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传染病中心临床主任、高级顾问医生苏安·华素(Shawn Vasoo,41岁)第一次和媒体公布最近的一些初步趋势。 他在接受联合早报的采访指出,感染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的本地病例中,不少发烧、咳嗽和腹泻,但跟普通流感不同,这些病患不太流鼻涕。

(图源:联合早报)
国家传染病中心临床主任
初步分析
单凭鼻涕颜色无法分辨病症
华素医生透露,感染冠病病毒的病患,跟一般的感冒病患不同,不太流鼻涕,但个中原因暂时不明。病患的普遍症状是发烧,有的肌肉酸痛,有一小半出现程度不一的肺炎。 “有些人说可以根据痰、鼻涕的颜色来分辨是病菌还是病毒感染,其实是分不清的,更何况病毒和病毒之间会否造成鼻涕颜色不同,我们都要化验了才知道。” 根据锺南山的团队上个星期发表名为《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调查,1099个中国确诊病例中,87.9%出现发烧、67.7%咳嗽,这些是最常见的病征。

有人发病五天后才能确诊

华素医生说:“我们有几个病患有初步病状,如发烧和肌肉酸痛,但基因检测查不出,等到第五天之后才查出,这是比较复杂的,并不是每个人一入院或一出症状就确诊,所以得配合化验报告、病患访问、X光成像和身体检查才能推测是否可能染上了病毒。” 本地目前出现了五个感染群,他指出这些本地病例未必都是跟中国来的人有关,而是由于相互之间来往密切。

(神召会恩典堂)
有一病患同时感染骨痛热症
他提醒这段期间生病的公众,不要只关注自己是否染上新病毒,也要留意骨痛热症或流感。其中一名冠病病患,就同时查出体内有骨痛热症病毒。

他表示一般来说,5%到10%的病患体内会有多过一种病毒,除了流感病毒外,还可能有其他产生普通感冒的病毒如腺病毒(adenovirus)、鼻病毒(rhinovirus)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染上一种病毒后,并不代表就不会染上另一种病毒或病菌,虽然概率比较小。如果忽略了骨痛热症和流感,错过了正确的治疗就大错特错。”
触摸东西会不会感染?
现在不必处处都用现金,这样能够避免钞票上的病菌。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不接触物品和人。只要不碰嘴巴和鼻子就好,如果不小心碰到了,注意卫生,勤洗手。

能否通过粪便传播?
主任的同事对19名参与调查的病患做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粪便里有病毒,对此他并不感到意外,并强调冠病病毒的主要传播渠道还是呼吸道的飞沫。 这个新疫情跟SARS一样,都是冠状病毒作怪。“SARS病中,一部分病患也是发烧咳嗽,有些人会泻肚子。” 华素医生推测,病毒可能通过消化系统或血液进入大肠,但有些人即使粪便里出现病毒,也不会有症状。新加坡传染病中心的冠病病例中,大约三分之一有腹泻,但腹泻未必是这个新病毒造成的。 这让人想起2003年SARS期间,香港淘大花园的数百人可能因为粪便传播而感染SARS。就在上个星期,中国传染病专家锺南山、李兰娟院士团队也在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病毒,证实了粪便中的确存在活病毒。

华素医生说,香港淘大花园事件可能是因为这个建于1980年代的公寓排污系统比较旧,马桶抽水后,下水道的污水可能倒流,但新加坡的组屋厕所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告诉病患,要盖上马桶盖才冲水,因为粪便可能会出现病毒。

卫生部:
抗疫津贴计划
卫生部本周二(18日)起启动抗疫津贴计划,患呼吸道疾病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到全岛约900家指定的私人诊所看病,可获得津贴。

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s,简称PHPC)计划,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对冠状病毒疑似病例的监测,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这项计划在烟霾和H1N1疫情时期也曾启动。 PHPC计划 看诊费+医药费只需5-10新币 参与抗疫津贴计划的私人诊所和综合诊疗所,将从本月18日起陆续开始为出现如发烧、咳嗽、喉咙痛和流鼻水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病人提供津贴治疗。公民和PR,看诊费+医药费只需10新币,建国一代和立国年长者只需5新币。 下图具体介绍了津贴的细节,点击大图查看。

如何知道是哪900家诊所? 目前官网的系统显示正在更新,本周二(18日)会公布与众,大家可以到时候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