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驱们虽不是巨富,但他们的事迹,启发了许多族人、乡人下南洋开创一番事业。他们可说是后世巨贾的导航者!举例,湖寮高道的蓝秋山公,看见哥哥们辛勤地劳作,却难谋生。也许他从蓝集盛公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即出洋,寻找改善生活的契机。1862年,蓝秋山公也到南洋谋求发展。
总而言之,先驱们对当代之族人、乡人影响甚巨!他们出洋经商、打工创造财富,也深深影响他们的族人、乡人。他们虽不是巨贾,但后世之巨贾从他们的人生中得到启发。同时,他们的人生,就是一部真实的励志事迹,值得后人学习。先驱们致富后,不忘投身社会公义事业、乡团,也是我们效仿的楷模。
六、结论
碑铭记,是一信史。先驱、先贤们把创设、修缮庙宇、义山、会馆的原委、经过刻于碑上,以便后人清楚明了、知晓这一段事迹。
我们从新加坡福德祠绿野亭公会之沿革史、1840年《广东省永定县重修冢山碑记》、《1854年重修大伯公庙众信捐题芳名碑记》中得知,大埔先驱领袖,陈嘉云公于1838年,被广、客两帮先驱移民推选,出任三名大总理之一。我们知悉,早在1840年,至少有16名大埔先驱移民已在新加坡发迹,并且捐献金钱、参与绿野亭的建设。1854年,新加坡大暴乱后,福德祠绿野亭,犹如泛广东省移民之联合集团。此时,陈嘉云公仍是位高权重的两名总理之一,陈公也是大埔籍移民中,捐献最多银额者。
笔者发现,《1840年广东省永定县重修冢山碑记》中,其中四名捐款人,即陈嘉云公、杨修业公、蓝集盛公、汪三喜公,亦是1864年《茶阳会馆碑记》中“醵金买地基”时,名列8名首事之中。立碑人,曹顺兴公在序言中提及,新加坡茶阳会馆成立于1841年!陈嘉云等8公,被曹公尊称为“前贤”。1840年,大埔先驱们联合丰顺县先驱、永定县先驱,成立大丰永公司,加入广、客两帮集团,绿野亭,是为了处理殡葬事宜(同时,也凝集广、客两帮的力量与福建帮抗衡)。1841年,大埔先驱成立茶阳会馆,显然,是为了解决,大埔籍技工大量南来,所引发之生活需求。茶阳会馆的成立,其主要目地是,接待初来乍到新加坡的新移民。为他们提供一个临时的居所,也为生病、因工作伤害、受伤的乡人提供福利。
在南洋,人们提起打铁、白铁、洋货、布店、典当业、药材店,我们很自然会想起,业主是大埔人!至今,老一辈客家人仍然认为,大埔籍客家人是“做生意”的!这个现象,此一成就,应归功于先驱们!因他们大胆落番,闯荡异域,摸石过河,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不仅仅改变了他们家庭、家族的命运;先驱们的成就,犹如明灯,照亮千千万万的后来者,也为他们开辟了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期盼,我们通过收集大埔籍先驱们的资料、事迹,我们不单单厘清大埔人的迁移过程,也让我们更了解,大埔人为何掌控了这些行业!

1新加坡史,陈鸿瑜著,台湾商务印书馆,2011,第16页。
2实叻峨嘈五虎祠义士新义,庄钦永著,1996年,第3页。
3新加坡福德祠绿野亭公会175周年纪念特刊,1999,174页,宁阳会馆史略。
4大埔蓝氏族谱(10修),2003年,第四册云林公房,第70页。
5笔者统计之1840-1860年间大埔先驱、先贤捐款一览表。
6新加坡华人通史,2015年,第78页。
7新加坡华人通史,2015年,第81页。
8新加坡华人通史,2015年,第78页。
9巴素著,刘前度译,马来亚华侨史,槟城光华日报有限公司,第48-66页。
10曾玲博士,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广客宗乡社群—福德祠绿野亭研究,刊于永远说不完的课题客家文化论文集,2009年,第46-47页。
11百年公德被南邦-望海大伯公庙纪事,2015年,第5页。
12百年公德被南邦-望海大伯公庙纪事,2015年,第12页。
13新加坡华人通史,2015年,第82-84页。
14新加坡福德祠绿野亭公会175周年纪念特刊,1999,64页,1854年重修大伯公庙众信捐提芳名碑记。
15请查考1864年,曹顺兴公立之茶阳会馆碑记。
16猪仔落番之情况,始于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当时,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外国经济入侵,破坏中国小农经济、传统手工经济。失业之农民、手工业者,自卖身子,或被骗,落番南洋的当苦力。何况,以契约劳工方式落番者,绝无能力捐献金钱。以笔者之外祖为例,1905年猪仔落番,至到1928年,才能还请债务,成自由人。
17新加坡、马来亚华人社会的阶级构成和社会地位变动(上),颜清湟,取自网络,年份不详。
18实叻峨嘈五虎祠义士新义,庄钦永著,1996年,第23页。
19实叻峨嘈五虎祠义士新义,庄钦永著,1996年,第27页。
20按照陶公铸所著的福德祠绿野亭沿革史,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