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开埠200年纪念钞上的“八名人”有两位来自中国

2019年09月17日   •   2万次阅读

后来,文西阿都拉在马六甲被莱佛士聘请为他的马来手稿抄写员,多年后被调到新加坡成为莱佛士的翻译员和秘书。1823年,莱佛士离开新加坡后,文西阿都拉开始一边教马来语,一边当作家和翻译员。

那段期间,文西阿都拉刻意回避了马来文学一向来喜欢将幻想和传说元素的传统手法,用纪实手法记录了自己所经历的真实故事。他的其中一个作品记录了他到马来北部各州的经历,包括他在航程中每天发生的事情,一直到他在1854年去世的那一天。

文西阿都拉在遗嘱中表示自己还有一栋房子、一匹马和马车、铜器、配件和珠宝,可见他生前非常有钱。(roots.sg)

文西阿都拉的作品让后人能够对早期的新加坡有更深层的见解,包括新加坡从英国殖民地时期到成为繁华都市的转变,是我们今日了解新加坡19世纪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华人教育先驱——陈嘉庚(Tan Kah Kee)

相信大家对陈嘉庚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他是我国名校华侨中学的创办人,新加坡滨海市区线上的其中一个地铁站也以他命名。

陈嘉庚。(互联网)

陈嘉庚1874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集美,17岁那年远渡重洋来到新加坡,在父亲开设的米店学习管账。

热心教育事业的陈嘉庚在商界取得巨大成功后,开始专注于在新加坡办教育。先是在1912年和1915年推动及协办福建会馆属下“五校”当中的道南、爱同和崇福,1919年创办了华侨中学,1947年又创办了附设小学部的南侨女子中学。

陈嘉庚也在新加坡设立了史上第一所海外华人大学——南洋大学。在陈嘉庚的影响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南洋各地有3000多所华校,在校学生达40万人。

年轻时的陈嘉庚。(互联网)

陈嘉庚1913年回到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学校(多所学校的总称),包括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之后又创办了厦门大学。

陈嘉庚还创办了《南洋商报》和《南侨日报》。而《南洋商报》就是新加坡家喻户晓的《联合早报》的前身!

(陈嘉庚纪念馆)

将陈嘉庚以华人教育先驱的身份印在20元新钞上,不仅仅是对他的一种缅怀和崇敬,也印证了他对新加坡教育事业发展的杰出贡献。

被誉为新加坡特蕾莎修女的许哲(Teresa Hsu Chih)

许哲于1898年出生于中国大陆汕头,分别去过香港、英国、南美洲生活与工作,也在国际义工组织担任护士。1963年,许哲来到新加坡,并在两年后设立了专为老弱和孤苦病人而设的福利养老院,免费收容了250位贫病老人。许哲还成立了“心连心”服务组织,与志愿者一起给生病的老人分发食物和钱。

(联合早报)

许哲在83岁时卸下养老院的工作,尽管自己的年纪当时已不小,她仍然私下负担起照顾27名老人的责任,非常伟大。她还时常收集旧衣服,分送给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印度的穷人。

被誉为新加坡特蕾莎修女在105岁高龄时,还千里迢迢到柬埔寨山区,把粮食和日用品分发给那里的村民,也常常被邀请到学校、疗养院和医院去给需要的人演讲。

她认为,助人不应分种族、国家或宗教,大家应视人如己、视天下如一家。

(互联网)

马来族抗日英雄——阿南赛迪(Adnan Saidi)

大家可能有在历史课本上看过阿南赛迪,因为他是新加坡日占时期的抗战英雄之一。

阿南赛迪。(国家档案局)

阿南赛迪本来立志成为一名教师,但他却在1933年时加入马来军团。因为他纪律严明,极度敬业,很快就被擢升为第二中尉,成为了第七排士兵的领袖。

马来军团。(国家档案局)

马来军团士兵们战前的训练。(帝国战争博物馆)

1942年,他被派遣到巴西班让岭进行防守任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鸦片山岗战役”。

当时,日军尝试伪装成英军里的印度士兵来拿下巴西班让岭,不料却被阿南赛迪看穿,下令射杀日军。虽然日本士兵死伤惨重,但他们仍不放弃,继续攻打巴西班让岭。寡不敌众的阿南赛迪与他的军队最后以坚强的意志力和拼搏的精神与日军对抗了两天。

可是,日军强大的力量最终还是让阿南赛迪与他的军队遭受惨败,很多士兵都免不了一死。战败后,阿南赛迪被日军绑在树上,无情地用刺刀不停地往身上刺,直到他痛苦地死去。残暴的日军还将阿南赛迪的喉咙割开,肢解他的尸体后再把他烧成灰烬。

阿南赛迪的英勇被新加坡人誉为二战英雄。如今,为了缅怀阿南赛迪,新加坡将他的纪念牌匾放置在肯特岗,他的芳名也将永留在克兰芝阵亡战士纪念碑上。

克兰芝阵亡战士公坟(联合早报)

杰出女教育家——王惠卿博士(Ruth Wong Hie King)

王惠卿于1918年出生于新加坡,是一名被广泛认为是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新加坡教育家、教师培训学院(TTC)的第一位女校长和教育学院(现为新加坡国家教育学院)的创始主任。

王惠卿博士。(互联网)

王惠卿毕业后曾在英华学校(Anglo-Chinese School)担任教师一职,之后才继续到美国深造,获得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奖学金及教育博士学位。

1963年,她在吉隆坡新成立的姐妹校区开设了教育学院,并于六年后回到新加坡加入教育部担任研究主任。1973年,她成立了教育学院(IE),并被任命为首任主任。

(互联网)

王惠卿在教育学院大大改善了本地师资的培育,重新组织了教师培训课程,采用了许多学科的方法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刻意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成长。借此奠定了现代新加坡教育体制的基础。

一张新钞上原来承载着这么多人的努力付出与辛酸,也纪念了新加坡一路走来的成长和不易。这么具有纪念意义的纸钞,你说值不值得换取收藏?

上一页
2/2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2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4959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