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父母對孩子降生的那一幕都記憶猶新。雖然初為父母的喜悅難以言表,但在照顧家庭新成員的過程中,他們也難免會感到焦慮和疲憊。
通常情況下,產婦會在醫院至少停留兩天,與新生兒一同恢復並接受醫護人員的觀察。在母親坐月子期間,祖父母和月嫂會協助照料嬰兒,但在這段期間結束後,照顧嬰兒的責任將再次落到母親身上。
父親們可能正在盡最大的努力幫助妻子照顧孩子,包括夜間喂養、更換尿布和洗澡等工作。然而,由於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帶薪陪產假僅為兩周,大多數父親會選擇分散休假,一開始只休幾天。
事實上,對於剛迎來第一個孩子的家庭來說,孩子出生後,作為父母的他們缺乏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應對家庭生活的一系列變化,這無疑是一種挑戰。
遺憾的是,即使孩子早已長大成家立業,但大多數父母最懷念的仍是孩子蹣跚學步、牙牙學語的那段寶貴時光。然而,當身為父母的你因孩子尿床而狼狽不堪,同時還要應對繁重的家務、拮据的經濟狀況和重返工作的擔憂時,你很難體會到孩子的快樂,也無法享受孩子的笑聲。

01 愛家更自由
政府出手,家庭得到有力支援
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LawrenceWong)在上周二(2月14日)的2023年財政預算案演講中宣布,自2024年1月起,在職父親的帶薪陪產假將從現在的兩周增加至四周。此外,孩子年齡在兩歲及以下的父母的無薪育嬰假將從每年的6天延長至12天。這項政策的實施將為新加坡的父母帶來一些安慰。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於2月14日發表2023年財政預算案聲明。(圖片來源於黃循財臉書)
新加坡政府近期推出了一系列「親家庭」措施,以幫助本地父母成家置業、照顧子女。這些措施包括額外提供3000新元的嬰兒花紅現金獎勵(Baby Bonus Cash Gift)、提高首次購房家庭的公積金購房津貼,以及鼓勵企業在未來為有孩子的員工提供更加正式的彈性工作安排。
新生兒期是父母跟孩子建立終身親子信任和親子依戀的關鍵期。因此,在孩子出生後,父親選擇休長時間的陪產假,不僅可以提高夫妻的整體生活質量,而且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新加坡的一項研究表明,延長陪產假有助於提高夫婦的婚姻滿意度,促進家庭關係的穩定和幸福。孩子成為這種幸福穩定家庭的最大受益者,他們將在一個充滿愛意和互相理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種環境也有助於他們個人的發展。

02 別讓生育負擔成為難題
政府力挺年輕父母生育
總體而言,2023年新加坡財政預算案提出的一系列「親家庭」措施,表面上看並不會直接導致生育率大幅上升,但這些措施可以為最需要幫助的家庭提供支持,同時也能潛移默化地影響那些有生育意願的夫婦,促使讓他們下定決心。
特別是,政府針對低收入群體提供更多補貼的措施備受社會歡迎。在以上措施中,政府不僅為購買小戶型祖屋的夫婦提供更高的公積金購物津貼,還將在職母親的子女估稅回扣的計算方式由勞動收入的百分比更改為固定的扣稅金額。
儘管收入不高的夫婦更容易陷入經濟困境,但新的措施提供了額外的補貼,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們的壓力,也幫助那些已經生育孩子的夫婦建立更牢固的家庭關係。
由於撫養孩子的開銷太高,加上建立家庭的過程充滿挑戰和分歧,許多新加坡年輕人對婚姻持謹慎態度,不願邁出這一步。為了鼓勵他們儘早結婚生子,政府提出了這項補貼政策,它不僅向低收入群體傾斜,同時也能讓年輕夫婦從中受益。
新加坡一直致力於滿足本國民眾的期望。如果我們現在能夠解決阻礙生育的問題,為什麼不行動呢?只要政府能夠完善制度,從中幫助更多的新加坡人生育孩子,我們將全力以赴。

隨著初次生育夫婦的平均年齡不斷上升,這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高齡生育問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更好的方法是消除20多歲新加坡年輕人生育的障礙。
在這方面,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我們必須付出代價。人們也普遍認識到,那些與家庭不那麼相關的計劃能夠得到特許保留。但是,如果提高總生育率已經成為新加坡的優先事項,那我們應該慷慨投入資金,以實現這個目標。
新加坡政府最新公布的政策有許多值得稱讚的地方,因為它不僅為新生兒父母提供更多援助,還讓更多家庭從中受益。政府對政策進行了調整,以確保適用於身處不同育兒階段的父母。根據新措施,6歲以下孩子的父母將獲得一筆存入兒童培育戶頭的400新元補貼。
但對於外籍女傭稅估稅扣稅(Foreign Domestic Worker Levy Tax Relief)的逐步取消卻令民眾失望。外籍女傭稅估稅扣稅政策旨在考慮到養孩子可能需要僱傭女傭的情況,在職媽媽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可獲得稅收減免。據悉,政府計劃逐步取消該政策。

03 拋棄冷漠
邀請僱主共築和諧家庭社會
我們相信新加坡政府致力於構建一個注重家庭的社會。然而,如果僱主拒絕接受這種注重家庭的理念,那麼政府的「親家庭」政策就難以實現預期效果,成為一紙空文。
如果沒有政府提供的資金支持,企業可能會意識到在滿足員工育兒需求的同時,延長陪產假期的成本不可小覷,特別是對人手不足的小型企業而言。這也是政府一開始在僱主自願的基礎上推行延長陪產假政策的原因,以便進一步調整政策並支持四周的強制陪產假。
延長陪產假期也可能引發一系列問題。除了企業需要支付的工資外,同事們也可能質疑這項措施的公平性,尤其是當他們需要面對因為員工休假而打亂的工作安排,或是需要為這些員工在假期中留下的工作付出額外努力。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同事之間的關係緊張,甚至產生敵意。

04 聚焦人生價值
找到工作與生活的黃金平衡點
實現工作與生活平衡一直是大多數管理者倡導的治理理念,但人們往往忽略了這個目標需要個人和企業雙方共同努力。近期,2023年財政預算案宣布延長陪產假,引發了對於此議題的討論。每個人都有家庭責任需要承擔,無論是作為子女、孫子孫女、侄子侄女等身份,都應該共同承擔這份責任。
隨著新加坡老齡化問題的日益突出,我們需要承擔的照顧職責也會越來越重。如果男性和女性員工因照顧嬰兒而請假變得更加普遍、更加容易被社會所接受,那麼未來可能需要照顧年邁親戚的同事們就能夠更好地避免承受污名的壓力和影響。
為了讓每個人都能實現工作和生活的完美平衡,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應該著手處理兩者失衡帶來的溢出效應。這樣一來,為老年親屬提供家庭護理就不會以耽誤員工工作和損失公司業務為代價。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更注重所獲得的而不是所失去的。員工婚姻關係的緩和和婚姻壓力的減少不僅對員工自身,而且對同事都有著更健康、更快樂和更高效的積極影響。

如果社會普遍認為無償勞動,包括育兒和照顧老人在內,是每個人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那麼公眾將更容易接受社會文化的轉變。
如果無償勞動是一項有價值的工作,那麼這一點應該被承認和宣揚。在公眾意識中加強這一點之後,孩子的父母和其他家庭照顧者請假將更加容易。僱主也會認為這些合理的要求應該得到支持。
讓我們重新回到如何促進夫婦生育更多孩子這一話題。歸根究底,孩子是最好的宣傳,他們是如此柔弱天真。當我們注視著孩子時,內心所產生的情感共鳴會減輕我們對生育的恐懼。
政府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對家庭至關重要。這些支持措施不僅推動了陪產假改革,降低了家庭的生活成本,而且也在無形中向我們許下承諾。未來,當我們和孩子在一起時,不必再因孩子生病或遭遇緊急情況而感到內疚或恐懼,因為政府提供的足夠支持和資源,我們可以更加從容地面對這些挑戰。
父母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家長可以與孩子進行教育、溝通和指導,尤其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這些作用更加明顯。當然,為了實現這一切,僱主也應該成為家長的好夥伴。
文章來源:本文首發於《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作者:陳寶玲(Tan Poh Lin),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來自於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官方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