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双语政策是新加坡迅速崛起的关键之一,其确保了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然而,面对下一代可能普遍单语化的趋势,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就职后的首场群众大会上明确表示,保留亚洲人的精神面貌和传统价值观是政府的承诺,强化母语教育仍然是新加坡的基本国策。

图源:FACEBOOK
尽管双语政策已实施数十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但近年来,新加坡的双语优势似乎正在减弱,母语水平也有所下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新加坡的独特亚洲特质和多元种族与文化的和谐基础可能会逐渐流失。黄循财总理指出,需要改变的不仅是政策,还有国人的心态。
新加坡社会需要更多“精华”人才
新政策的推行将赋予更多具备华语能力的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华语水平,还将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社会不仅要培育精通英文的“精英”,也要培育精通华语的“精华”,政策调整还将涵盖高级马来文和高级淡米尔文课程,这些改革举措无疑是新加坡双语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图源:FACEBOOK
为了提升母语教育,新加坡教育部计划调整政策,让华文能力强的学生在升入中学时也能选修高级华文,那些有意愿和能力选修高级马来文和高级淡米尔文的学生也将受益。
小学高才教育计划的改革也将更贴近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培养各科能力强的学生,这一原则也应适用于母语科目。
新加坡鼓励更多本地学生修读大学的中文系,以提高本地华文水平并实现培养“精华”的目标。一些华文能力强且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因为总体成绩不达标而被排除在中文系门外,这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也减少了本地“精华”的人数,可能还导致了中文系过度培养外地人才。
双语教育关乎新加坡社会发展
除了教育政策的调整,社会环境也需要有利于母语的学习和应用。华、巫、印三大母语在新加坡享有宪法保障,黄循财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用国语马来语首先发言,强调母语的重要性。社会应该在官方告示、指示牌、路牌、招牌、公共场合广播中使用四种官方语言,让年轻人意识到母语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新加坡的亚洲特质。

图源:FACEBOOK
从国家生存发展的角度来看,维持新加坡的多语多文化竞争优势,需要遏制母语水平的下降。新加坡不仅要利用中国发展的机遇,还要应对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区域大国的崛起。新加坡的三大母语恰好对应这些重要市场,如果仅依赖英语,新加坡人在这些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大减弱。
除了政策的调整,家长的心态也需要改变。一些家长仍然坚持英文至上的观念,不愿意在家里使用母语,这使得学校的努力事倍功半。父母是孩子语言使用的第一导师,如奥运奖牌得主墨士廉的例子所示,母语的重要性不仅关乎孩子的国际竞争力,还关乎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和价值观的传递。
黄循财指出,新加坡的“再启动”不仅需要政策,还需要改变态度和思维方式,以更具冒险精神和开放的方式实现新的新加坡梦。双语政策的革新以及母语教育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期望,无疑让人感到乐观,从初步的舆论反应来看,黄循财总理关于本地文化传承的承诺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