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灵敏丨李光耀的“奇葩说”

2020年07月22日   •   3万次阅读

古往今来,伟人的成长似乎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每每要经历各式各样的打击、失败和痛苦,九死一生之后才终有所成;上台之后,也因为要平衡方方面面的利益,而不得不讲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

李光耀则属于极少数打破这一定律的伟人之一,他的一生顺风顺水,恣意任性:出身富裕家庭,终其一生,家庭美满,婚姻幸福;在伦敦经济学院和剑桥大学留学,35岁当上了新加坡总理,31年执政期间,将新加坡从一个南洋小国发展成一个廉洁、富裕的花园国家,一个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列的国家。

2006年5月1日,李光耀与妻子在劳动节集会上(图源:央广网)

和一般领导人面面俱到的讲话风格不同,李光耀是一个直言不讳的人,从不屑于讨好民众,经常直抒胸臆,讲一些政治不正确、让人不舒服甚至是奇葩的话。对他坚信的事情,他从来斩钉截铁,不留余地。也因此,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 新加坡人敬重他,却很难说爱他。

我们来看看李光耀生前到底有哪些奇葩说:

1.医生不要娶护士!

这么多年来,李光耀的出位言论可谓不胜枚举。而在李光耀的一系列“雷人”的言论中,最遭到诟病的,是他深信不疑的优生学。

1983年8月14日晚上,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了出人意表的讲话。李光耀在讲话中指出,新加坡的男性大学毕业生若要他们的下一代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就不应该愚昧地坚持选择教育程度和天资较低的女性为妻。因为这会导致孩子的相貌像父亲,而智商像母亲,因此,“医生决不能和护士或秘书结婚,因为这样会降低下一代的智商”。

但李光耀自有其道理:生物学已经证明,人的智商和能力80%是天赋决定的,因此,人生而不平等,一个人是否是可造之才早已注定,再多的社会工程学或政府干预也无济于事。政府政策顶多让大家在起跑点获得平等的机会,却无法确保公平的结果,解决办法是创造有利条件让最能干者可以大展拳脚,从而为大众制造工作机会,然后再重新分配盈余,让能力较低者受惠。

李光耀夫妇与长子李显龙(图源:央广网)

2.分数决定人生

新加坡规定: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每隔两三年就依据考试成绩对学生分流,经过多次分流后,到中学毕业时,有10%左右的学生可以拿到政府的奖学金到名牌大学深造,学成归来后是各个机构的重点培养对象。未来的部长和议员基本都从这些人里产生;50%中级水平的学生可以进入一般大学,将来从事一般管理工作;剩下的40%被安排读技校,确保有一技之长。而那10%的精英,正是新加坡的未来所在。

在李光耀看来:“堪称社会中流砥柱的人约300名。他们挑起策划和执行政策的重担。如果这300人共乘的客机不幸坠下,新加坡社会必将瓦解。这说明本地领袖人才是很有限的。”

于是人民行动党四处寻找人才,希望把各界精英都吸收到政府担任高级领导人。而让他们从政,意味着他们可能要放弃200万、300万,甚至500万、800万的年薪。所以,政府高官的薪金也必须水涨船高,这样才能吸引到精英。

因此,从1994年到2012年初,新加坡部长的薪水和48名国内主要行业执行长平均薪资的2/3联动,这样一来,李显龙总理的年薪达到218万美元,是美国总统的4倍,哪怕是普通部长的年薪也高达100万美元以上。

1972年,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图源:央广网)

3.每个人都有房子住哦!

承认人人不平等并不意味着让弱势群体自生自灭。在李光耀看来,“要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环境,唯一的方法就是首先把蛋糕做大。过于注重收入均等化不利于激励那些有才华的、勤勉的人力争上游。”因此,新加坡的税率很低,“因为累进税会扼杀勤奋工作和创造财富的主动性,尤其是扼杀了有本领、有能力这样做的人。”

而在对人民的照顾上,李光耀为首的人民行动党可谓无微不至:推行组屋制度,让人民居者有其屋,因此新加坡没有“房奴”,年轻人在结婚前半年就可以申请组屋,价格用公积金就足以支付。生了孩子,政府再协助你换更大的组屋。

而且组屋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价格昂贵的商业住宅反而交通不便;照顾父母,生育孩子等都可以减税;为单身人士组织派对,帮助他们组织家庭;担心人民不懂得投资之道,于是由政府打理人民的公积金,替大家理财;治安良好,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

1965年5月1日,李光耀在政府组屋项目现场(图源:央广网)

显然,新加坡政府殚精竭虑,视自己为父母官,人民则是不大懂事的孩子,其施政的潜台词是:你不需要思考得太多,just follow me。

虽然李光耀生前有各种奇葩说,但是这样一些别具一格的制度设计,确实造就了新加坡的成功:政府的廉洁高效远近闻名,哪怕是淡马锡这样的国有企业也保持了很强的竞争力,每个人都被迫力争上游,这保证了社会的活力。对人才的重视,使得新加坡涌现出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外交家:马凯硕、许通美、杜赞奇、考西坎……

但久而久之,这一套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学生小小年纪就被分流,贴上标签,容易伤害自尊心,尤其是对那些开窍晚的男生不公平,也无形中浪费了一些人才;完全以分数作为评判好坏的标准,这种现代的科举制度早已经过时;选拔出来的人才日益同质化,经历也大致相同,未必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对差异和创意的需要;

对成绩好的另眼相看,重点栽培,最后拿高薪,而资质一般的一生都只能从事低收入的工作,会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让后者心生怨恨;过分强调个人对自己负责,就意味着有些人注定会在竞争中被落下。

新加坡的基尼系数因此达到了0.48的高水平,在发达经济体中排第二;没有退休保障,公积金一旦花完,很多70多岁的老人家被迫在市场上收碗碟或卖汽水,晚景凄凉,而医保只保到90岁,活得太久还可能会面临无钱看病的问题……

世间再无李光耀

在新加坡,随着时间的推移,父辈创业的艰辛、当年被马来西亚“休”了之后四顾茫然的困难局面,对年轻一代新加坡人已经恍如隔世。

他们对自己所获得的照顾已经习以为常,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们更多看到的是政府的不足,对政府的施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政府部长的高薪,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带来的竞争压力,都让新加坡人的不满不断升级。李光耀那种恩威并重、高高在上的精英做派,也日益脱离了新加坡的感受。

1959年6月3日,李光耀赢得大选后的场景(图源:央广网)

尽管直到去世前,李光耀对自己所作的一切依然自信满满,言之凿凿,并责备年轻一代新加坡人不知感恩。但他也承认,新加坡未来10年大概一切如常,之后就不知道了,而人民行动党迟早有一天会失去执政权。

显然,时代已经变了。

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交媒体勃兴、人与人之间关系日益扁平化的时代,李光耀式的“任性”,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他是一个伟人,但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而新加坡,将进入充满不确定性的后李光耀时代。

新加坡总理刚坐稳大位,先来中国待5天,李显龙早已安排好一切
2025年06月25日   •   2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开头的电话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万次阅读
洗手池洗拖把、菜里惊现青虫、托盘酸臭难闻、老鼠横行……你敢在这样的新加坡食阁吃饭吗?
2025年06月25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毫无个性,冷漠!旅游后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万次阅读
83岁蔡澜安葬新加坡!来看看他笔下的海南鸡饭和咖喱鱼头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看看七年内,新加坡地铁是否通到你家门口?
2025年06月29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电信公司狂推“无国界”数据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新柔地铁要来了!中马跨境火车正式进入退役倒计时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撕掉"最贵"标签!新加坡的平价生存法则
2025年06月28日   •   1万次阅读
他,毕业于清华、北大、牛津、南洋理工!却在新加坡送外卖!现已回国,加入了美团
2025年06月26日   •   1万次阅读
全岛Money changer汇总!新币兑换这13种货币最划算!兑人民币5.56~
2025年06月25日   •   9576次阅读
前夫抢人!她从杭州追到新加坡,只为夺回6岁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063次阅读
新加坡5大数字银行!存款消费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8892次阅读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为啥70%华人选印度人做官,文化舆论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037次阅读
“从中产到破产,只隔着一个新加坡?”——新移民中产家庭生存实录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7011次阅读
全网最全对比!新加坡公民 & PR政府福利差异,一篇看懂值百万
2025年06月26日   •   5985次阅读
新加坡 vs 中国 vs 大马 2025生活成本全对比
2025年06月25日   •   5643次阅读
新加坡银行转账手续费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617次阅读
新加坡中介的潜规则你知道吗?如何破局?
2025年06月25日   •   4446次阅读
餐馆不提供免费自来水原因五花八门 有哪些是你能接受的?
2025年06月25日   •   4275次阅读
你真的适合在新加坡生活吗?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4275次阅读
蔡澜走了,但他藏在云吞面里“活过”的答案,还在人间冒着热气
2025年06月29日   •   3420次阅读
忙碌、焦虑、失眠?在新加坡偷偷崩溃的成年人都在干这事……
2025年06月30日   •   3249次阅读
一夜爆红!新加坡总统替身帅到刷屏,33万人围观求姓名
2025年06月29日   •   2736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