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资政夫人是启发学校校友!听何晶忆童年谈教育展望

2025年02月27日   •   3420次阅读

“活到老,学到老”是一句老话,但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多少?

国务资政李显龙夫人何晶,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24年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女性排行榜中排名第32位。身为淡马锡控股前首席执行官的她,长期关注社会和国家大小事,尤其是教育、医疗和科技等领域,经常在社媒上分享自己的见解。

这次,她要探讨的是教育这一块。

71岁的她今天在脸书分享了新加坡教育多年来的演变与发展,并指出,随着时代变迁,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应随之调整。

她认为,教育不应只是追求学业成绩,而应着眼于塑造更优秀的个人,帮助每个人成长为更好的人,以及学会终身学习。

先来看看资政夫人写了些什么。

从前报读小学,都是离家越近越好

何晶写道:

“我记得小时候,因为未满七岁,无法进入政府学校就读。因此在六岁那年,我在离家一趟巴士车程的客属会馆学校——启发学校度过了一年。每当我睡过头错过校车时,父母都会非常焦急,赶紧让我搭“私家徳士”也就是当时的“霸王车”去学校。”

“一年后,我终于能够进入离家五分钟步行路程的政府邻里学校就读。”

在何晶眼里,能在家附近上学简直是一种莫大的福气!

这应该是何晶第一次分享自己在上亚历山大小学前,原来还曾读过启发学校。

“启发学校”是茶阳(大埔)会馆客家人1906年在陆佑街(Loke Yew Street)创办的学校,是新加坡最早的正规华校之一。

校舍在1918年才搬到经禧路(Cairnhill Road)。

1966年启发建校计划全部峻工落成,成为一所环境优美,校舍宽敞,包含幼稚园和小学部的设备完善名校。那一年10月,建国总理李光耀为学校主持了揭幕仪式。

茶阳(大埔)会馆当年拥有茶阳花园公寓的36个单位,占了公寓34%的产业权。这棵树是内阁资政李光耀于1963年,为茶阳会馆的启发学校主持扩建仪式时,种植的树。(联合晚报)

可是后来华文教育却面临考验,许多家长担心孩子的英文不好而吃亏,纷纷把孩子送入英校,加上新加坡的市区开始重建,东陵区也开始发展,住户越来越少,启发的学生也日益减少。

到了1984年,启发的学生只剩下44名,会馆只好停办启发学校。

1985年,教育部把西海岸路的一所新学校命名为“启发小学”,邀请茶阳(大埔)会馆的董事担任学校咨询委员会的成员。至此,启发学校总算香火不灭,后继有人。

这些年来,新加坡如何调整教育体系

这种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就近入学”的优势,也是新加坡教育改革大力提倡的。

何晶也分享说,当人民行动党在1959年大选中大获全胜后,他们收紧了入学规定,不再允许孩子过早入学。但与此同时,新政府也大力投资教育。

为了确保有足够的学额,政府启动了学校建设计划,并将许多学校改为上午和下午两班制,以提高收生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师资培训。

何晶感叹道;

“尽管如此,我们那一代仍然有大约一半的人未能完成中学教育。通常是因为年轻人必须早早开始工作,以帮助养家糊口,或者供弟妹上学。”

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持续不断,一代接一代推进。从最初只是想尽可能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基础教育,到如今我们看到各种不同的教育途径,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天赋,比如体育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附属数理中学、自闭症特殊学校以及艺术学校。

新加坡的教育设施持续升级,教师培训和支持也不断提升。如今的孩子们有机会参加增益活动、学习之旅、交流项目,许多人成为了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的个体。

当然,教育体系仍需不断改进。它不可能达到“完美”,因为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的需求和机遇也随之变化。

何晶提问说:

“我们是否应该将信息技术和编程技能纳入基础教育,像上一代把阅读、写作和算术视为核心技能?我们又该如何教导年轻人,学会终身学习?”

猴纸剧坊艺术总监何家伟(右)于2025年2月5日到南华小学举行偶戏分享会,并在分享会上介绍不同籍贯的趣味传统偶,令台下学生看得着迷。(联合早报)

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与时并进

新加坡近年来推动全面教育的改革方向一致,推行减少考试、全面科目编班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修读适合自己水平的科目,推出技能培训补助(SkillsFuture Credit)让在职国人能继续学习等。

新加坡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教育体系,关键是使用这套体系的人的态度。

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在教育道路上又应该追求些什么?

如今的家长,大多是被那些曾经贫穷过所以一生不断追求5C(现金、车子、信用卡、公寓、俱乐部会员资格)的父母所养大的养育的一代。

他们从小深受“富裕等同于成功”的观念影响,因此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时,更倾向于培养他们追求富足与成功。

这不仅是新加坡,也是所有发达国家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的挑战。如何在物质与精神、成功与幸福之间找到平衡,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何晶接着谈到新加坡人对待学校和教育的态度。

她说: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多数的社会,这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是,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便高度重视教育。这种文化基因使我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但与此同时,千百年来科举制度的影响也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一场考试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因此,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学习无时无刻都在发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的内外。”

“一场考试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诚然,人生中有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但学习可以是有趣的、有用的,可以让我们的身心保持年轻与健康。最重要的是,学习是终身的。”

“无论是随意了解一些知识,还是深入研究某个领域,比如古代科学技术史,或是制鞋艺术,这些或深或浅的学习经历都会丰富我们的人生色彩,也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文末,何晶提醒大家说,不要让教育和学习的概念局限于年轻时期的学校教育。

教育也不仅仅是年轻时的全面学习,更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持续成长。

总的来说,何晶的长篇大论不仅是对新加坡教育历程的回顾,也是在鼓励社会反思教育的真正意义,提倡把教育看作终身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年轻时的一段学业旅程。

学习不仅仅发生在校园里,也不仅限于童年和青年时期,而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无论是工作中的新技能、生活中的兴趣探索,还是对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持续学习才能让我们不断成长、适应变化,并拥有更加丰富的人生。

刚刚,新加坡人又能再领300新币补贴!
2025年07月02日   •   9万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又新高!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新加坡人首选出国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8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钟出国,中国制造
2025年07月02日   •   3万次阅读
“从中产到破产,只隔着一个新加坡?”——新移民中产家庭生存实录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3万次阅读
事关准证、汇款、出入境!7月,这些大事将影响全岛604万人
2025年07月03日   •   2万次阅读
中国东北走出的传奇女王来新加坡了!“我不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
2025年07月06日   •   2万次阅读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劝“我”别来新加坡?看完后我破防了……
2025年07月05日   •   2万次阅读
只靠2万新币,30岁的他在新加坡打下7家店的江山!
2025年07月0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300新币补贴!申请和使用完整流程一文看懂
2025年07月05日   •   2万次阅读
“年轻霸总”恋上新加坡70岁老人,结局竟然这么惨!
2025年07月07日   •   1万次阅读
他等了14年,新加坡永居一直被拒!3岁就来了,一口流利的Singlish
2025年07月05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这么小,抵抗有什么用?挡得住吗?
2025年07月04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政府又要发钱了!45万家庭直接受益,水电费、补习费都能用
2025年07月07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著名公园现致命毒蛇,路人恐慌
2025年07月07日   •   1万次阅读
你真的适合在新加坡生活吗?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1万次阅读
看惯了珍珠坊熟悉的黄绿色外墙 你喜欢它红艳艳的新装吗?
2025年07月01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巴士上丢东西怎么找回来?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7月03日   •   1万次阅读
黄循财喊你领钱了,这些人最高可领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9063次阅读
口音、着装、发型……新加坡人 VS 中国人,你pick谁?
2025年07月07日   •   8208次阅读
在新加坡购买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7524次阅读
从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卖的背后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7353次阅读
新加坡前内阁部长将出任南洋理工大学高级顾问
2025年07月04日   •   7182次阅读
新加坡组屋区要开通无人巴士了!中国造,靠谱吗?司机怎么办?
2025年07月03日   •   6840次阅读
最新!新加坡储蓄券VS国库券VS定存!哪种方式收益最高?
2025年07月03日   •   632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