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大厦前的大草场

2020年12月02日   •   2万次阅读

博物馆里的油画(作者摄于国家博物馆)

今年是我国建国独立55年,那是一个值得大肆庆祝的日子,这么重要的庆典,一定要在有特别历史意义的政府大厦前的大草场举行。只可惜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大型的庆祝活动不得不取消,只能举行庄严的袖珍版,不过大草场仍然没失去它的重要历史意义。

一幅美丽的油画

在国家博物馆的历史馆里,展出新加坡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过程的展厅里,有一幅以《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为名的美丽油画。这油画是由约翰·特恩布尔·汤申(John Turnbull Thomson)于1851年创作的。多亏了新西兰律师费特列·乔治·豪尔·琼斯(Frederick George Hall Jones)的夫人捐赠,我们才有缘欣赏。

汤申原来是一名测量师,后来被海峡殖民地政府委任为总工程师,负责管理劳役的囚犯和各项民事建筑工程。汤申监督的工程非常的多,如修路、建桥、公共建筑物、医院,甚至麦里芝蓄水池和白礁的霍士堡灯塔等。今天,我国还有很多地标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例如汤申路、汤申山、甚至汤申选区,以纪念他的贡献。汤申也是一名自学画家,除了这一幅油画,他还留下不少写实作品,让我们能够通过这些作品,想像在没有照相机的早期殖民时代,新加坡人民的生活面貌。

解读《政府大厦前大草场》

解读大草场油画(作者制图)

我们先来看看这大草场,面向着油画最左边的建筑物(法院)的左斜下角,靠近新加坡河口(不在画里)的位置。那里就是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官员史丹福·莱佛士和威廉·法夸尔登陆新加坡的地方。这次的登陆开埠,改变了这个岛国的历史和命运。所以这一幅画里的大草场对新加坡来说就具有历史意义了。

英国人在规划城市时,早就把这一片大草场,当成是他们打球休闲的地方。大草场在马来文里是Padang,可能要与人民拉近距离,所以英国人也称之为Padang了。作画时是1851年,而新加坡、马六甲和槟城早已在1826 年“合并”为海峡殖民地,俗称三州府,首府自1832 年就设在新加坡,总督是威廉·约翰·巴特卫(W J Butterworth)。这幅画里的人、事、物非常的多和有趣,让我们慢慢来解读之。

大草场的旁边有很多欧洲式的建筑物,几乎全都是绘测师哥里门(G D Coleman)设计的,真的可以说是“哥里门建筑一条街”。我们从面向画的右边开始向左漫步,最先遇到的是圣安德烈教堂和阿美尼亚教堂;接着是Takoyee Manuk夫人的家,一般资料都说她是哥里门的情妇。继续向左走看到的是哥里门的房子,是他早期的寝居,后来他的爱尔兰正室就居住在后面的房子。哥里门真的算是左右逢源,享尽齐人之福,可惜英年早逝,49岁就病逝在新加坡。后面的两间是法庭秘书长J D Roberts充当寄宿招待所的房子和三间大气派的建筑物。顺序是海峡行政官Thomas Church,海峡医务官W Montgomerie(蓝色屋顶)和商人James Scott Clark的房子;最后最左边的就是由商人J A Maxwell的房子改装的法院了。

油画的背景是一座山,山上有英国殖民官的官邸,所以也被称为“皇家山”,也就是现在的福康宁山。皇家山虽然高不过48米,不过可以看到来往港口的船只。早期一幅Robert Wilson Wiber(1849年)的水彩画,画的就是从港口的商船看到皇家山的情形。在山上高高的旗杆上飘扬的旗帜,是哪个国家的船只已经停泊在港口的讯号,以通知相关的服务人士,所以福康宁山也被称为“升旗山”。

早期的海港水彩画(作者摄于国家美术馆)

我们可以看到大草场上正进行着各种休闲活动,有打板球和踢藤球;有欧洲人乘坐马车、骑马、散步;也有正在闲聊的阿拉伯人和华人商人和家庭,拿着鱼叉的海民家庭(orang laut)以及为这些西方人士服务的佣人、劳工、车夫和守卫士兵。汤申把自己(戴白色高帽)和巴特卫总督和夫人也一起入画。画家通过这幅画反映了当时多元文化,多层阶级且层次分明的社会结构,在英国统治下社会一片和谐、安详,“歌舞升平”的景象。

殖民时代初期的社会

不过油画只是画出了画家心中希望看到的景象和憧憬,事实上当时的社会秩序非常混乱,劳工抽鸦片、水手酗酒、抢劫、械斗和暴力罪案频频发生,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在展厅油画的旁边也展示了一口名为“里维尔”的铜钟(Revere Bell),是当时美国驻新加坡领事马里士他(J Balestier)的夫人在1843年送给圣安德烈教堂的。她要教堂每晚在8点钟后继续鸣钟5分钟,以提醒在户外的民众晚上不安全,无事快回家。这个鸣钟的习惯一直延续到1874年,到殖民政府的警察制度较健全后才停止,所以可以想像当时社会的混乱情形。

里维尔铜钟(作者摄于国家博物馆)

今天的大草场

过了两百多年,大草场到今天基本上都没有改变它原来的用途。除了开放给公众进行球类活动、消闲散步之外,也用来举办一些特别有意义的庆典和仪式。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新加坡成为自治邦后第一任元首的就职检阅典礼;从1965年独立开始,常在大草场举行的国庆检阅庆典等等。

1965年国庆庆典

(图片来源:2020年8月10日《海峡时报》)

2019年国庆庆典(作者摄)

因为大草场的原有建筑物早已拆除重建,最后变成高等法院和市政厅,再改为政府大厦,所以才会有“政府大厦前大草场”的称呼。2015年后,政府大厦和高等法院变身成为国家美术馆,为了怕国人还没有习惯,搞错地点,所以有时沟通时会加一个“前”字,变成“前政府大厦前大草场”。

(作者为本地电子工程师)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5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9405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