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城市新加坡,改革之窗深圳,什么样的城市最有希望?

2019年08月29日   •   8037次阅读

作 者: 李嘉熙 智纲智库广州战略中心

编者按:7月29日凌晨,笔者在新加坡樟宜机场降落了,开始了本年度智纲智库广州战略中心的游学福利。在享受这个领导给钱还批假的幸福时光之余,香港问题也不断发酵,让人不得不思考:同是亚洲四小龙的两枚亚洲明珠,为何今天一个成了花园城市,另一个则逐渐沦为环深城市?

开发以民为本,打造宜居城市

从功能上看,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是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更是东亚最为重要国际港口城市之一;根据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报告,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同样也是马六甲海峡及南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港口。

新加坡与香港

从历史上看,二者都是在二战后依托商业金融港的区位和战略价值,同时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高速崛起,与台湾,韩国一并跃到了亚洲经济舞台的中央,史称亚洲四小龙。

从人口与土地上来看,新加坡人口是564万,香港是745万;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是719平方公里,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为1106平方公里。

所以,二者都可以理解为是同处一个资源数量级、可对标的国际化港口城市。

笔者在广州工作生活数年,因为理财、旅游、购物多次赴港,谈不上了解,但多少有一点直观的感性认识。抵新之前,心中窃以为新加坡会和香港有许多相似,但几天下来,完全破除了这种先入为主印象。

螺蛳壳里做道场

人们都说新加坡是个花园城市,一方面是因为面积小,另外一方面是精致。笔者在新加坡行走时发现,这个寸土寸金的土地上,居然存在着许多以绿地形式出现的未规划用地,供市民休闲,除去水平空间上的绿化,在各个大厦上,无论是外立面还是架空层,都能看到垂直绿化的元素。

笔者拍摄的新加坡城市垂直绿化元素

去过香港逛商场的朋友们都知道,香港有些商业的电梯是很窄的,仅供一人站立,完全做不到两人并肩。而就笔者发现,在新加坡的乌节路也好,金沙也罢,电梯都是十分宽敞的。其实,这些空间的来源并不是单纯的填海,而是建立在科学规划土地的基础上,以高利用率去对冲空间绝对值上的紧张。

仿佛新加坡不是在开发土地,而是在大地上绣花,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个五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然矗立著16个高尔夫球场,而且能做到不与民争利。

居者有其屋

几日的自由行下来,通过各种搭讪本地人,笔者了解到在新加坡,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组屋”。一个家庭只能购置一间,属于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的比例在7:3,占绝对多数。这些组屋只能由新加坡公民购买,而60平方米左右的户型大约在270万人民币左右,和广州天河购买同等面积二手房售价相近。

在组屋中居民约九成都是业主,可见置业对他们而言压力不大。也很好解释了这里和香港与大陆一线城市不同:在路上几乎看不到房产中介,大多数中产阶级及以下的置业问题,都被政府安排了。

水滨台组屋

从容生活的权利

在新加坡总会发现一些大排档,无论是在牛车水商业区的对面,还是在福康宁高楼大厦的隔壁,还是武吉士街的旁边。通过笔者的亲测,在这些大排档总能花五新币吃一顿肉骨茶,印度咖喱、海南鸡饭或者印尼炒饭……

虽然味道和环境都很接地气,但总归能吃饱,与一路、一层之隔的高档商业或者写字楼形成了一种魔幻的关系。原来,这些所谓的“大排档”都是政府组屋周边的配套,归政府所有,会控制高消费业态和大品牌的进入,旨在降低组屋居民的生活成本。

(新加坡各色“大排档”)

无论是土地的高效利用,还是居者有其屋的保障,或是让居民都有从容生活的权利。背后反应了这个国家对于人民和土地的态度,新加坡的规划之父前建筑发展局局长刘太格先生在访谈中说过:“新加坡人不可能没有房子。”在这种理念下,新加坡不会把好的地段留给地产开发项目,大搞土地财政,而是一如既往的建设组屋。

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态度,坚持不为一小撮人的利益所服务,让新加坡政府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支持。曾经一个高尔夫球场在面临被政府征用建设时,开发商说了一句话:

“我只能接受,因为人民站在政府这一边。”

新加坡各色“大排档”

被裹挟的经济,推不动的新政

荣辱与共还是蛇鼠一窝?

狭义房地产在香港GDP占比高达10%。但如果计算房地产上下游的各类二三产业,在2016年香港广义房地产的GDP比重达到了27%。总量上的高占比带来的就是地产与香港经济“荣辱与共”。地产与金融是深度绑定的,据统计,香港金融机构有关地产业的商业信贷和居民的住房贷款在1998年后就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从股票市场来看,近三十多年来,香港的地产业和金融业占股市总市值不断上升,根据海通证券的统计,近年来恒生指数中占比前二名的行业即为金融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分别占比约47%和15%,两者共计占了港股总市值的六成。

港交所

地产与金融,在欣欣向荣之时,可谓荣辱与共,但当风暴来袭时,则就成了蛇鼠一窝。

1997年的危机,香港市场预期一片黯淡,港股暴跌,引发了香港市场利率上升、居民失业等等一系列问题。加之前期地产市场的泡沫过大,基本风险来临时,香港楼市急剧下跌60%,成交量也萎缩55%。

此后五年,香港的名义GDP进入了负增长阶段,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香港名义GDP分别为-4.7%、-1.7%、-1.2%、-1.8%和-3.1%%。

地产裹挟经济,之所以可以让二者可以深度绑定,除了商业模式上关联外,更重要的是这二者共同制造了香港的既得利益阶层,去为地产发声。

早夭的“八万五”计划

董建华特首在上任之初,面对高企的房价,提出了“八万五”大计:每年兴建的公营和私营房屋单位不少于八万五千个;在十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并同时转型发展香港商贸,旅游,工业,房屋,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等产业。

八万五政策的初衷是让香港安居乐业,但这一举措显然触动了地产利益集团的蛋糕,加之当时香港民众热衷于炒楼花,刚买房一个月就暴涨15%是常见的事,抢到房子后转手几十万的差价等于几年的工资。

赚惯了快钱的民众就像是火药桶,只需财阀的煽风点火,加上97金融海啸袭来,造成了当年五十万民众走上街头,媒体也一边倒的抨击“八万五”计划。无奈之下,2000年董建华宣布了终止“八万五”计划。

填不动的海

2018年10月,刘德华在宣传短片《让下一代看见》中,倡议在香港东大峪填海造地,解决下一代的住房问题。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华仔是为了林郑月娥特首的填海新政投石问路,此观点一出,受到了大量环保人士的猛烈抨击,甚至一度叫嚣让华仔滚出香港。

纪录片:《让下一代看见》

之后林郑月娥推出了填海造岛的“明日大屿”计划,这一计划可以解决香港1/8人口的居住问题,建设期间,最多可以给港人提供34万个工作岗位。遭到了众多议员以环保为借口的反对。

环保清君侧是假,王公贵族为保爵位防止房价下跌是真,大量公屋入市,直接后果就是现有房价的跌落。香港的住房改革和产业升级,正是在利益集团的裹挟和既得利益民众的反对下,把地产这一枚雪球越滚越大,风险越来越高。

推雪球的游戏是既得利益者们的狂欢,但倘若一日发生雪崩,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恒产者赚恒利,无产者变迷惘

2015年,一头白发的董建华说:香港现在已经开始输过新加坡了

在地产裹挟经济甚至政治的大背景下,曾经的两大亚洲四小龙,今日的局面逐渐开始不同起来……

52%在香港居住的人只是租客,不具有房屋的产权,抛去在港就业的内地及外籍人士,这一比例仍然与新加坡90%在组屋居住的居民拥有产权的数据相差甚远,这些人就是香港的“无产者”。

当既得利益集团和民众一次次捍卫自己的资产不缩水时,却亲手将这些“无产者”逐渐推下了深渊。既得利益阶层如愿以偿,2001-2014年的香港房价上涨了300%,但薪酬却只上升了50%。香港2018年房价负担系数突破了20,根据国际通识,超过4.1已经属于严重无法负担。对比新加坡2019年最贵的五居室组屋,只有不到120万新币,且家庭收入中位数达11万新币,可谓天壤之别。

香港房价疯涨

在香港,买房上车人士笑看资产增值,无房的无产阶级日渐抓狂。

香港目前是世界上房价最高,贫富差距最大的城市之一:2017年5.32的基尼系数,无限逼近于联合国的警戒线,香港最富有的十个人占到全港财富的35%。

可以说,这些年的香港,是既得利益者对无产者的无情压榨。

蜗牛般的居住环境

2018年,香港的月收入中位数为15000港币,也就是大多数港人的收入处在这个区间内,而相应的房价确实22万港币/平方米。面对高额的房价,无产者只能选择做一名租客。

香港私人房屋的租金中位数是10000港币,全港家庭住户月收入中位数2.5万港元,租金占到收入的40%。如果有的家庭有幸达到收入中位数以上,住进不足五十平米的私宅,已经算十分幸福了。

全港约有超过9万间㓥房,也就是隔断间,住着超过20万人,居住面积中位数仅为10平方米。更有甚之香港有10%收入低于2690元的贫困人士选择居住在了棺材房、甚至是牢笼房。

香港㓥房

不知道蜗居在㓥房、牢笼房、棺材房的香港青年人看到新加坡人均27.6㎡的住房面积,会作何感想。

陷入迷惘的年轻人

2014年,马云说:以他对香港的了解,香港的一大问题在于年轻人看不到希望。

香港月收入的中位数在15000港币左右,但20-29岁的年轻人的收入中位数则在13000港币每月(2017年数据),根据香港当年度21万元的单方房屋均价,购买30平米住宅需要621万元,不计通货膨胀需要近40年。更不说以目前的速度,楼市的涨幅远超收入。

高企的房价收入比

年轻人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15-19岁的失业率为7.7%,20-24岁的人口失业率在6.7%,远高于整体的失业率。有专业人士指出,年轻人事业率高很大程度上由于香港经济“一高一低”的产业结构,一高就是金融和地产,一低就是餐饮服务等体力活,由于地产在经济中的比重过高,导致了没有中间的传统制造行业。

1/2
下一页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7万次阅读
对你的Singpass做这些事,换来的不是快钱,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9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汇率5.63!创14年新高!换汇千万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这8个鲜为人知地方,禁止进入!
2025年05月06日   •   2万次阅读
卫塞节遇上母亲节,新加坡一波活动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过关新方式!手机一扫,轻松通关去马来西亚!
2025年05月06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9063次阅读
新加坡留子们必看!在新加坡地铁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险挨罚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8721次阅读
在新加坡,拿到工资后,每个月要存下这么多钱?!
2025年05月06日   •   5472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与新加坡人结婚有医疗和生育补贴?官方回应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阅读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长海岸线,但却缩小领海,转口贸易也会减少
2025年05月06日   •   4617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446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