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凭啥成全世界的榜样,隐瞒55年的秘密藏不住了

2021年02月20日   •   8037次阅读

国家面积只有伦敦的一半,人口密度却世界第二,地少人多,自然资源稀缺这是新加坡最现实的问题。

然而就是在诸多不利因素的条件下,新加坡却能保障居者有其屋,并大胆创新,利用高层绿化建筑和垂直花园的建设,让雨林再现公园连网,用绿色将新加坡打造成为让世界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三维立体的绿色宜居之城。

生活环境大变样

在1965年独立之前,新加坡整个国家还遍布著贫民区,原有的道路拥挤不堪,河流也被当做露天排水沟整个环境并不好。 政府为百姓争取正当体面的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因为不仅土地极为有限,自然资源也先天不足。

然而就在短短50年内,新加坡却打造出了整洁、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新加坡迅速发展的塔型建筑风光带,已成为大都市规划的一大成功案例。人口密集型城市与植物生长的可持续性、绿色植物屋顶、阶梯式垂直花园、自然植物墙等等要素的完美结合,已然走到了世界城市发展的最前沿。

新加坡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强调“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从建国开始,当时总理李光耀就希望建设一个“居者有其屋”的国家,也就是让新加坡人拥有自己的有形资产,保障他们的财产安全,进而赋予人们一种归属感。

政府要求建屋发展局修建公寓,并按照99年的租期低价售卖,或出租给新加坡居民。

如今,50多年过去了,建屋发展局管理著近百万栋公寓,其居民占新加坡总人口超过80%,95%的公寓住宅都已有居民入户。

这样的比例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

打造宜居型人口密集都市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首位女局长Cheong Koon Hean在回顾新加坡的城市发展时,颇有感触地说,新加坡政府非常清楚,在土地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建设稠密的高层建筑。

但是为了达成“宜居型人口密集都市”这个目标,政府想尽了办法,尽可能的为民众追求高质量生活。

政府在社区里建设商店,学校,娱乐场所,医疗保障中心以及户外运动场所,另外还特意打造更多的社区空间和城市广场,鼓励人们相互交流。

比如“三代人游乐广场”和健身区,就是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共同交流而打造的。

全世界最高的公共住房“达士岭组屋”的七栋50层建筑就很好地展现了这个目标。这组建筑体现了追求新颖的设计理念,优雅简洁的风格,并且由近500米长的空中花园相连。这组建筑为紧凑型的城市国家适应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打造高层绿化和垂直花园

而作为世界重要的金融之都,新加坡的高端写字楼,和众多的高层建筑也融入到国家统一的“绿色宜居”的理念中来。

从2008年起,新加坡就将绿色建筑的建造,纳入为强制性计划,将绿色植物直接应用于建筑构造本身。

政府还实行了一项激励性计划,通过这个计划来推动高层绿化建筑和垂直花园的建设,以此取代绿化作用尚显薄弱的地面植被。

在滨海湾地区,所有建筑设施必须满足百分百的绿植置换要求。

此外,新加坡还采用创新的绿色和蓝色元素来创造空间上的视差效果,纵然身处都市核心,周围群楼环绕,但随着色彩的运用,可以让人从感官上降低“拥挤感”。

开创“城市绿肺”公园连网

在自然植被方面,新加坡政府巧妙地利用地形,在高楼大厦间建设公园、河流和池塘,除了增强了观赏作用外,这些水体还可以起到防洪排涝的作用。

不仅如此,大量的茂盛植被广泛地种植在城市空地上,据统计各种树木累积达300万株,其中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原始雨林更是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为发展滨海湾地区,新加坡不仅建设了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淡水水库,还打造了占地1平方公里的城市绿肺“滨海湾花园”。

除此以外,规划者们将大批公园连接成网,比如说通过桥梁来连接某些山体公园,以此来打造视觉上的开阔感。随着这一措施的大力推广,新加坡人将拥有贯穿全岛的自行车道和徒步小径,长度可达数百公里,如今甚至催生了自行车文化。

占地0.6平方公里的碧山公园(Bishan Park)是新加坡最大的公园之一,如今通过与其他公园的连接,它已逐渐融入庞大的绿色网络。该网络的终极目标将包括600多公里长的徒步小径与自行车道。就像Cheong所言,新加坡政府在高层大厦间点缀了各色各样的公园、河流和池塘,缓解了人们过于拥挤的感受。

未来还将探索地下洞穴

展望未来,新加坡仍将保持创新的精神,出台更多新举措和解决方案,丰富人们的都市生活方式。

政府计划于2030年达成“绿色环保标章”(Green Mark)计划目标,即80%的建筑将在环境绩效评价中获得绿色环保标章,该制度旨在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政府甚至将目光瞄准了地下洞穴,希望能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可以探索并利用地下和洞穴空间,借此弥补我们土地资源的不足。而且我们的城市规划师已经在着手设计新加坡的地下空间立体布局。

正因为有了这些努力,新加坡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正因为有了这些努力,新加坡做到了许多强国做不到的事!

短短50多年,新加坡打造的宜居之城已然成世界的榜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万次阅读
对你的Singpass做这些事,换来的不是快钱,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6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汇率5.63!创14年新高!换汇千万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2万次阅读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这8个鲜为人知地方,禁止进入!
2025年05月06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卫塞节遇上母亲节,新加坡一波活动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阅读
新加坡人过关新方式!手机一扫,轻松通关去马来西亚!
2025年05月06日   •   991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8721次阅读
新加坡留子们必看!在新加坡地铁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险挨罚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7182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在新加坡,拿到工资后,每个月要存下这么多钱?!
2025年05月06日   •   4617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446次阅读
与新加坡人结婚有医疗和生育补贴?官方回应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4104次阅读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长海岸线,但却缩小领海,转口贸易也会减少
2025年05月06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