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临,那么新加坡有哪些习俗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双桔拜年“桔换桔” 新 年 快 乐
带着两只桔子拜年,是新加坡的本土习俗。桔有“吉”之意,广东话中“柑”与“金”同音,因此送桔子有送吉祥、送财运之意思。春节期间,新加坡人会带两只桔子登门拜年,双数有吉祥的寓意,两只代表着“好事成双”,而临走的时候,主人家也会回赠客人两只桔子。

七彩鱼生 新 年 快 乐
鱼生虽然在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地早已有之,但成为新加坡的春节传统源于19世纪60年代。谭锐佳、冼良、许国威和刘育培这四位名厨,将生菜丝、西芹丝、红萝卜丝加入菜肴,以酸梅膏加桔子汁调成的金黄色酱料,使捞鱼生七彩缤纷、喜气洋洋。
新加坡人过年吃鱼生为的是讨个好彩头,为此,每放入一种配菜,都要配合相应的吉利话,如放入鱼生时会说:“年年有余”,放入酸柑肉时会说:“大吉大利”,放入胡萝卜丝时会说:“鸿运当头”,放入干果、花生碎时会说:“金银满屋”。
之后,人们一起用筷子将盘中材料高高夹起,夹得越高,代表新的一年赚的越多,一边夹一边高声道:“捞起!捞起!”寓意“捞到风生水起,吉祥如意,热闹欢庆”,是十分独特的习俗。

红包禁忌 新 年 快 乐
送红包是华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最早据说源自汉代,帮助孩子避开“年”这种妖魔鬼怪。在新加坡,也有长辈送晚辈红包以图“吉利健康”,但同时却有自己的独特禁忌。例如在新加坡,没有结婚的长辈,不可送晚辈红包。当地习俗认为,非婚男性送晚辈红包,会难以娶妻;而非婚女性送晚辈红包,会难以嫁人。

黄梨挞 新 年 快 乐
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带,新年食物中必不可少之一是黄梨挞,这是一种是早期峇峇娘惹的传统糕饼,和凤梨酥不同,馅料外露,小巧可人。黄梨在广东和潮州话中,有“旺来”之意,不仅仅家家户户会在过年时候吃黄梨挞,商家也会在摆上黄梨的装饰以图吉兆。

好运盆菜 新 年 快 乐
盆菜本是香港广东一代的传统食物,丰富的食材满满摆放在食盆之中,象征着“发财、喜庆和丰收”。丰富的材料一层一层叠放在大盘里,最容易吸收汤料的放在下层,越吃也有滋味,鲍鱼、海参、花胶、瑶柱……或只是仿荤的纯素盆菜,材料是什么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围坐,一层层吃尽的那份感觉。

过年吃肉干 新 年 快 乐
在新加坡过春节有个独特的习俗,就是大吃肉干。肉干可以说是新加坡新春佳节的必备年货之一。这是一种用猪肉做成的特殊的烧腊,香甜可口,一块一块的,就好像用肉做成的一张厚厚的纸。

观看舞龙舞狮 新 年 快 乐
农历新年看舞狮舞龙,在新加坡可是头等大事。新加坡保留了很好的舞狮舞龙的文化,为的是讨个好彩头。
在春节期间,在新加坡的商场、团拜聚会等场合,甚至在社区里和小贩中心,都能看到舞狮舞龙团的踪迹。毫不夸张地说,新加坡过年的气氛似乎比中国还要浓一些。

寺庙祈福 新 年 快 乐
每逢农历新年,新加坡的华人便会携家带口去寺庙拜拜,以求新的一年能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有个好运气!正所谓“有拜有保佑”。

(以上皆来源网络)
福虎迎春·新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