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及绿化国家
大家肯定会想到这个空中花园城
——新加坡
新加坡绿化覆蓋率达到50%
闻名世界
赏心悦目垂直绿化景观随处可见
优秀的建筑绿化设计
可以让整个城市活力满满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欣赏一下
新加坡比较经典的垂直绿化设计案例
PS:垂直绿化又叫立体绿化,城市立体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发展立体绿化,能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减少热岛效应,吸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营造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还能保温隔热,节约能源,也可以滞留雨水,缓解城市下水、排水压力。
1
海军部村庄
kampung admiralty

建筑设计:WOHA
景观设计:安博戴水道
(Ramboll Studio Dreiseitl)
Kampung Admiralty是新加坡首个综合公共开发项目,它将公共设施和服务融为一体。项目中100%返还绿化率及1.2英亩的软景观设计,为整个社区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生态感官体验,生物友好型景观策略在此项目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社区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积极响应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未来这个独特的空间将作为一个模范式社区福祉,培养更多年轻人的同时,保证老龄化人口可以拥有更为优雅的生活方式。


该项目采用分层的“三明治”结构,设计了一个“垂直甘榜(村)”,下层为公共广场,中层为医疗中心,上层为老年公寓的社区公园。





这三个不同的阶层集中展示了各种建筑用途,以保证活动空间的多样性,同时将医疗保健、社交、商业和其他便利设施融为一体,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底层是一个公共广场,是整个社区的交流中心,供公众活动、购物、用餐。广场周围设有多处架空空间,为公众提供全天候的活动空间。

海军部社区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很好范例,它将收集、清洁和回收的雨水用于非家庭用途的灌溉和水景。通过水敏性城市设计,大部分雨水从建筑顶端流向下层的过程中被收集和过滤,然后通过重力作用流向中间层。过滤后的水以及来自两个塔顶的直接径流水量,足以维持连续三天的植物灌溉和用来回补两个生态池。

在这种城市环境中,除了水的美学和疗愈价值外,第一级生态池的存在也有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和起到自然降温的效应。为了保持生态池的高水质输出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加坡热带地区藻类大量繁殖的风险,他们还引入了生态净化群落来循环和净化生态池。来自邻近地区的雨水径流也被清理净化并通过植被过滤机制输送到生态池中。
2
新加坡艺术高中
SOTA

该项目位于一个专业高中视觉表演艺术学校,学校的建筑策略良好,通风和采光俱佳。设计师通过独特的设计方法,打造出了两个视觉上相连的水平面,从而在下面形成交流空间(名为“Backdrop”),在上面形成安全空间(名为“Bank Canvas”)。 这样的建筑策略解决了公共与广泛艺术之间的多孔性和沟通障碍,同时创造出了一个绝对安全的学习环境。



Backdrop是一个平台,它包含有音乐厅、剧院、黑盒子剧院和其它一些非正式的小型表演空间。开阔表演空间内自然的通风是通过建筑外观的切口而实现的,通过这样的设计,公众可以对建筑内部举行的活动一览无余。



Blank Canvas不仅是一个安全区域,同时也是一个简单灵活的空间。该区域的环境非常简单、实用、明亮,而且通风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将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完美地演绎出来。建筑外观上面有环境过滤器,用来阻隔眩光和灰尘,保持室内凉爽,同时声学天花板也可以吸收附近的交通噪音。


3
丝丝街写字楼
cecil
该项目一举拿下新加坡建筑师协会和国家公园局联合举办的“空中绿意”大奖,并入围世界建筑师年会“年度园林项目”大奖。2012年10月,在杭州举行的世界屋顶绿化大会2012年会上,丝丝街项目还获得了“空中绿化施工金奖”。

在墙壁、阳台、窗台、屋顶、棚架等地方栽种攀缘植物,便成了一面绿墙。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绿化覆蓋率,改善居住环境,既达到降温、降噪、降尘的效果,同时也形成了一道道城市绿色景观。


“垂直绿化不是简单地为建筑‘刷绿’。绿墙必须对建筑物的温度控制起到实际作用,强化建筑设计元素和设计语言。要想绿墙与建筑设计完美融合,必须考虑维护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必须有完善的灌溉系统。”设计师说。



项目垂直绿化总面积达470多平方米,工程历时两个多月,是当时新加坡首个从2楼到9楼通高的垂直绿化项目。当时项目主要面临的挑战是建筑物白天时间日照不足,因此采用了植物生长灯作为日照的补充。目前,植物已经健康的存活了下来,所以说这些努力是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