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比亚迪的BYD ATTO 3为例,每销售一辆ATTO 3,汽车经销商可以获得大约1万新币的返利!
虽然比亚迪在新加坡的盈利数据没有具体的标识,但这么算下来看,比亚迪硬拼新加坡市场纯粹是一个策略——车争一口气,亏了也要卖!
经销商利润丰厚了、价格在客户的预算中有竞争力了、汽车的性能也相当能打,比亚迪这波新加坡No1,是硬拼出来的战绩!

4、背靠大树好乘凉,比亚迪背后的中国基建狂魔 其实在比亚迪成功的背后,有一个幕后的默默助力,那便是素有基建狂魔的中国国企。
电车最大的壁垒就是充电问题,而截至2024年8月,新加坡全岛约有6200个充电桩,考虑到同期新加坡电动车保有量在18000辆,车桩比例不过3:1,远远低于1:1的目标!
2023年11月,比亚迪中标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最大的一笔电动巴士采购单,之后就着手建设了和大巴车配套的充电设备。

新加坡比亚迪电动巴士
比亚迪还联合HTC在新加坡建设了10个充电站,85个充电桩,并且和本地5家充电运营商合作,给车主提供了优惠充电价格!

图源:早报
不仅车商在发力,中国国企也一样趁势将基建洒向全世界,中石化、中石油一样在新加坡大力发展充电业务。
中石化在2023年11月在新加坡所属加油站,推出全新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PIT(POWER IN TIME)。中石油下属企业新加坡石油公司,也与当地国企新加坡能源集团(简称SP Group)签署充电合作协议,计划在5座自有加油站安装快速充电桩。

抱团出海,成为了中国企业强势进入新加坡企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国品牌强势进入新加坡
政府虽然多 中国品牌出海让无数新加坡人感受到了“鲇鱼来了”的冲击力,除了电动车外,其他行业中国品牌也一样到处开花:
智能手机行业 企业代表:华为、小米、OPPO 以优越的技术创新、高性价比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争夺了新加坡的本土市场。

餐饮行业
企业代表:海底捞
以个性化的服务、高质量的菜品,让这一品牌成为了新加坡火锅餐饮的领军人物。

光伏与新能源行业
企业代表:天合光能、隆基绿能
配合新加坡政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出高效和环保的产品,在清洁能源这块不断攻占新加坡市场份额。

家电与电子设备
企业代表:美的、海尔
节能环保是新加坡购买家电时的主要考量,加上这些中国品牌设计时尚,性价比高,成为了新加坡消费者的宠儿。

数字科技与电商行业
企业代表:阿里巴巴(Lazada)、腾讯
作用Lazada的阿里巴巴焉然成为了东南亚市场的电商龙头,而腾讯凭借自在金融支付的强大优势,占领绝佳高地!
精准的大数据支持和用户体验,更让用户粘性不断提高,新用户增长迅猛。

其实对于这些中国品牌来说,新加坡市场的规模小,人力成本高,地皮成本贵,法律也非常严苛,有些行业还需要和经销商进行利润分成,但他们无一例外将新加坡当成了出海的“攻坚阵地”!
只因为新加坡具备得天独厚的“出海沙盒”条件。

这里是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工业大国,是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也是世界主要的电子设备、精密机械制造基地。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的亚洲重要国家,在新加坡的“出海成功”具有极强的借鉴作用。
再往西可以复制往欧美国家,而临近也可以扩展到印度和东南亚这样更广大的市场。可以说出海的第一站放在新加坡,可以让中国企业快速积累和海外政府、企业、客户、行业建立合作的经验。
更何况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也是全世界最贵的国家,对于高端市场的需求比例相当高。中国企业出海,无不想消除过去的“价廉”的刻板印象,都想冲击“世界名牌”的“明星地位”。
而获得新加坡本地客户的认可,便意味着拿到了面对世界挑战和审视的入场券。

比亚迪的成功,是中国品牌出海成功的一个小小缩影;新加坡在各行各业所经历的“鲇鱼效应”的竞争依然在继续,甚至愈演愈烈。
竞争对于每个消费者来说,都意味着更物美价廉的产品;但竞争对于每个行业来说,却又是生死存亡的挑战。愿在这已经无法阻挡的历史洪流之中,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进步商业竞争带来的便利,也在自己的行业中抓住机遇,获得更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