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父母对孩子降生的那一幕都记忆犹新。虽然初为父母的喜悦难以言表,但在照顾家庭新成员的过程中,他们也难免会感到焦虑和疲惫。
通常情况下,产妇会在医院至少停留两天,与新生儿一同恢复并接受医护人员的观察。在母亲坐月子期间,祖父母和月嫂会协助照料婴儿,但在这段期间结束后,照顾婴儿的责任将再次落到母亲身上。
父亲们可能正在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妻子照顾孩子,包括夜间喂养、更换尿布和洗澡等工作。然而,由于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带薪陪产假仅为两周,大多数父亲会选择分散休假,一开始只休几天。
事实上,对于刚迎来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孩子出生后,作为父母的他们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家庭生活的一系列变化,这无疑是一种挑战。
遗憾的是,即使孩子早已长大成家立业,但大多数父母最怀念的仍是孩子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那段宝贵时光。然而,当身为父母的你因孩子尿床而狼狈不堪,同时还要应对繁重的家务、拮据的经济状况和重返工作的担忧时,你很难体会到孩子的快乐,也无法享受孩子的笑声。

01 爱家更自由
政府出手,家庭得到有力支援
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LawrenceWong)在上周二(2月14日)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演讲中宣布,自2024年1月起,在职父亲的带薪陪产假将从现在的两周增加至四周。此外,孩子年龄在两岁及以下的父母的无薪育婴假将从每年的6天延长至12天。这项政策的实施将为新加坡的父母带来一些安慰。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于2月14日发表2023年财政预算案声明。(图片来源于黄循财脸书)
新加坡政府近期推出了一系列“亲家庭”措施,以帮助本地父母成家置业、照顾子女。这些措施包括额外提供3000新元的婴儿花红现金奖励(Baby Bonus Cash Gift)、提高首次购房家庭的公积金购房津贴,以及鼓励企业在未来为有孩子的员工提供更加正式的弹性工作安排。
新生儿期是父母跟孩子建立终身亲子信任和亲子依恋的关键期。因此,在孩子出生后,父亲选择休长时间的陪产假,不仅可以提高夫妻的整体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新加坡的一项研究表明,延长陪产假有助于提高夫妇的婚姻满意度,促进家庭关系的稳定和幸福。孩子成为这种幸福稳定家庭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将在一个充满爱意和互相理解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种环境也有助于他们个人的发展。

02 别让生育负担成为难题
政府力挺年轻父母生育
总体而言,2023年新加坡财政预算案提出的一系列“亲家庭”措施,表面上看并不会直接导致生育率大幅上升,但这些措施可以为最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支持,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那些有生育意愿的夫妇,促使让他们下定决心。
特别是,政府针对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补贴的措施备受社会欢迎。在以上措施中,政府不仅为购买小户型祖屋的夫妇提供更高的公积金购物津贴,还将在职母亲的子女估税回扣的计算方式由劳动收入的百分比更改为固定的扣税金额。
尽管收入不高的夫妇更容易陷入经济困境,但新的措施提供了额外的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压力,也帮助那些已经生育孩子的夫妇建立更牢固的家庭关系。
由于抚养孩子的开销太高,加上建立家庭的过程充满挑战和分歧,许多新加坡年轻人对婚姻持谨慎态度,不愿迈出这一步。为了鼓励他们尽早结婚生子,政府提出了这项补贴政策,它不仅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同时也能让年轻夫妇从中受益。
新加坡一直致力于满足本国民众的期望。如果我们现在能够解决阻碍生育的问题,为什么不行动呢?只要政府能够完善制度,从中帮助更多的新加坡人生育孩子,我们将全力以赴。

随着初次生育夫妇的平均年龄不断上升,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高龄生育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更好的方法是消除20多岁新加坡年轻人生育的障碍。
在这方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必须付出代价。人们也普遍认识到,那些与家庭不那么相关的计划能够得到特许保留。但是,如果提高总生育率已经成为新加坡的优先事项,那我们应该慷慨投入资金,以实现这个目标。
新加坡政府最新公布的政策有许多值得称赞的地方,因为它不仅为新生儿父母提供更多援助,还让更多家庭从中受益。政府对政策进行了调整,以确保适用于身处不同育儿阶段的父母。根据新措施,6岁以下孩子的父母将获得一笔存入儿童培育户头的400新元补贴。
但对于外籍女佣税估税扣税(Foreign Domestic Worker Levy Tax Relief)的逐步取消却令民众失望。外籍女佣税估税扣税政策旨在考虑到养孩子可能需要雇佣女佣的情况,在职妈妈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获得税收减免。据悉,政府计划逐步取消该政策。

03 抛弃冷漠
邀请雇主共筑和谐家庭社会
我们相信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构建一个注重家庭的社会。然而,如果雇主拒绝接受这种注重家庭的理念,那么政府的“亲家庭”政策就难以实现预期效果,成为一纸空文。
如果没有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企业可能会意识到在满足员工育儿需求的同时,延长陪产假期的成本不可小觑,特别是对人手不足的小型企业而言。这也是政府一开始在雇主自愿的基础上推行延长陪产假政策的原因,以便进一步调整政策并支持四周的强制陪产假。
延长陪产假期也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除了企业需要支付的工资外,同事们也可能质疑这项措施的公平性,尤其是当他们需要面对因为员工休假而打乱的工作安排,或是需要为这些员工在假期中留下的工作付出额外努力。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产生敌意。

04 聚焦人生价值
找到工作与生活的黄金平衡点
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一直是大多数管理者倡导的治理理念,但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个目标需要个人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近期,2023年财政预算案宣布延长陪产假,引发了对于此议题的讨论。每个人都有家庭责任需要承担,无论是作为子女、孙子孙女、侄子侄女等身份,都应该共同承担这份责任。
随着新加坡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我们需要承担的照顾职责也会越来越重。如果男性和女性员工因照顾婴儿而请假变得更加普遍、更加容易被社会所接受,那么未来可能需要照顾年迈亲戚的同事们就能够更好地避免承受污名的压力和影响。
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完美平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该着手处理两者失衡带来的溢出效应。这样一来,为老年亲属提供家庭护理就不会以耽误员工工作和损失公司业务为代价。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更注重所获得的而不是所失去的。员工婚姻关系的缓和和婚姻压力的减少不仅对员工自身,而且对同事都有着更健康、更快乐和更高效的积极影响。

如果社会普遍认为无偿劳动,包括育儿和照顾老人在内,是每个人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那么公众将更容易接受社会文化的转变。
如果无偿劳动是一项有价值的工作,那么这一点应该被承认和宣扬。在公众意识中加强这一点之后,孩子的父母和其他家庭照顾者请假将更加容易。雇主也会认为这些合理的要求应该得到支持。
让我们重新回到如何促进夫妇生育更多孩子这一话题。归根究底,孩子是最好的宣传,他们是如此柔弱天真。当我们注视著孩子时,内心所产生的情感共鸣会减轻我们对生育的恐惧。
政府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对家庭至关重要。这些支持措施不仅推动了陪产假改革,降低了家庭的生活成本,而且也在无形中向我们许下承诺。未来,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时,不必再因孩子生病或遭遇紧急情况而感到内疚或恐惧,因为政府提供的足够支持和资源,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这些挑战。
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教育、沟通和指导,尤其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些作用更加明显。当然,为了实现这一切,雇主也应该成为家长的好伙伴。
文章来源:本文首发于《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作者:陈宝玲(Tan Poh Lin),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来自于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