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母亲曾在新加坡坐过牢,还有位艺术家外国情人,其作品仍能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找到

2021年03月01日   •   1万次阅读

亚历克在新加坡

从多方面的报道可知,亚历克得到父亲的真传,雕塑技艺与天赋受到肯定。刘华在澎湃新闻的报道提到亚历克与父亲1936年一起参加上海美术俱乐部的第八届艺术年展:“369件展品中,大部分是绘画……魏达(Wagstaff)先生和他儿子带来的不多但优秀的雕塑作品,缓解了展览的单调。”1931年1月份《中国杂志》(China Journal)报道(陈万华提供线索),黄逸梵1930年12月也曾参加上海美术俱乐部画展,绘画造诣备受称赞。《小团圆》也提到以黄为原型的蕊秋“加入了本地(上海)的美术俱乐部学雕像。”1931年11月6日威廉则以中国男孩半身像参加上海美术俱乐部展览。就这点关联,黄逸梵显然跟父子俩是上海艺术圈内人,当时已有交集互动。

亚历克管理的“伟达父子洋行”在《海峡时报》的广告列出新加坡分行在马来亚的工程,虽大多是青铜铸制的商号、栏杆、锻铁门等,不过最抢眼和具艺术价值的是他为在1939年8月3日开放、新古典主义的前新加坡最高法院操刀的工程:前门门廊横楣处的五块预制浮雕石板、主立面的三块预制石材徽章和大堂楼梯纹章的九块铸青铜框架。横楣的浮雕石板展示新加坡开埠初期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与殖民者的生活日常。

对照《海峡时报》广告上马来渔民的设计原图,可见亚历克的雕刻造诣。(林方伟摄)

1989年11月28日,读者Isabel M.Ferrie致函《海峡时报》,指出这五件浮雕的图是其父亲George Thomas Squires以他的马来司机为模特儿绘制,是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得奖作品,浮雕则由“在日据时期战亡的Alec Wagstaff雕刻。他是战前上海大名鼎鼎的雕塑家W.W. Wagstaff之子。”

亚历克为我国前最高法院(现为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横楣雕刻的五件浮雕。(林方伟摄)

殁于泰缅死亡铁路

二战杀到家门前,炸断了亚历克在新加坡崛起的艺术事业,人生亦草草收场,让人无限惋惜。

《马来亚论坛报》(The Malaya Tribune)12月2日报道马来亚昨日中午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亚历克所属的海峡殖民地志愿部队全面被动员,说明他在12月15、16日前或许已被征召入伍,林肯路住家只留下黄逸梵,解释了她违反灯火管制的报道为何未提到亚历克。

据盟军战俘卡编号WO 345/53,亚历克在1942年2月15日被捕,关在马来亚战俘营,后来被送去修建连结泰国与缅甸仰光的铁路。长达415公里的铁路在高死亡率的代价下,17个月后于1943年10月17日完工,大部分战俘死于过劳、营养不良、虐待或霍乱、疟疾等传染病。1943年6月22日亚历克也殁于这条死亡铁路,得年36岁。亚历克(Alec)的名字在战俘记录多次误写为Alex,不过所属的单位相同,职务都为炮兵,所以肯定是同一人。

林肯路35号

1942年8月22日《昭南新闻》刊登日军拍卖伟达父子洋行工具器材的广告。(国家图书馆旧报档案)

1942年8月22及23日,《昭南新闻》刊登了一则“受命于敌方产业保管者”拍卖“伟达父子洋行”工具器材的广告,提供了几个重要的信息。林肯路35号当时已人去楼空:亚历克沦为战俘,黄逸梵早已离去,张爱玲在《对照记》与《小团圆》透露黄逸梵坐难民船逃到印度去了。

从广告罗列的拍卖品,可以想像黄逸梵与亚历克居住时屋里的情况,也证实了此地是亚历克的工坊,一窥其规模:“一位雕刻家工坊所有的工具、家具和装置:包括大量不同尺寸的钢条、铸铁块、青铜板、熔炉、模具、大小铁台钳、青铜装饰品、吊灯、瓦楞锌片等。”同年9月16日,《昭南新闻》一则极小的招聘启事揭示林肯路35号已改名为“日之丸雕像”(Hinomaru Statuary),欲聘一名“有经验,能说上海话的女助手及试用员工(性别不拘)。工作提供极佳学习制造模型、制模与翻铸铜像的机会。”

难道亚历克的工具卖不出去,被日本人顶了下来?为何需要聘用会说上海话的女性助手?是“日之丸”当时跟亚历克父亲在上海工作室的工匠还有联系、合作吗,所以需要会说上海话的助手?

1945年9月2日日军正式投降,10月9日《海峡时报》刊登启事,“日之丸雕像”又改为“新加坡雕刻造型公司”。

1946年,丧子心碎的老威廉卖掉上海所有产业与妻子回到英国,在肯特郡Stubble Down落户至1961年。1949年,黄逸梵从南洋启程到英国,下船投靠的就是他们夫妇俩。

英联邦战争公墓委员会(Commonwealth War Graves Commission)记录显示:新加坡皇家炮兵部队炮兵,编号12979,亚历克的名字于1957年2月11日刻在泰国北碧盟军战俘公墓(Kanchanaburi War Cemetery)的室内纪念碑上,以慰亡魂。亚历克从1937年到1941年的作品,随着新加坡的高度发展,拆的拆,毁的毁,庆幸的是,他与父亲或许会引以为傲的在国家法院的浮雕得以保存下来,留在如今已变身为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门楣上,让我们得以见证他在南洋最飞扬与光辉的成就。

今日,林肯路上的洋房全被摩登公寓大楼取代,黄逸梵与亚历克的前尘往事已随着35号老洋房的拆除烟消云散。但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正如张爱玲所说:“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我国已故建筑师李急麟(Lee Kip Lin)摄于1992年,林肯路2号洋房。35号洋房的照片至今尚未找到。(国家图书馆PictureSG网)

文:林方伟

上一页
2/2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5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3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