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日,时任国立脑神经医学院院长伍伟豪教授(中)为审计师胡志龙(译音)进行脑瘤切除手术。麻醉师要求胡志龙抬起右臂,以测试他的肢体功能。(海峡时报)
伍伟豪及时介入,指点团队回归基本步骤,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再安排扫描。最终,发现病人脑部有血块,动过手术后成功康复。
他总能在同情心和专业性之间找到平衡,既关心病人的感受,又确保理性决策,这使他能在危机中保持冷静。
伍伟豪曾趁手术空挡开会,结果被问及如何在手术和会议间迅速切换。
他说:“手术是手术,开会是开会。切换思维是自然的过程,我只是专注于当下的任务。”

审计师胡志龙(译音)2017年3月28日接受脑部手术时保持清醒。麻醉师要求他做竖起大拇指等动作,并通过展示一系列物品图片让他进行描述,以测试手术效果。(海峡时报)
他也强调,人脑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multi-task(一心多用)是个神话,这个词甚至不该存在。”
他曾试图同时参与两个Zoom会议,“左耳听一个,右耳听一个”,却发现大脑无法同时处理两个信息源。
他认为,所谓的一心多用,其实是任务间的不断切换,而真正的高效来自于专注。
手术刀与餐刀 他都得心应手
伍伟豪常在社媒分享美食体验。记者一抛出这个轻松问题,他双眼一亮,话匣子像决了堤的洪水,滔滔不绝。

伍伟豪教授喜爱许多美食,包括“第一街鱼汤”。(Tiktok@brainwave_waihoe)
“我爱肉脞面!还有砂拉越哥罗面,但好面难找.....我喜欢的食物都不太健康,特别是蚝煎,简直太美味了!
“麦士威熟食中心的福来成潮州鱼圆肉脞面超赞,连(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都在脸书推荐过!”(哄堂)
伍伟豪也爱厦门街的纯手工酿豆腐,嫌弃食阁卖的全是工厂货。
东海岸某沙爹摊要排很久,他每次点好就去跑步一小时,再回去取,还不忘提醒大家:吃东西要懂规划,别浪费时间!
短短10分钟,他介绍了大约20种喜爱的美食:炒粿条、沙煲饭、巴东饭、烧烤魔鬼鱼...
记者忍不住问:你的胆固醇,还行吗?
伍伟豪大声宣告:“全部OK,我12月刚查过!”(哄堂)
面对病人,他一丝不苟;面对美食,他热情奔放。他有一子一女,妻子是公务员,“她说我赚得不够多,让她得继续打工。”
到办公室拍照时,爱收集恐龙模型的他,很得意地展示了樟宜综合医院同事送的告别礼——能走、下蛋、还会喷水的恐龙。谈到恐龙体积大,脑袋也大,他却说,恐龙其实不如人类或海豚聪明,不是《侏罗纪公园》里演的那样。

伍伟豪教授手上的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是樟宜综合医院同事送的告别礼,能走、下蛋、还会喷水。(叶振忠摄)
记者不禁问:人的聪明程度,是不是由脑容量决定的?
伍伟豪说,智力并不是单纯由脑袋大小或脑细胞数量决定,而是取决于神经元之间的复杂连接。“人们常说,智力是先天和后天的结合,个人的教育、培训和经历,最终决定你能否充分发挥潜力。”
他认为,人脑都差不多大,但记者作为外行人,还是想,这位大脑专家的脑袋,还要装机构的管理办法,装美食和远古时代的恐龙……肯定比一般人大得多!
文:傅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