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的天氣真的是太太太熱了,都快趕上三伏天的北京了!
在廚房裡圍著沒有煙道、純擺設一樣的抽油煙機轉的時候,我還是有那麼一丟丟後悔裸辭帶娃來新加坡讀書的😭。

放棄奮鬥了14年的事業、放棄北京戶口和學區房,帶孩子來新加坡留學,我們家並沒有像一些留學視頻號拍的那樣「瀟灑和輕鬆愜意」。
從北京到新加坡,連大人帶孩子都經歷了一番「磨難」和「重生」。
我把自己和孩子的闖關經驗分享出來,給想要來新加坡和剛來新加坡的新移民家庭一個參考。

從外企精英到全職媽媽

2022年年中,我先生拿到了在新加坡工作的機會,他想要去闖一闖。
抱著一家人共同戰鬥、一起面對的「家庭精神」,我們決定一起前往。當然,也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沒有那麼卷」的成長環境,感受一下不同的教育環境。
先生換了一個工作環境,考驗不小。我要面臨「工作沒著落」的危機,更是難熬。
我在北京的一家跨國公司工作了14年,公司氛圍好,我和同事們關係融洽,工作業務也熟練,非常捨不得離開。
一開始,我在領導、同事的幫助下,試著直接調崗到新加坡。然而由於年齡和行業的限制,EP申請被拒了。無奈之下,我只能辭職,先來新加坡再繼續找工作。
來到新加坡之後,前同事的全球團隊招人,特意把崗位放在了新加坡,想要我這個「熟練工」和她繼續並肩戰鬥。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這次又卡在了工作簽證上,再就業也失敗了。(外國人在新加坡就業,並非公司要你就行,還必須過政府審批這一關。)
連如此契合我的崗位都不能成功拿下,隨後投出的簡歷也都石沉大海。這讓我了解到了新加坡職場對外國雇員的「殘酷」,陪讀媽媽想要找工作,實在是太難了!
沒有了工作,面對看不見的職業未來,我幾乎難過到要掉眼淚。
只是,人生的路總要往前看。
為了全家人的團聚和孩子的未來,我做辭職的決定並不後悔。現在,我一邊調整心態,做起了全職媽媽,一邊了解新加坡的就業市場。
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我就去讀個書、發展下副業和興趣愛好。日子是人一點點過出來的,跌到谷底的轉折,未必不是另一場幸福的開端。
孩子的掙扎與適應

小寶還小,從幼兒園開始讀書,英文、華文一起當母語學,還比較好適應。
難的是讀小學的大寶。
大寶在來到新加坡後,在一間國際學校讀書。我們最擔心的是他的語言問題,因為他在來之前的英語水平實在不高。好在他的性格大大咧咧,心態非常好,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我們的擔憂。
他對新學校也非常喜歡,每天都可以踢足球,而且作業也特別少。這讓他感到非常開心。跟中國國內每天寫作業寫到9點、10點的小夥伴相比,簡直要幸福得飛上天了!

△大寶第一天上學
但溝通問題帶來的挑戰,很快也來了。
大寶在上戲劇排練課時,一個小男孩對他大聲喊:「你不可以參加我的組!」沒過幾天,這個小男孩又罵他是「猴子」。
大寶回家告訴了我們,我們很生氣,一邊安慰他,一邊與老師溝通。
好在老師對這件事非常重視,很快安排了在線會議。
她告訴我們,她已經批評了那個男孩,也跟我們解釋,大寶與同學之間的一些小矛盾,主要是語言溝通問題導致的。有時候他並不能完全理解其他孩子對他說什麼。同時,老師也表揚了大寶在數學方面的優秀表現,並鼓勵他繼續發揮自己的特長。
為了讓大寶早點適應,我們幫他想了很多辦法。教他用自己的長處去幫助小朋友,建立友誼。也給他找了家教,快速提高英文水平。
3個月過去了,他的英語進步神速,也很少投訴和同學有矛盾了。

新加坡居,不容易

我們的生活上也面臨了很多調整。
新加坡的生活成本非常高,房租、子女教育都是大筆開銷。好在我和先生在來之前做了詳細的家庭財務規劃,也下定決心控制不必要開支,這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困擾。
最難調整的反而是一些生活習慣,我們還需要多適應適應。
一是在國內,我們上班搭地鐵,家庭出遊就開車。無論是出門吃飯、帶孩子上課外班,還是周末外出遊玩,都非常方便。
然而,在新加坡擁有一輛車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這裡的車是全球最貴的,養車成本也相當高,所以我們暫時沒打算買。
平時我們就帶著大寶、小寶的一堆東西,擠巴士和地鐵,偶爾需要打車的時候,高峰期還經常打不到。對於習慣了「腳不沾地、便捷出行」的我們來說,還是有點挑戰的。
另外一個生活上的調整,就是飲食問題。
在新加坡,食閣是大家常去的地方,比自己做更方便、還便宜。但是,食閣吃多了也會膩,但去餐廳吃又比國內貴不少(估算了下,同等品質+服務,這裡餐廳價格比北京至少翻番了)。
想要孩子吃好點兒、健康點兒,性價比再高點兒,自己動手做飯就成了必選項。在家做飯久了,別說我了,連我先生也練就了大廚手藝。

△我們家的家常飯
還有就是這裡電商沒有中國國內發達,送貨速度尤其讓人頭痛。我們買菜和生活必需品,經常要自己去超市或巴剎(菜市場)。
當然,新加坡的生活,讓人欣喜的地方也有很多。
我們來的時候是冬天,從寒冷的北京來到雨季涼爽的新加坡,感覺很舒適。
新加坡對於帶孩子的家庭來說非常友好。到處都是無障礙通道,推嬰兒車出門沒有任何困難。新加坡人民熱情友好,經常看到我推著孩子的車時會伸出援手。
這裡到處都有免費的兒童遊樂設施,不需要特地辦遊樂場年卡,出門走幾步就能讓孩子們玩得開心。

公共圖書館也很多,每個周末,我們都會帶著孩子去圖書館,讓他們享受閱讀的樂趣。
經歷過的都是收穫

這就是我們一家從中國轉戰新加坡的故事。
換個國度生活,有很多瑣碎的細節和挑戰。但誰的生活又能一帆風順呢?無論身在何處,都是機遇和挑戰相伴相生的。
對於我們整個家庭來說,移居新加坡的利大於弊。我先生的職業發展在這裡會更好,而孩子們以後不論是留在新加坡還是將來回國,都能夠體驗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英語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
唯一無法確定的,就是我個人的未來。
我不知道這段「不確定的時間」需要多長,或許我會重新投身職場,或許我會專心照顧家人。但在這之前,我需要給自己做很多心理建設,適應新的生活節奏和角色轉變。
未來的路還很漫長,眼下最重要的,是抓住每一次挑戰帶來的成長機會,讓我們一家四口,變成更好的我們。

欣媽有話說
前段時間好多小夥伴刷到一些視頻,有的說「年入70萬根本不要想著來新加坡,年入700萬都不容易!」,有的說「新加坡的組屋根本不是福利,是為了防止和馬來西亞打仗,作為第一個犧牲的戰鬥堡壘」……
大家笑到不行,為了博眼球有些人真的什麼都敢說。
不過這幾年新加坡移民熱潮確實超過往年,門檻越來越高。這裡的孩子們課業上相對沒有那麼卷,但作為亞洲教育的一員,說不捲也只是相對的。再加上生活、新環境的適應,對於家庭每個成員來說都不容易。
來這裡紮根的新移民,很多都是媽媽犧牲了事業,在新加坡重頭開始。這場轉折並不容易,有時需要好幾年才能逐漸找到新的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