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的天气真的是太太太热了,都快赶上三伏天的北京了!
在厨房里围着没有烟道、纯摆设一样的抽油烟机转的时候,我还是有那么一丢丢后悔裸辞带娃来新加坡读书的😭。

放弃奋斗了14年的事业、放弃北京户口和学区房,带孩子来新加坡留学,我们家并没有像一些留学视频号拍的那样“潇洒和轻松惬意”。
从北京到新加坡,连大人带孩子都经历了一番“磨难”和“重生”。
我把自己和孩子的闯关经验分享出来,给想要来新加坡和刚来新加坡的新移民家庭一个参考。

从外企精英到全职妈妈

2022年年中,我先生拿到了在新加坡工作的机会,他想要去闯一闯。
抱着一家人共同战斗、一起面对的“家庭精神”,我们决定一起前往。当然,也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没有那么卷”的成长环境,感受一下不同的教育环境。
先生换了一个工作环境,考验不小。我要面临“工作没着落”的危机,更是难熬。
我在北京的一家跨国公司工作了14年,公司氛围好,我和同事们关系融洽,工作业务也熟练,非常舍不得离开。
一开始,我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试着直接调岗到新加坡。然而由于年龄和行业的限制,EP申请被拒了。无奈之下,我只能辞职,先来新加坡再继续找工作。
来到新加坡之后,前同事的全球团队招人,特意把岗位放在了新加坡,想要我这个“熟练工”和她继续并肩战斗。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次又卡在了工作签证上,再就业也失败了。(外国人在新加坡就业,并非公司要你就行,还必须过政府审批这一关。)
连如此契合我的岗位都不能成功拿下,随后投出的简历也都石沉大海。这让我了解到了新加坡职场对外国雇员的“残酷”,陪读妈妈想要找工作,实在是太难了!
没有了工作,面对看不见的职业未来,我几乎难过到要掉眼泪。
只是,人生的路总要往前看。
为了全家人的团聚和孩子的未来,我做辞职的决定并不后悔。现在,我一边调整心态,做起了全职妈妈,一边了解新加坡的就业市场。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就去读个书、发展下副业和兴趣爱好。日子是人一点点过出来的,跌到谷底的转折,未必不是另一场幸福的开端。
孩子的挣扎与适应

小宝还小,从幼儿园开始读书,英文、华文一起当母语学,还比较好适应。
难的是读小学的大宝。
大宝在来到新加坡后,在一间国际学校读书。我们最担心的是他的语言问题,因为他在来之前的英语水平实在不高。好在他的性格大大咧咧,心态非常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们的担忧。
他对新学校也非常喜欢,每天都可以踢足球,而且作业也特别少。这让他感到非常开心。跟中国国内每天写作业写到9点、10点的小伙伴相比,简直要幸福得飞上天了!

△大宝第一天上学
但沟通问题带来的挑战,很快也来了。
大宝在上戏剧排练课时,一个小男孩对他大声喊:“你不可以参加我的组!”没过几天,这个小男孩又骂他是“猴子”。
大宝回家告诉了我们,我们很生气,一边安慰他,一边与老师沟通。
好在老师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很快安排了在线会议。
她告诉我们,她已经批评了那个男孩,也跟我们解释,大宝与同学之间的一些小矛盾,主要是语言沟通问题导致的。有时候他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他孩子对他说什么。同时,老师也表扬了大宝在数学方面的优秀表现,并鼓励他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
为了让大宝早点适应,我们帮他想了很多办法。教他用自己的长处去帮助小朋友,建立友谊。也给他找了家教,快速提高英文水平。
3个月过去了,他的英语进步神速,也很少投诉和同学有矛盾了。

新加坡居,不容易

我们的生活上也面临了很多调整。
新加坡的生活成本非常高,房租、子女教育都是大笔开销。好在我和先生在来之前做了详细的家庭财务规划,也下定决心控制不必要开支,这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困扰。
最难调整的反而是一些生活习惯,我们还需要多适应适应。
一是在国内,我们上班搭地铁,家庭出游就开车。无论是出门吃饭、带孩子上课外班,还是周末外出游玩,都非常方便。
然而,在新加坡拥有一辆车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这里的车是全球最贵的,养车成本也相当高,所以我们暂时没打算买。
平时我们就带着大宝、小宝的一堆东西,挤巴士和地铁,偶尔需要打车的时候,高峰期还经常打不到。对于习惯了“脚不沾地、便捷出行”的我们来说,还是有点挑战的。
另外一个生活上的调整,就是饮食问题。
在新加坡,食阁是大家常去的地方,比自己做更方便、还便宜。但是,食阁吃多了也会腻,但去餐厅吃又比国内贵不少(估算了下,同等品质+服务,这里餐厅价格比北京至少翻番了)。
想要孩子吃好点儿、健康点儿,性价比再高点儿,自己动手做饭就成了必选项。在家做饭久了,别说我了,连我先生也练就了大厨手艺。

△我们家的家常饭
还有就是这里电商没有中国国内发达,送货速度尤其让人头痛。我们买菜和生活必需品,经常要自己去超市或巴刹(菜市场)。
当然,新加坡的生活,让人欣喜的地方也有很多。
我们来的时候是冬天,从寒冷的北京来到雨季凉爽的新加坡,感觉很舒适。
新加坡对于带孩子的家庭来说非常友好。到处都是无障碍通道,推婴儿车出门没有任何困难。新加坡人民热情友好,经常看到我推著孩子的车时会伸出援手。
这里到处都有免费的儿童游乐设施,不需要特地办游乐场年卡,出门走几步就能让孩子们玩得开心。

公共图书馆也很多,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带着孩子去图书馆,让他们享受阅读的乐趣。
经历过的都是收获

这就是我们一家从中国转战新加坡的故事。
换个国度生活,有很多琐碎的细节和挑战。但谁的生活又能一帆风顺呢?无论身在何处,都是机遇和挑战相伴相生的。
对于我们整个家庭来说,移居新加坡的利大于弊。我先生的职业发展在这里会更好,而孩子们以后不论是留在新加坡还是将来回国,都能够体验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英语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
唯一无法确定的,就是我个人的未来。
我不知道这段“不确定的时间”需要多长,或许我会重新投身职场,或许我会专心照顾家人。但在这之前,我需要给自己做很多心理建设,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和角色转变。
未来的路还很漫长,眼下最重要的,是抓住每一次挑战带来的成长机会,让我们一家四口,变成更好的我们。

欣妈有话说
前段时间好多小伙伴刷到一些视频,有的说“年入70万根本不要想着来新加坡,年入700万都不容易!”,有的说“新加坡的组屋根本不是福利,是为了防止和马来西亚打仗,作为第一个牺牲的战斗堡垒”……
大家笑到不行,为了博眼球有些人真的什么都敢说。
不过这几年新加坡移民热潮确实超过往年,门槛越来越高。这里的孩子们课业上相对没有那么卷,但作为亚洲教育的一员,说不卷也只是相对的。再加上生活、新环境的适应,对于家庭每个成员来说都不容易。
来这里扎根的新移民,很多都是妈妈牺牲了事业,在新加坡重头开始。这场转折并不容易,有时需要好几年才能逐渐找到新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