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才是用制度并不是解决新加坡所有社会挑战的万灵丹,它若以单一、静态、狭隘的人才与能力衡量标准为依据,将无法建立一个具有多元化优势且具韧性的社会,以应对明日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建立“持续的英才”制度,避免让某一次测试或某个时间点决定终身成败。

政府施政方针和各部门附录辩论4月18日进入第二天。教育部长陈振声下午在国会参加辩论时,阐述了唯才是用制度的四个隐患。
首先,以单一、静态和狭隘的指标来定义成败很容易导致社会停滞不前,最终与世界脱节。陈振声说,接下来政府将更重视人们的多元能力,逐步停止根据小六离校考试成绩、平均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 简称GPA),或是否持有大学学位和大专文凭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
他也说,全面科目编班制明年全面落实之后,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将更灵活,提供多种途径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再加上借助人工智能等教育科技的计划,接下来新加坡学生将能够得到更多客制化的学习体验。
其次,唯才是用制度有可能导致“一考定终身”的情况出现,仿佛人生轨迹就此固定下来,难以改变。不过,陈振声指出,每个人以不同的步伐成长,在不同的时间点表现出不同的能力,人生轨迹难以改变“不应该是新加坡社会的情况”。
他也认为,新加坡必须有一个超越教育制度,贯穿人们一生的“持续的英才”(continuous meritocracy)制度,雇主和社会要避免陷入文凭主义陷阱,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并得到帮助,从挫折中振作起来。
第三,唯才是用制度可能导致社会分层现象。陈振声指出,成功人士往往聚合一起,形成专属的社交圈子,而不是分享社会资本。他强调:“我们绝不能听之任之,否则这将逐渐加大社会分层,破坏国家凝聚力。”
最后,人们也可能误以为个人才能与努力是成功的唯一因素,而忽略了社会在使人成功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这样一来,人们就可能不回馈社会、不着力于维护制度和加强社会,也不抗拒社会的分层。
改革技能创前程计划 建立终身学习社会
政府将对技能创前程(SkillsFuture)计划进行强化改革,以降低培训的成本和门槛,让持续学习、再培训和提升技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相关课程也得转化为有意义的就业成果。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月17日在国会参加政府施政方针辩论时说,政府将同行业伙伴合作,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包括提供“工作本位的学习”(Work-based learning)的选项。
“工作本位的学习”指的是在现实工作场所或模拟工作环境中,以获得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学习。
黄循财也说,培训课程必须更好地策划与审查,确保它们能转化为有意义的就业成果。政府将同劳资政三方伙伴讨论,如何支持雇员拨出时间参加培训。

他说:“这些举措将让个别雇员受益,对企业也有帮助。与此同时,企业必须将招聘员工的重点从学历转向技能,以及投资于雇员的成长。新加坡人也要对这些改变保持开放的态度。”
黄循财说,随着人们对技能的态度发生改变,学业表现不应决定个人所能释放的机会,也不应该决定整个人生。“你不会受限于所取得的最高学历,可以更新自己的技能组合、改换职业跑道、抓住新的契机,以及在人生中继续前进。
”他也说,一些国家立志于建立提供终身福利的社会,但新加坡的志向是建立成熟的终身学习社会。“这样我们能为将来做好准备,也准备好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