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基础教育全世界第一,双语教育成为主要特色。这儿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华语,又把马来语、泰米尔语等母语做了结合。
亲切的语言环境,与国际接轨教育体系,引来不少明星和富豪的青睐,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

(张柏芝两个儿子的新加坡读书)

(吴镇宇儿子在新加坡读书)

(顶级富豪罗杰斯的女儿在新加坡读书)
新加坡更有一等一的高等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常年蝉联亚洲名校榜首。

干净整齐的街头,豪华跑车大家习以为常,巴士公交,大家也是怡然自得。新加坡从头到脚,都透露出一份自信和从容。

新加坡不争不抢,却一直蝉联各大全球榜单。想着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奈何实力不允许:
去年旅游满意度,超过加拿大、澳大利亚位居榜首

2019年最爱最满意的旅行目的地,就是新加坡!

(数据来自马蜂窝)
不负众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

2019年亚洲最有竞争力的国家……

现在的新加坡,哪怕建个机场,都要斥资百亿,力造全球网红,樟宜童话开创机场娱乐城的先河。

这一切都要仰仗开国之父李光耀,是他缔造了被亚洲各国效仿的“新加坡模式”,重磅打造了一座充满奇迹魅力的智慧城之城。

李光耀为新加坡做了什么
为了打造这么一所人人向往的人间天堂,李光耀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在卸任期间,看着一手创下的“江山”,他“警告”下一任总理,只要管理不好新加坡,即便他去世了,也要坐起来。

毫不夸张地说,他已经和新加坡融为了一体。而这一切,和他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1
严刑峻法,安全至上
对于新加坡法律的事无巨细和严格程度,麦斯咖咔也介绍了不少,这一切的起源还要从李光耀说起。

李光耀虽然崇尚儒家思想,但也相信人性本恶的观点,他认为严厉的刑法和严苛的执行手段是维系国家稳定发展的根本。
虽然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他,尊崇传统宪制和契约精神,为了有效地执行死刑和鞭刑,他毫不犹豫地取消了英国人留下的陪审团制度。

而这在西方国家看来,是蛮横,没有人权的,这种思想的交锋终于在1993年,一名美国少年在新加坡执行鞭刑爆发。

即便是美国领导人求情,却依旧没有免去刑罚的实施,这让西方人权组织把新加坡比喻成“残忍,不人道,有辱人格”的国家。
在李光耀铁手腕的影响下,新加坡真正成为了可以自己掌握命运,不用把脑袋系在他人裤腰带上的全球最安全国家之列。

2
居者有其屋,国泰民安
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无可避免地发生了。在大大小小的利益冲突中,观察入微的李光耀发现哪怕一辆摩托车都可能引发流血冲突,可见大家都很珍惜自己的个人财产。
那如果说把摩托车换成房子,是不是更能抓稳国民的心,让他们在勤劳工作的同时,又有安家立业之所。
于是李光耀带领人民行动党喊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号,建屋局不以营利为目的,经营亏损部分由政府补足。

(1965年,李光耀在第一批建成的组屋前合影)
上个世纪60年代,新加坡的绝大部分居民的居住环境都是养鸡养鸭的棚屋”甘榜”生活。组屋的发展一开始是很艰难和缓慢的,一直到1968年的河水山大火事件。

让人们从中获利,实际上是引诱拥有非法木屋的土地的人放火。

此后,政府便开始加快建造组屋的工作,再加上1966年制定的“土地征收法案”,兴建组屋的过程得以发展迅速。

到了二十一世纪,居民对住房的要求不断提高,建屋局的设计也不断改进,新颖前卫的新型组屋开始出现。

(丹戎巴葛(Tanjong Pagar)的地标组屋项目-达士领。)
如今,新加坡是世界上拥屋率最高的国家,93%的本地居民拥有自己的房产。年轻人工作2-3年一般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组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原是唐代诗圣杜甫的宏伟愿望,却由于李光耀的存在,在新加坡得到了实现。

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1965年被迫独立时,新加坡人口为200万,其中华人占3/4,人均GDP仅为450美元,经济严重依赖驻守英军,再加上二战后各国经济都陷入僵局。
靠海吃海的新加坡,依靠单一的转口贸易已经彻底失去经济主动权了。于是“初为国父”的李光耀,开始了一系列的转型和调整。

首先,对于当时穷得只剩下人的国内来说,他鼓励开放和移民,选择使用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在国际舞台上更具竞争力。

扫清可预见的障碍后,李光耀像是一位刚搞好研发的小贩一样,带着自己的领导班子,干起了“推销”的工作。不是去美国讲述小国的起家史,就是去日本谈融资,定合作。

李光耀说,不在乎外人如何看待自己,他只想让新加坡填饱肚子。
历史证明,他是对的!他抓住了全球经济腾飞的浪潮,促使新加坡逐步转型为技术密集型工业,经济成就一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直到1991年,李光耀卸任时,新加坡人均GDP为14504美元,是1965年独立时的30多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