象征作用,实际权利是集总理于一身的。

两代人连续执政的新加坡,固然是考虑到,这样能够保持这个小国家好不容易奋斗而来的财富和国际地位,但是也难免成为他人的诟病。
比如小儿子李显扬,曾经留学美国,回国后逐渐担任新加坡电信首席执行官,作为杰出企业家和管理学专家,他在新加坡电信担任总裁期间,成功引领公司走向多项创新和转型,使得公司的业绩和市值不断提升。
他也在许多其他领域取得了杰出表现,如担任亚洲回教银行和澳洲新西兰银行集团的独立董事等职位,此外,他是新加坡交易所审核委员会主席等多个重要职位的担任者。

如此的成绩,在经济生活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对于老百姓的生活也很有影响力,丝毫不让哥哥李显龙,有如此成绩,也很难说没有得到作为总理父亲的帮助和照拂,即便没有,他的家庭出身和留学背景也足够在新加坡顺风顺水。
但是他们对于新加坡的政治和发展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显然李显扬认为,新加坡政治趋于专制和僵化,他们反对政府的某些政策和作法,对于大哥已在政府任最高行政长官,他们意见不大,但是如果借助已故父亲的力量,凸显自己执政的正统性,就有很强的封建色彩。
但是,李显龙则认为自己遵循民意和国家利益,国家议会遵循投票的结果,要保留李光耀老宅,因而发出了民意大于天的声音,最终他们对于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家族的声望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立场,这导致了家族内部的分裂和对抗。

其次这场事件也反映出了新加坡的政治家族结构和演变,李家是新加坡的政治王朝,他们统治新加坡多年,对新加坡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极大,但是,随着新加坡的发展和变化,这种政治王朝的结构也在慢慢变化。
新一代的政治领袖和群众对于民主、透明度和公正的要求越来越高,政治家族的作用和影响力也在逐渐被摧毁,新加坡的政治也在向透明化和民主化的方向发展,家族内部的分裂和斗争,会让民众对李家失望,这时候新的政治力量可能就会趁虚而入。

李家的养老人——李玮玲
尽管李显扬被赋予了许多权力和荣誉,但据报道,在2006年时,他曾表示对于政治并不非常感兴趣,而在2020年6月,他宣布加入新加坡反对党“前进党”,引发了一定程度的轰动。
事后,他在脸书发布声明表示不会参选,理由是,新加坡不需要再多一个李家人,但这一事件表明了他在新加坡政治生态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虽然这两个儿子的能力让人觉得是龙争虎斗,但是真正对李光耀遗嘱有最大发言权的人,其实是李光耀夫妇唯一的女儿——李玮玲。

出生于1955年的女儿李玮玲,至今单身,现任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院院长,父亲李光耀曾经评价她:具备我所有的品质,不过这也成为缺点。
这样优秀的人,并不是缺乏追求者而单身,实在是不喜欢融入上流社会,她21岁时曾与一名医生试着谈过恋爱,当时他们参加一个晚会,李玮玲对受邀者全是富人、名流感到十分不满,很快就与这名医生分手。
但是本身就出生在新加坡第一家族的她,却很难摆脱这种命运,只能通过单身来保持自己的状态。

李玮玲曾在新加坡著名报纸上发表过题为“我为什么保持单身”的文章,她明确表示,母亲为自己设立的标准太高了,自认为不可能达到她的水平,所以最终决定不做妻子和母亲,其次,她也坦言自己的性情与父亲太过于相似。
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儿,又是医生兼院长,于是乎自然而然地成为李光耀晚年的实际照顾者。
在李光耀的遗嘱中,明确提到,李家老宅的继承人是女儿李玮玲,房屋可以一直保持到她不再居住为止,一旦触发此选项,则立即拆除,不作为博物馆、参观和纪念之用。
也就是说,这间房子的拆除与否,只有李玮玲最有发言权,因为她是遗嘱中明确的房屋继承人和责任人。

就李玮玲的性格而言,她不喜欢上流社会,对于李家在新加坡一家独大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很是讨厌,如此一来,她自然而然就站到了李显扬的一边。
李显扬作为“6页控诉文”的发布者,是拥有话语权的,我们不难推测,其中支持和同意他发布的人,应该就是李玮玲。
值得一提的是,李显扬的妻子,是新加坡著名经济学家之女林学芬,毕业于剑桥大学法律系的她,在新加坡创办了史丹福律师事务所,同时兼任环太平洋律师协会主席,可想而知这样一位贤内助对于法律遗嘱等条文的熟悉,但身为李家儿媳妇的她也难免卷入政治斗争之中。

亚洲四小龙之“性价比之王”
新加坡能够进入我们的视野,首先因为这个国家中的华人占有绝对比例,并且新加坡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很快变成一个发达的“国家”,值得全世界国家学习和研究。
而在这个过程中,去中国化、寻求美国帮助、积极融入美国自由市场,无疑为这个国家的腾飞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时机。
这个机遇的掌舵人就是李光耀,他是新加坡无可争议的缔造者,他利用新加坡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将这个贫穷落后的地区变成了一个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