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1点钟要上新加坡电台958谈谈酒店,找了照片,勾起不少回忆,我应该没有在本地媒体上谈过酒店,但其实很多难忘的,甚至难堪的回忆。
(1)在巴厘岛的COMO Shambhala Estate,这是一家推崇健康生活的酒店,所以酒店为我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一项是灌肠,理疗师说,流程结束后,要在治疗床上躺半小时才出来,我比较心急,而且觉得那个像孕妇生产的坐姿颇为难受,我休息了约15分钟就跑出来,结果和公关采访的时候,流了一地的水,还好是干净的。哪里流出来的水,就不仔细说了。

(2)德里的安缦居尚未开张,公关就安排我入住,结果整个酒店只有我一人,蛮可怕的,这酒店很特别,是一栋十几层楼的建筑,每个户型都有小泳池,那工程有多艰巨。后来这酒店卖掉了。
(3)瑞吉酒店的管家服务十分有名,而且很会收拾行李,所以每次入住瑞吉都让他们为我折衣服,打包行李,这样才有故事可写。

(4)马尔代夫W酒店的Minibar其实散落在度假村各处,都是大大的冰箱,有各种饮料和雪糕,任拿任吃。


(5)肯尼亚北部的一家酒店,由于当地物资匮乏,采用了各种形状的木头设计,十分环保,酒店安排我入住的房间是威廉王子向凯特求婚的房型。床有轮子,可以推到阳台,在漫天星空下入眠,结果半夜下雨,又得把很重很重的床推回去。


(6)入住东京半岛,估计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也应该是最后一次能坐劳斯莱斯了。东京很重视住客的体验,除了经典的Valet Box设计,这家半岛还贴心的在客房里设计了吹干指甲的装置。


(7)京东的星野集团的酒店,早餐可以选择room service,服务员是背着电磁炉等到你面前把汤和粥等加热。

(8)曼谷的The Standard 员工的制服穿得比客人还要漂亮。


这是多年前给香港《明报》写的稿子,谈经典酒店。
“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looking backward. It must be lived forward.”Benjamin Button
金融海啸肆虐的当前,重回经典的呼声颇高,皆因经典,正如过去的回忆一样温暖,不会让人失望,而现在和未来却都同样让人战战兢兢举目无措。
每一座像样的城市,都应该有一家经典酒店,它是地标,更是当地人集体回忆的时间胶囊,封存了几代人的故事。它就是“那家酒店”,当地人说起它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甚至为它取个小名,正如香港的the Pen,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了香港的历史。

新加坡的莱佛士、曼谷的东方、仰光的The Strand、槟城的E&O(东方大酒店)、孟买的Taj,它们不只是一家酒店那么简单,它们比其他酒店多了故事,历史给它撑腰,名人为它立传,经典是时间炼成的。
经典不是不会过时,只是它把过时当成一种个性,在这个大家不断往前冲生怕落后的时代,它们却小心翼翼的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仪式,时间仿佛在某一处停止了。


你走进经典的酒店,发现一切和你童年想象的,或曾经体验过的回忆吻合,就好像不小心尝到了一口童年的滋味。你以为你已经忘记了,或失去了,不复返了,原来它们一直在那里。比如半岛永远人满为患的下午茶、劳斯莱斯接送等服务都已经成了经典。

香港半岛酒店1930年代茶舞
半岛酒店举行80周年庆,带回了茶舞的传统,重现了几十年前时尚潮人如何挥洒青春汗水的方式,除了雪茄、香槟和糕点,甚至还供应Green Spot。香港早已不产Green spot,所以酒店还得由新加坡进口,为了维护传统,不惜任何代价。
莱佛士里的long bar,总会供应带壳的花生,酒客直接把花生壳丢在地上,在long bar里,它的客人有当垃圾虫的权利。
旅行最有趣味的环节就是能让你暂时转换身份,步入百年老店,每个人都成了绅士淑女,举手投足都要稍加注意。莱佛士酒店甚至曾定下规矩,着拖鞋和短裤者不得进入大堂。

如果你鄙视这种欧陆派的奢华,嫌弃它不够时尚过于拘谨,那或许只是因为你太年轻,未见沧海,自然不懂得“age gracefully”的难度,每个人都会老,只是有人越老越精彩。时尚会褪色,风范却长存,这是经典的名言。
经典的酒店,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故事说久了,叠床架屋的人云亦云成了传奇。谁谁谁睡过它家的床,谁谁谁在棕榈树荫下完成一篇现在已经成了经典的小说,那毕恭毕敬的印度人服务员和傲慢的白人同胞都成了他小说里的人物。谁谁谁不是谁谁谁,他们是康拉德、毛姆、奥黛丽赫本和伊丽莎白泰勒等等等。

李光耀的婚礼就在莱佛士酒店举行。
这些故事不是冰箱里的速冻食品,它们甚至成了创作人的灵感。
《甜蜜蜜》里的姑妈不断复述她年轻时和威廉荷顿于半岛酒店里的邂逅,然而却没人相信这个年华老去的女人的回忆,后来黎小军在整理姑妈的遗物时,才发现了姑妈偷偷收起来的酒店餐具和纸巾。
半岛酒店甚至定期请专人擦拭这些下午茶银器,把年代久远的故事打磨得更为光滑亮丽。

半岛酒店的银器
话虽如此,经典酒店不只是古董,虽然它们都很像尚未绝迹的恐龙,其内在精神却是创新的。所有的半岛酒店客房内都设有独特的Valet箱,也已经成为其招牌设计。
东京半岛同样继承了以客为尊的传统,并在这基础上更进一步,设计了不少有趣的细节,房间内甚至设有指甲吹干机,为客人设想周到。

由时间豢养的经典,知道它的人比体验过它的人多上N倍。
经典,对普罗大众来说,总只有瞻仰的份,然而所谓经典体验,并不一定等同于昂贵消费。

曼谷有屡次获奖的东方酒店,其中的SPA设于客房主楼的对岸,一次水疗一场船程,要做SPA得慢悠悠的晃到湄南河的另一头,也只有它的客人才愿意把舟车劳顿当成是体验的一部分。
然而曼谷还有另外一家低价的经典酒店Atlanta,它是50年代的boutique hotel,还是曼谷第一家拥有泳池的酒店,各大权威媒体如《卫报》等都曾经为它做过大篇幅报道。
酒店入口极小,醒目的挂着“我们不欢迎寻欢客”的指示牌,甚至还有一个小牌子,写上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如果你清楚知道,这就是你要找的地方,如果你不,那么你永远都不会找到。


酒店大堂50年不变,家具和装修还保留了当地流行的Art deco风格,十分花样年华。Atlanta规矩多多,预定房间只能通过传真,电话和电邮一概不受理,虽然廉价,它却是我见过最有尊严和自信的酒店。
什么造就经典的气派?绝对不只是价格,正如老去的芭蕾舞者,每一个姿势和表情都要优美。而尊严不是由外人施舍的,是自己死命也要维护的。
关于作者:叶孝忠 新加坡《联合早报》马来西亚《光明日报》专栏作者,前《孤独星球》指南出版人,并曾在上海和北京生活和工作、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兼任高级讲师。 目前从事教书、出版和写作等,已经出版超过20本个人旅游文学作品。他出版的畅销书《食遇》,书写新加坡本地美食,最新作品《我给新加坡写了一本马来西亚》,同时他也是新加坡作家节的中文节目策划人。 关于我们:
我们经常会举办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美食和人文导览,主题涵盖历史、文化、艺术、生态及美食等。由本地作家和专家带领你了解新马最真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