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的小巷和城市拱廊——连接不同建筑的捷径,充满便利的设施。
构建四个主要门户
东部门户加强空港与世界的联通
总规提出,新加坡要打造更强大的经济,就需要做好规划和拨出合适的土地以支持振兴现有产业和发展新的增长区域。按功能分区建设,成为新加坡的选择。
在规划中新加坡提出构建四个主要门户的概念,包括北部门户、东部门户、西部门户和中央地区。
北部门户是进入新的创新单元(例如农业技术和食品、数字技术和网络安全)机会的入口,未来将强化位于兀兰的区域中心,将之打造成为北部区域的经济中心。
东部门户利用樟宜航空枢纽扩建的机会,加强空港地区与世界的联通,发展与航空有关的业务,构建创新品质生活商业集群,包括新加坡科技大学、樟宜商业园及未来的樟宜东城区。
西部门户是CBD以外最大的商业节点,也是首屈一指的高科技制造中心,由裕廊创新区(JID)及其周边的裕廊和大士工业区 组成。将利用改善的运输联系和 TUAS 码头的全球海上连通性,促进货物、服务和人员的无缝流动。世界一流大学也使西部门户成为企业、学术界和人才会面、交流和合作的理想场所。
中央地区是传统新加坡CBD,充满活力的市中心-是全球商业和金融中心的所在地,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24/7生活方式目的地。
除了门户之外,新加坡还将开发CBD以外的商业节点和工业区,以支持经济增长。尽管各个门户功能区隔明显,规划却在尽力避免“职住不平衡”的问题。
一方面,规划特别强调并在靠近生活区的地方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榜鹅数字区,将为数字经济的关键增长产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更接近于榜鹅新镇的居民。
另一方面,将在各个门户区域修建不同类型的住房,规划强调为所有年龄段的人提供更愉快、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构建儿童友好和老年人友好的社区。
“不断强化每一个区域的发展潜能和特点。”胡涛认为,城市是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新加坡的发展,最开始也是从单中心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提出建设多个区域中心,形成“多中心”布局。
2000年以后,顺应国际发展的局势,又重新集中发展金融中心。这个过程中,城市各个区域的产业布局更清晰,滨海湾CBD区域以总部经济、金融业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为主,而其他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或者科技密集型的产业则在城市的其他区域聚集。
这次的总体规划是将原来的东部、西部和北部三个区域中心提升为经济门户,结合滨海湾整体考虑,能保证区域之间协同发展的同时,每个区域的功能定位明确、产业特色鲜明。

滨海湾试验场示意图。滨海湾拥有大片可用土地,可为创新概念,短时商业提供试验场地,从而活化闲置空间,创造经济价值。
城市转型:两份规划,一种路径
“
从上世纪末开始,CBD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接受度最高的概念,在我国各大城市得到了广泛的实践,深刻地改变了国内多数城市的空间形态。
”
胡涛认为,这些短时间内破土而出的CBD,既是经济发展的乐观心态体现,也是空间与政治杂糅而成的产物。然而荣光背后,经济的趋利性和对人性化需求的忽视也使今天的CBD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空间尺度过大、公共空间不足、功能过于单一、缺乏多元配套、职住不平衡、高峰时期交通陷于瘫痪等,结果往往导致CBD“效率有余,活力不足”,在夜晚和节假日沦为“死城”。
这些问题与新加坡CBD所面临的问题有共性也有差别。在新的以人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中国城市CBD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而新加坡的CBD进化之路无疑提供了一条参考路径。
去年,成都在锦江区的现场办公会上,直指锦江区因消费趋势变化带来消费中心地位下降、城市功能格局变化带来城区空心化等挑战。
一个数字看出成都人口流向的趋势:2010年到2017年,锦江区新增户籍人口14.6万人,高新区新增户籍人口24.4万人,中心城区的空心化已不可避免。
今年7月公布的《锦江公园总体规划》将对锦江公园中的两江环抱区域及望江公园段(即锦江中央公园)进行了提升规划。“车退人进”,对道路进行慢行化改造,打造文商街区形成多元场景,TOD开发等种种措施,都能看到新加坡的影子。

“CBD 的概念正在逐渐被重构,它变得去中心化、多元化、亲民化、生态化,总部金融、现代商业、社区生活、公共空间、 文化活动共生于此,真正实现人城一体、以人为本。”胡涛表示,此轮新加坡总规以CBD复兴为代表的计划,阐释了新加坡规划的基石,即真正将“以人为本”落实在精细的规划中,维持城市规划的“尺度感”。
《成都市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5年)》上月通过,高质量规划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东部新城。两年前,成都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其中,东进承担起发展先进位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的使命。

天府国际机场效果图
在产业功能区建设上,胡涛认为成都依然借鉴了新加坡的经验并将继续从中获益。胡涛表示,成都制造业东移可与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为代表的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产城融合的新镇类比;以樟宜机场及周边区域为代表的自贸港及临空经济圈,很多年做到世界第一,在自贸、通关效率、物流、电信等领域颇具经验,为空港新城提供范本;天府新区重点发展的新经济领域同样可以学习新加坡以纬壹科技城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科技园等。
这或许是新加坡规划对中国城市的参考价值。
红新闻记者 锺茜妮 摄影记者 刘海韵
部分图据理想城市发展计划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