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工资涨幅
本地2023年预计会迎来冠病疫情暴发后最大的工资增长幅度,薪金平均增幅将达到3.75%,比2022年的3.56%和2019年的3.60%来得高。
国际咨询公司11月15日发表的调查结果也显示,18个参与调查的行业都会有更高的加薪。

其中以物流(4.40%)、银行与金融(4.27%)和高科技(4.06%)领域的加薪幅度最高;房地产业的涨幅则最低,为3.25%。
加薪幅度改善最显著的是航空业,预计会从3.09%增加至2023年的3.52%。这是因为全球旅游的复苏速度加快。
该咨询公司每年都会针对各行各业的薪酬与员工福利展开调查,预测接下来一年的聘用与薪资。今年参加调查的有超过1000家本地公司。
边境管制措施放宽也无法缓解雇主请人难的问题,意味着工资上涨难以避免,但工资增长必须与生产力保持一致,否则若加薪幅度太快,会让新加坡失去全球竞争力,人们也会面对工资和物价螺旋式上升的风险。
工资会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强调,加薪幅度太快对雇主和员工都会造成伤害,而且如果企业难以为继,首当其冲的将是最弱势的员工。
不过,在低薪员工生产力提升空间有限的行业当中,雇主要充分地奖励这些员工,员工要乐于接受培训和新的工作方式,消费者和纳税人也要准备好承担一部分成本。

工资会设立于1972年。当时本地经济迅猛增长遇上劳动力严重短缺,结果工资迅速增长给雇主造成压力。
政府担心工资失控飙涨会抵消吸引投资者的努力,因此在劳资政三方的支持下成立工资会,工资会也成为三方的首个合作平台。
工资会每年发布的加薪指导原则确保本地的工资增长幅度有序且符合市场情况。不过,目前面对的通货膨胀已经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本地经济虽然保持增长,但主要外国市场如美国、欧盟和中国的经济增长都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放缓现象。而且随着经济动荡加剧,预测经济前景变得越来越困难,人们必须准备好面对未来更多的动荡。
工资增长的幅度短期内未必能够跟得上生活费的脚步,政府正竭尽所能应对这些差距,并帮助缓冲物价上涨的影响。这包括为中低收入家庭、员工和企业提供了全面的纾困措施;政府也会密切关注情况,在有需要时提供更多援助、继续帮助企业和员工转型,以及继续帮助低收入员工自我提升,减少收入不平等的现象。
低收入加薪
全国工资理事会建议雇主为总月入少于2200元的雇员加薪5.5%至7.5%,业绩良好的公司则应给予全职低薪雇员加薪至少80元至100元,收入相对较低雇员的加薪百分比也应该更高。
这是工资会开始为低薪员工制定加薪额以来,首次达到三位数。

2200元是本地全职劳动力月入的第20个百分位,也就是收入最低五分之一群体的薪金水平。去年这个群体的月入是2000元,建议加薪幅度为4.5%至7.5%或70元至90元。

工资会也建议,随着今年经济取得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所有雇员都应该公平地获得加薪或花红;在冠病疫情暴发期间接受减薪、冻结加薪和其他降低成本措施的雇员,所付出的努力也应该得到雇主的认可。
不过,经济前景不明朗更突显弹性与灵活薪资结构的必要,工资会呼吁更多雇主积极落实灵活工资制,以及根据业绩表现来为雇员加薪和派发花红。
政府已接受工资会最新一轮的建议,新工资指导原则适用期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
总月入少于2200元的雇员若能加薪5.5%至7.5%固然是好事,但面对通胀加剧且生活费持续上涨,受访的低薪员工担心加薪仍不足以应付开销。

若车资和消费税持续增加,这5.5%至7.5%或80到100元的薪金增加应该难以达到显著的帮助。
现在通货膨胀造成很大的生活压力,所以任何薪金上调都是好的,因为这证明有人在关注这些低收入群体的情况。
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大多数受访企业了解通胀加剧已逐渐对员工的生活造成巨大压力,因此也赞同给员工加薪,但却担心自己的公司承受不了5.5%到7.5%的薪金上调。
低薪员工的薪金早应增加,但作为雇主的其中一个挑战,是员工薪金上调后,部分增加的人力成本会自然转嫁给消费者承担,促使消费者离去,寻找其他业者替代。
很难说业者可应付工资增加5.5%到7.5%,因为为了维持营收,公司还需承担一些增加的成本以留住消费者。
但以目前的租金、薪金和物价上涨等情况来看,5.5%到7.5%的薪水增加对公司而言难以为继。
新跃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则认为,包括业绩不佳的企业可决定是否要采纳工资会的建议,但它们也得切记不提高员工薪金,会使得员工因高度通货膨胀而损失实际薪金。

“若员工发现他们的雇主没有跟随工资会的指导原则,他们可能也会考虑另谋高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