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以来,新加坡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还是亚洲地区不可或缺的航空转运站。新加坡是一个美丽的岛国,一个繁荣的大都会。因为市容干净美丽,被人们誉为“花园城市”。新加坡位于马来西亚半岛南端,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
尽管新加坡面积不大,却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这里犹如一个世界缩影,各个种族在此和睦相处,彼此包容。
但你知道吗,在这个多元化的国家里,仍然存在着独特的风俗文化。正如俗话所说入乡随俗,了解并尊重当地的风俗文化习惯,才能丰富大家的出行体验。
今天我们将带领小伙伴们走进新加坡,探访人文历史,见证历史长河中的变迁沧桑;体验本土文化,领略独具一格的娘惹文化;参与特色节庆活动,感受当地居民的欢乐与祝福。
PART.01
组屋文化

在新加坡,国民大多无需担忧住房问题,因为超过80%的人都能居住在政府为他们建造的廉价组屋里。
组屋与高档公寓不同,它没有安保系统、游泳池等设施,也没有围墙,人们可以自由出入。而且,组屋一般都是大片连在一起,众多在组屋生活的人口形成了庞大的社区。因此,新加坡在设计组屋时都会在组屋的周边建设社区中心、运动场地和超市等公共设施,为民众提供便利的生活。

每个组屋区域都有“巴刹”(来源于马来语Pasar),即小集市的意思。居民可以在这里购买常见的食材和生活必需品,他们的基本需求如看病、理发等也可以在巴刹里的邻里诊所与理发店里得到满足。
另外,巴刹必有的吃饭场所就是食阁。食阁被新加坡人称为Café或者Food Court,一般建在四面通风的组屋一楼。各种风味的食物摊位排成一排。很多在新加坡生活的人都不经常做饭,因为直接下楼在食阁吃饭,简直太方便了。
PART.02
娘惹文化
新加坡娘惹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融合了马来、华人和印尼文化元素。“Baba Nyonya”或“峇峇娘惹”就是指新加坡的土生华人群体,通常被称为“海峡华人”或“土生华人”。这个群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当时中国移民,主要是来自福建和广东的商人,定居在马来群岛,并与当地的马来女性通婚。男性后代被称为“Baba”,女性后代被称为“Nyonya”。

饮食
Baba Nyonya的饮食结合了中式和马来式的烹饪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娘惹菜”。娘惹菜通常使用浓郁的香料、调味料和椰浆,如辣椒、姜、大蒜、柠檬草等。经典菜肴包括“娘惹咖喱鸡”、“叁巴酱虾”、“娘惹糕”等。

建筑
娘惹建筑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融合了中式、马来式和欧洲殖民地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建筑外观通常色彩鲜艳,外墙装饰着精美的彩绘瓷砖,这些瓷砖上常有花卉、几何图案等装饰,增添了视觉美感。建筑设计上注重通风和采光,通常采用长而窄的布局,并在建筑中部设有开放的天井,帮助室内保持凉爽。

服饰
娘惹服饰则常常色彩丰富,多用丝绸和华丽的花纹装饰。Kebaya(卡芭雅)是峇峇娘惹族群中极其有名的服饰,基础为马来服饰的轻薄渐变,再以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花边对其进行修饰,并且改成了低胸衬肩,具备着独有的西洋风格。穿戴固定时只使用三枚连在一起的独特胸针,扣住衣服的对襟,不仅清新薄凉,还带着精致华贵。

音乐和舞蹈
娘惹文化还包括了传统音乐和舞蹈。传统的娘惹音乐通常使用马来乐器,如马来笛子和鼓,而舞蹈则以优美的舞姿和华丽的服饰为特色。
PART.03
开斋节
开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7世纪,40岁的穆罕默德在希拉山洞潜修冥想时,安拉派遣天使吉卜利勒向他传授旨意,授命穆罕默德为安拉的使者,向世人“传警告”“报喜讯”,引导人们信奉伊斯兰教。
在开斋节的前一个月叫作斋戒月,在这一个月里,穆斯林在日出后至日落前禁食,只有在晚上或者凌晨才能吃东西,其他时候,一律不准喝水吃东西,以此来表达对于信仰的虔诚、展现信徒的忍耐力。
开斋节是马来族最重要的节日。每年伊斯兰教历法的九月是斋月,斋月的最后一天如果见到新月,第二天就是开斋节,如果未见到新月,开斋节则顺延一天,其热闹气氛与华族的春节不相上下。

主要习俗活动
开斋节,商场的装饰通常以绿色为主,包括青包(duit raya)、马来粽(ketupat)等。原因之一是因为绿色是先知穆罕默德喜欢的颜色。
穆斯林会在开斋节穿上新衣,以庆祝斋戒胜利。穆斯林通常会在开斋节这天穿上马来传统服饰,甚至会同家族穿上同色系或花色的新衣。
在旧时的穆斯林社会,甘榜邻里通常会交换食物,或是会有一小部分群众在售卖开斋食物,而如今延伸出的斋戒月市集也是马来族的独特文化之一。
按照多数回教学者的观点,“贵夜”被认为落在斋戒月第二十七夜,因此穆斯林通常会在斋戒月最后10个晚上点亮油灯,并在这10天内加倍祈祷,尤其在斋戒月第二十七夜。

开斋节美食
Lemang 马来式竹筒饭
Rendang 仁当
Serunding 马来式椰丝
Nasi Impit 压缩米块
Pineapple Tarts 凤梨酥
Dodol 椰子糕
Lontong 椰汁杂菜
Ketupat 马来粽
Satay 沙嗲烤肉
Bubur Pulut Hitam 黑糯米
Ayam Masak Lemak 姜黄咖喱鸡肉
Asam Pedas Ikan 马来式酸辣鱼
PART.04
屠妖节
新加坡的屠妖节,也叫“光明节”(Deepavali),这是印度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象征光明战胜黑暗、知识战胜无知、善良战胜邪恶。
屠妖节的传统来源于古代神话,讲述了神灵战胜恶魔的故事,是对胜利、希望和新开始的庆祝。屠妖节的名字来自梵文“Deepavali”,意思是“灯的行列”。印度教信徒会在家门前点燃油灯,象征光明驱散黑暗,迎接智慧与希望的到来。这个节日也常与财富女神拉克希米(Lakshmi)相关,印度教徒相信她会在这一天来到家中,带来繁荣与财富。因此,家庭会大扫除、装饰房屋,并点亮灯火,表示对她的欢迎。

主要活动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屠妖节作为公共假期,不仅仅是印度教徒庆祝的日子,许多非印度教徒也会参与其中,感受节日的欢乐。
新加坡的“小印度”每年都会在屠妖节前后装饰得美轮美奂,街道上挂满了彩灯和花环,象征着节日的喜庆。这里五颜六色的街头灯饰和热闹的庆典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本地居民前来观赏。每年,小印度都会举办大型的庆祝活动,包括花车游行、传统舞蹈表演和音乐会。
在新加坡的印度家庭,屠妖节当天会举行家庭聚会,大家一起分享传统美食,如印度糕点、炸物和特色甜品。许多家庭也会前往寺庙祈祷,并赠送礼物和食物给亲朋好友,表达祝福和感恩。
PART.05
社交礼仪
01 信仰忌讳
伊斯兰教为新加坡的国教,华人中有部分信奉佛教,另外还有少数人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忌讳食用猪制品,也忌讳谈论有关猪的话题。在进入清真寺前要脱鞋。
02 严禁吸烟
除了在购物中心、餐馆、娱乐场所和影院等安装有空调系统的场所不允许吸烟外,地铁(MRT)、公共巴士、出租车及电梯中也不得吸烟。
近年来,政府在公共餐馆和绝大多数建筑物入口半径为5米的区域内都实行了禁烟令,只有在用明黄色油漆清楚划分的,是特定的吸烟区才可以吸烟。违反规定的吸烟者将会被处以最高1千新币的罚款。
03 注意保持卫生
在新加坡,公共卫生意识极高,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卫生要求,尤其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在公共厕所不冲厕所、踩马桶、乱丢东西(厕纸是可以冲马桶的)都是严格禁止的,一旦被发现,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法律制裁。
04 乘车礼仪
坐公共汽车或是地铁时,切忌大声喧哗或者吃东西。坐公共汽车时,如果要下车就一定要提前按铃通知司机,也严禁携带榴莲进入地铁或公共巴士。
05 纸巾占座
在新加坡,大家经常会用纸巾占座,座位上的纸巾代表着这个位置已经有人了,而且不仅是纸巾,报纸、雨伞、书包等都可以用来占座。
新加坡冷知识
1.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禁止口香糖的国家,但游客带一些供自己食用是允许的。
2.新加坡是世界上仅存的三个城邦制国家。
3.新加坡是全世界走路最快的国家。
4.新加坡曾六次修改时区。
5.新加坡捡到钱包,可直接放进邮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