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宣传品重塑旧戏院辉煌

2019年12月28日   •   2万次阅读

苏章恺展示贴满黑白戏院广告的剪贴簿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是我国电影院的鼎盛时期。那时候,互联网还没出现,录像机尚未走入家庭,本地观众唯一的消遣就是看电影。那时候的电影院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从本地娱乐文化资料收藏者苏章恺的一些珍藏资料中,可以窥探一二。

旧电影院的长龙风景

70年代的戏院座位平面图,供人们买票时选座位

苏章恺保留了一张戏院座位平面图,还有一些旧戏票。他说,以前的观众不像现在那么方便,随手滑一下手机,便把电子票储存到手机里,到时只须向查票员扫描电子票上的条码即可。

“那时候,观众必须在放映前半小时,甚至更早去排队购票。当观众选好座位后,售票员便会划掉图上的座号,并把座号写在戏票上。可是人手操作,偶尔难免出错,入席的观众有时候会因为票根上写着相同的座位而起争执。”

此外,70年代或以前的戏院都是单屏幕的,一间戏院只是放映一部电影,至多也只是在周末加插午夜场或早场预映新片。不像目前戏院设有多间放映室,可同时放映多部电影,时间安排也比较灵活,观众的选择更多。

各大院线争霸局面

70年代的我国戏院工业是一个诸侯割据,群雄争霸的局面。苏章恺手中有两本电影广告剪贴簿,簿子封面用圆珠笔写着“1975年华语影片的收集簿”,并贴著各大院线的标志。这应该是一名本地影迷的个人记录,不知怎的混在其他的电影旧资料堆中,让苏章恺给一并收购回来。

“这一名观众很有心思地,把当年刊登在华文报章上的广告全剪了下来,然后按照上演月份来分类,我们不难从这里窥看到当年港台电影在本地称霸的盛况。”

随手一翻,就看到当年红星甄珍,竟在同一周内有三部新戏上映,当年刚出道的林青霞也来势汹汹,一周两部戏。香港的雏凤鸣粤剧班拍的《三笑姻缘》也在同年上映,良好的票房为当她们随后来新加坡演出粤剧,创造绝佳声势。

当然,这本剪贴簿最大的意义,还是展示了当年本地电影院一个百花齐放的黄金时期。册子总结了全年各大院线上映片子的数量,计有邵氏55部、金星52部、嘉禾41部、 荣华40部及光艺36部。若论片种,言情片58部、动作片54部、喜剧39部等。唯一可惜的是,统计并没有将综艺院线(后改为中桥院线)涵盖在内。

“综艺院线以放映香港长城、凤凰与新联等左派电影为主。此外,院线也偶尔放映一些特选的朝鲜歌舞电影,例如《卖花姑娘》等。或许这些电影含有政治宣传意味,与本地生活有一段距离,若论票房与号召,实在难与其他院线匹敌。”

电影广告的制作工序

在没有互联网和手机通讯等新媒体的六七十年代,各大华文报章是院商宣传影片的唯一渠道。七大院线以及一些不附属于任何院线的独立戏院,每天都会在报章刊登广告,当时最大的两家院线邵氏与国泰,分别占据了华文报章的左边或右边版位,其余的则分配到其他部分。

在没有电脑设计软件的协助下,院线属下的美工人员必须以手做方式,制作供应给报章的电影广告,工序自然繁琐。从苏章恺的收藏,大概可以看到当时广告的制作步骤:

首先,将演员的照片从宣传剧照中剪下来,然后再按照头像比例大小,一张张地黏在较厚的硬纸板上。当美术员搞定好图片,便将打印好的文字资料贴在预先腾出的空位上,整幅的电影广告设计才算完成。之后,设计图还要拍胶片、冲洗,最后制成工业标准的相纸模式,才发给报馆。

琳琅满目的宣传品

从广告到一本本连环图,戏院的宣传品不断推陈出新

由于竞争激烈,各大院商都在宣传品上花尽心思。好比苏章恺手上的一份邵氏电影《朋友》的宣传资料,就做的非常精细。在其新闻资料封内附有一本约有10多20页的文字稿,内容主要包括导演对电影的评论,以及一众演员对自己饰演的角色的分析,还有由10张剧照串成的“连环故事”与中英文本事(剧情大纲)一份,好让记者对影片有概括性的了解。

此外,院线还会多印证一些传单,在戏院大门外派送给观众们。其实,电影传单在50年代黑白粤语片时代已经很盛行,苏章恺收藏的传单包括曹达华、于素秋主演的粤语武侠片、余丽珍的神怪歌唱片以及第一部改编自倪匡小说《女黑侠木兰花》的侦探片等。其中还可发现,当时有不少片子都拉队来新拍外景,传单也极富本地色彩,比如说由粤语片红星吴君丽主演的《丽娘寻夫记》传单中,可看到新加坡富丽敦酒店;梁醒坡主演的《星州艳迹》更出现那个年代的地标国泰戏院;其他的厦语片《泪洒树柅山》则展示了一众演员在新加坡法院外骑脚车的情形。上述的传单都以显著的字体印着“在本地拍摄外景”,以吸引本地观众进场。

电影传单以本地地标为号召,吸引本地观众的注意

苏章恺补充说:“随着电影事业的兴盛,到了70年代,戏院传单越做越精致,例如本地艺人王沙与野蜂演出的《阿牛入城记》,设计上就非常讲究。它不仅以彩色印刷,而且增加页面,已经不再是一张薄薄的传单。”

专题册子引人注目

有的院线更是将宣传品印制成杂志模样,以吸引影迷的眼球。这些册子都是单纯以戏名作为标题,综艺机构(后改名为中桥院线)的《小当家》、《卖花姑娘》等,内容以刊登剧情文字与剧照为主。值得一提的是《狮子城》的小册子,这是摄制于1960年的第一部本地电影。册子里收集了本地艺人潘恩、陈濛的照片,以及她们亲自为宣传册撰写的文章。

国泰机构为宣传第一部本地制作《狮子城》而出版的刊物

这一类的册子的对象都瞄准一些铁粉影迷,因此刊登很多演员照片与信息来吸引他们,满足他们爱追星的心理。当时综艺机构还将整部电影的剧照编成小人书(中国最早的连环画)的形式出版,对象自然是爱看漫画的人。

新加坡总理刚坐稳大位,先来中国待5天,李显龙早已安排好一切
2025年06月25日   •   2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开头的电话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万次阅读
洗手池洗拖把、菜里惊现青虫、托盘酸臭难闻、老鼠横行……你敢在这样的新加坡食阁吃饭吗?
2025年06月25日   •   2万次阅读
“从中产到破产,只隔着一个新加坡?”——新移民中产家庭生存实录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毫无个性,冷漠!旅游后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万次阅读
83岁蔡澜安葬新加坡!来看看他笔下的海南鸡饭和咖喱鱼头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看看七年内,新加坡地铁是否通到你家门口?
2025年06月29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电信公司狂推“无国界”数据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新柔地铁要来了!中马跨境火车正式进入退役倒计时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他,毕业于清华、北大、牛津、南洋理工!却在新加坡送外卖!现已回国,加入了美团
2025年06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撕掉"最贵"标签!新加坡的平价生存法则
2025年06月28日   •   1万次阅读
全岛Money changer汇总!新币兑换这13种货币最划算!兑人民币5.56~
2025年06月25日   •   9576次阅读
前夫抢人!她从杭州追到新加坡,只为夺回6岁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234次阅读
新加坡5大数字银行!存款消费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9063次阅读
你真的适合在新加坡生活吗?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8892次阅读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为啥70%华人选印度人做官,文化舆论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208次阅读
看惯了珍珠坊熟悉的黄绿色外墙 你喜欢它红艳艳的新装吗?
2025年07月01日   •   6327次阅读
全网最全对比!新加坡公民 & PR政府福利差异,一篇看懂值百万
2025年06月26日   •   5985次阅读
新加坡 vs 中国 vs 大马 2025生活成本全对比
2025年06月25日   •   5643次阅读
新加坡银行转账手续费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788次阅读
李光耀的遗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如何分开的?
2025年07月01日   •   4617次阅读
新加坡中介的潜规则你知道吗?如何破局?
2025年06月25日   •   4446次阅读
餐馆不提供免费自来水原因五花八门 有哪些是你能接受的?
2025年06月25日   •   4275次阅读
榜鹅海岸巴士转换站启用,旧站即将翻新,增风扇长椅
2025年07月01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