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的科学家采用新颖的统计方法揭示了过去两个世纪新加坡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程度。这项研究描绘了迄今为止最准确的关于热带城邦森林砍伐和城市发展的生态影响的图景。今天和小助手一起去看看吧!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副教授 Ryan Chisholm 领导的研究小组编制了新加坡 200 多年的生物多样性记录,涵盖 10 个主要分类群的 50,000 多个个体记录和 3,000 多个物种。
根据这个综合数据集,研究估计新加坡已经失去了 37% 的物种。重要的是,该团队使用的新颖统计模型考虑了“黑暗灭绝”——在被发现和记录之前就灭绝的物种。
尽管 37% 的灭绝率很高,但这只是 2003 年之前也试图解释黑暗灭绝的估计值的一半。研究小组还发现,某些群体特别容易灭绝,包括大型哺乳动物、依赖森林的鸟类、兰花和蝴蝶。

2023 年 12 月 11 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的一篇题为“新加坡生物多样性的两个世纪的发现和丧失”的科学论文详细介绍了这些发现。
1. 使用新颖的统计模型进行更准确的估计
早期的模型仅使用每个物种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记录来估计灭绝率,而 MODGEE 模型则通过使用完整的按时间的物种检测矩阵来采用更详细的方法,从而促进更丰富的分析。
MODGEE模型提供了每个物种的估计概率和灭绝日期,适合应用于具有更全面数据记录的物种群体。
Chisholm 副教授说:“使用我实验室开发的统计模型,我们可以解释那些在我们知道它们存在之前就已经消失的物种。新颖的 MODGEE(检测矩阵给出灭绝估计)模型特别强大,因为它考虑了每个物种的整个检测历史。

2. 优先保护有魅力的物种
该研究的结果不仅对新加坡而且对更广泛的东南亚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根据新加坡的历史经验推断,如果目前的森林砍伐趋势持续下去,到 2100 年,东南亚可能会失去 18% 的物种。
他们将这种情况描述为“热带欧洲”情景,因为尽管大多数物种预计将持续存在在该地区未来以人类为主的景观中,灭绝将集中在大型有魅力的物种中。
鉴于这些发现,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建议改变保护策略,优先考虑以魅力物种为中心的景观规模保护,这些物种因其审美吸引力或文化意义而获得更多公众兴趣。

奇泽姆副教授补充道:“采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其他物种,而且也符合其他保护目标,例如保护碳储量,这对于缓解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在新加坡等城市环境中,研究人员建议重点关注叶猴、穿山甲、犀鸟和蝴蝶等中型物种,这些物种可以在适当的保护支持下适应城市化景观。
对于更大的东南亚地区,重点扩大到包括老虎、猩猩、大象、犀牛和其他濒临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等物种。

叶猴

穿山甲

犀鸟

蝴蝶
以上就是近期的新闻速递啦
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家园
更是万千生物赖以生存的家
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