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专业华乐团奠定基础的顾立民

2021年07月01日   •   2万次阅读

2020年5月28日,接到顾立民先生于5月22日逝世的消息,享年86岁,令人感慨万千。讣告上的那张照片,正是多年前我为他拍摄的一张人头照。想起新加坡的华乐,能够发展至今天的规模,其中不乏顾先生洒下的汗水。

人民协会华乐团的前生是人协文工团华乐队,创立于60年代末期。当时我以笛子考进了这个华乐团,指挥是对我一生影响极大的音乐恩师马文,我算是早期第一批团员。可惜当时的人民协会并无意发展华乐,只是当成一个社区型的小乐队。失望之余,马文老师于1971年辞职回去香港,由李雪岭先生接任,几个月后又请到来自香港的吴大江先生当客卿指挥。吴大江的到来,给本地华乐注入了一股新气象,对本地华乐的影响极大,对我个人的影响也很大。我在乐队中吹奏笛子,位置在乐队的正中央,对他指挥及训练乐队的方法,看得一清二楚,得以在暗地里偷师。那是70年代初期,在他的指挥下,我参加过几场大演出后就离开人协华乐团,后来还与友人创立一个新的乐团——掘新民族管弦乐团。

任人协华乐团指挥

1974年人协文工团华乐队正式改名为人民协会华乐团,吴大江受聘成为指挥,把乐团搞得有声有色,1975年带领乐团到香港演出。不久后香港成立了香港中乐团,吴大江受聘回香港,任中乐团第一任指挥。这段期间人协华乐团由傅金洪担任短期指挥,后来接任的是林哲源先生。林哲源搞过多场演出,包括他辞职前的一场中西乐表演。

1982年顾立民先生接任人协华乐团指挥之职。那时我早已经不在乐团中了,但顾立民先生还经常邀请我聆听他们的音乐会。偶尔我也会去看他们排练,所以对乐团的情况多少有些了解。

我与顾立民先生之间的交往只属于君子之交,偶有来往,也多是音乐上的交流。不过后来也曾经到他府上做客。他对人诚恳和气,性格比较保守拘谨,但对乐队的训练有自己的一套。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也学习到了不少中国民乐团的训练方法以及了解到许多中国内地民乐发展的讯息。

顾立民指挥早年的人民协会华乐团

受李炯才先生之邀

那个时期到新加坡来的中国音乐家相当多,顾立民是属于那些比较勤劳实干、脚踏实地的一类。他的性格憨厚、纯朴、为人厚道、不多话、不搞人事关系,这在艺术界中是非常难得的。虽然有个时期曾经受到小部分本地人的排挤,但他坚持原则,为乐团尽心尽力,工作到60岁退休为止,是人民协会华乐团历任最久的指挥。

顾立民在1951年就加入中国重庆歌舞团从事打击乐,其创作的《龙舞》被评为最优秀节目。1957年被遴选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团,参加莫斯科举行的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比赛,参与创作演出的舞剧《放飞》获银质奖章。1961年至1978年,顾立民担任重庆歌剧团指挥兼乐队副队长,指挥过著名歌剧《刘三姐》、《红珊瑚》、《海峡》、《洪湖》等。

1978年,顾立民迁移到香港,加入香港中乐团,同时任教香港中文大学校外部,讲述“中乐指挥”及“中国敲击乐研究”等课程。1980年2月受新加坡当时的文化部长李炯才先生之邀,到新加坡担任人民协会华乐团指挥,至1996年为止。

90年代在香港指挥乐团与高胡演奏家余其伟协奏

下班后仍帮助团员排练

1983年开始,顾立民应邀担任教育部主办的青年节校际音乐与舞蹈比赛的评判。他也是国家艺术理事会艺术咨询小组委员,南洋艺术学院音乐系顾问和布莱德林联络所华族传统艺术中心策划委员会顾问,对发展与推广本地华乐不遗余力。

顾立民接任人协华乐团指挥后,吸收了原来的部分业余人马,再加上一部分从解散的国家剧场信托局属下华乐团的团员,组成了一个小型的职业乐团。最初的全职团员共有20位,几年后发展到31位。此外,还有几十位业余的乐员。平时一些社区演出或小型音乐会,由全职的团员出场,需要用到大型乐队的时候,就由全职团员加上业余团员一起表演。

顾立民非常注重乐队音色的统一性,他有一双相当灵敏的耳朵,所以他排练的时候,经常练了又练,直到声音能达到他的要求为止。为了乐团的进步,他甚至在下班之后,叫那些演奏上碰到困难的团员留下来,帮助他们个别排练,解决问题。由此可见他是一位非常勤勉,对乐队有要求的人。顾立民在任时策划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活动如音乐会、艺术活动、比赛等,又从中国引进许多有分量的华乐曲,大大丰富了本地华乐演奏的曲目。

脚踏实地的训练方式

顾立民本身是学打击乐的,但在指挥乐团的时候,他并没有特别强调打击乐。相反的,有时候我觉得他把打击乐的声音压抑得过低了。这可能是因为华乐的打击乐虽然很有特色,但是往往个性太强而产生嘈杂的声音。所以对非常注重音色的顾立民,就在有意无意之间把打击乐的声量压得很低。这样一来,乐队的音色就显得比较和谐,但对某些民间音乐来说,听起来却又显得不过瘾。不过由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对乐器的音色以及和谐方面非常注重。

对乐队的训练,顾立民的做法是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在那个时代,需要的正是像他这样的一种方式,将一个音色较为嘈杂的业余的乐团慢慢的磨练,过渡到一个音色比较统一与和谐的专业乐团。在这个过程中,他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也看到了努力的成果。所以说,没有人协华乐团,就没有今天的新加坡华乐团。

人协华乐团在顾立民的指导下,慢慢从业余进化到专业的水平。上个世纪新加坡的华乐从60、70年代的萌芽期逐渐进入80年代的发展期,需要的正是像他这样脚踏实地的音乐工作者。1993年,人协也任命潘耀田为副指挥,1994年又请到了当时是上海民族乐团的指挥瞿春泉出任人协华乐团副指挥。

80年代摄于郭永秀家。前排左起:笛子演奏家詹永明、 顾太太、顾立民、郭婉欣、笙演奏家及指挥家瞿春泉、郭永秀;后排左起:郭太太、刘太太、作曲家刘斌和吴启仁、扬琴演奏家魏砚明和瞿建青

对本地华乐起承先启后的作用

1996年,顾立民正式退休。当时新加坡的总理吴作栋先生,发起组织一个能代表新加坡的专业华乐团,并于1997年1月1日正式成立了新加坡华乐团,同时也请到中国著名指挥胡炳旭任乐团指挥,文化工作者张振源任行政总监。这个乐团以人协华乐团的团员为基本构架,同时向世界各地招揽人才,成为各声部齐全的大型民族乐团。而新加坡华乐团的名誉赞助人,正是现任总理李显龙先生。

新加坡是蕞尔小国,没有足够的听众,也不需要两个专业的华乐团。所以新加坡华乐团成立以后,人民协会华乐团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而消失了。继顾立民、瞿春泉之后接棒的是胡炳旭先生,然后就是叶聪先生,一直到现在。

顾立民先生在新加坡整个华乐发展的过程中,起著承先启后的作用。他为今天的新加坡华乐团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对本地华乐坛的贡献有目共睹,这是我们应予肯定的。

(作者为本地诗人兼音乐家)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5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9576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