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著名书画家林子平2月3日傍晚与世长辞,享嵩寿103岁。
林子平1921年9月28日出生于新加坡,2003年获颁新加坡艺术界最高荣誉的文化奖章,2016年获颁新加坡功绩奖章。他一生创作约2万幅作品,自1970年起举办多次个展,但却是到了1981年,60岁从小学校长的职位退休后,才全职作画。
林子平的作品中,水墨画占了七成,最钟爱的创作主题是日常生活风貌,“糊涂字”更被视为他水墨画的巅峰。
除了画作,我们还可以通过林子平在媒体访谈中所留下的只字片语,进一步了解他。
红蚂蚁从林子平近几年与《联合早报》、《新明日报》和《风华》杂志等报刊的访谈中,摘录部分内容,让大家从他在艺术上的心路历程、对作画的执着、对艺术的想法等方面,进一步了解这名艺术家。
心路历程的改变

林子平1979年的水墨画《新加坡河(哥里门桥)》,现由新加坡总统府收藏。(国家文物局提供)
“过去写生,画马来甘榜、新加坡河和旧街景,是我看我画,现在老了,只能在家动脑筋,用旧稿再创作,是我思我画。”
“以前画作比较写实,小小细节都好好画出来。现在创作求变,想随意一点,画出浑厚感和古拙感,那才是我理想中的画。”
对作画的执着
“我觉得一个人来到这世界,是很不容易的事,不应该只是在意钱,应该做一些好事留给下一代,不要随意匆匆地过。我想做些有奉献的工作,所以拼命画。”
“我常对年轻人说,画画不可投机取巧,也没有捷径可走,要认真,打好基础。一个画家要虔诚,要比宗教家来得更虔诚。”
“晚上睡不着觉,三更半夜在想线条、色彩,这辈子很辛苦,但是画得好也感觉很快乐!来世有机会还是要画图画。”

年轻的林子平在印尼多峇湖写生。(联合早报)
“我画的时候感觉很好,可到了明天,一看又觉得还可以更好,永远不满足。”
“(谈及自己2015年因病暂时无法作画)没得作画整个人好辛苦啊,希望能早日康复,重拾画笔!”
关于“糊涂字”
“我会用创新的颜色和形状来写书法,让书法看起来就像一幅画。人家说这是我独创的‘糊涂字’,我反而觉得它不一定是我原创的风格,毕竟草书本来就有抽象的成分。虽然我有用多种颜色,不过颜色毕竟不是书法的关键,只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改变加入的一点变化而已。”

林子平在行书及草书的基础上,让它更潦草一点,打破了字形的束缚,创造出“糊涂字”。(新明日报)
关于作画
“书法可说是画工的基础,也是中华文化最高层次的美学。书法写得好,作画的线条和笔墨等自然也比较容易。中国画画得好的画家,没有一个是书法写不好的。”
“以前几个朋友一起去画街景,街上一大堆人,朋友一直画不好,问我怎么画,我说我把人当作一块块石头,三角形、圆形、四角形,随意一点,画出来有动感。我经常是越乱的地方,就画得越好。”
“画家要画眼前最熟悉的东西,才会画得好。”
“一个画家应该画自己的乡土,如果脱离了乡土,就像树没有根,水没有源。”

林子平描绘的牛车水往昔街景。(Tembusu Art Gallery)
“我看到新加坡许多地方都迅速地消失,于是就用画笔记录下来,建立了“乡土画”的画风。我画了数百张这样的画,希望它们除了艺术价值以外也有历史价值。”
“我觉得本地华人画家,作画必须有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南洋色彩的地方性,外国人才会佩服我们,而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外国人。”
“我画画时,没想到钱,想卖画,就不能画画。因为你想到钱,就会去讨好人家,就会失去自己的想法。”
学画先学做人
“古人有句话,作字先做人,其实学画也要先学做人,人品不好,不能搞艺术。”
“大儿子就说我:那人的画真差,你还说他画得好,这是在讲骗话。我说以他的程度,现在就是这样了,说了实话以后他没有信心,就不喜欢画了,所以我都强调他好的地方。”
“文化奖嘛,很多人都有得过,没什么好讲的啦!”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正在举行“林子平:我画故我在”个展,展出林子平70余年间的50多件作品,至3月23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