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憑啥成全世界的榜樣,隱瞞55年的秘密藏不住了

2021年02月20日   •   8037次閱讀

國家面積只有倫敦的一半,人口密度卻世界第二,地少人多,自然資源稀缺這是新加坡最現實的問題。

然而就是在諸多不利因素的條件下,新加坡卻能保障居者有其屋,並大膽創新,利用高層綠化建築和垂直花園的建設,讓雨林再現公園連網,用綠色將新加坡打造成為讓世界都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三維立體的綠色宜居之城。

生活環境大變樣

在1965年獨立之前,新加坡整個國家還遍布著貧民區,原有的道路擁擠不堪,河流也被當做露天排水溝整個環境並不好。 政府為百姓爭取正當體面的工作忙得焦頭爛額,因為不僅土地極為有限,自然資源也先天不足。

然而就在短短50年內,新加坡卻打造出了整潔、現代化的國際性大都市。新加坡迅速發展的塔型建築風光帶,已成為大都市規劃的一大成功案例。人口密集型城市與植物生長的可持續性、綠色植物屋頂、階梯式垂直花園、自然植物牆等等要素的完美結合,已然走到了世界城市發展的最前沿。

新加坡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強調「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從建國開始,當時總理李光耀就希望建設一個「居者有其屋」的國家,也就是讓新加坡人擁有自己的有形資產,保障他們的財產安全,進而賦予人們一種歸屬感。

政府要求建屋發展局修建公寓,並按照99年的租期低價售賣,或出租給新加坡居民。

如今,50多年過去了,建屋發展局管理著近百萬棟公寓,其居民占新加坡總人口超過80%,95%的公寓住宅都已有居民入戶。

這樣的比例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

打造宜居型人口密集都市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的首位女局長Cheong Koon Hean在回顧新加坡的城市發展時,頗有感觸地說,新加坡政府非常清楚,在土地條件極為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建設稠密的高層建築。

但是為了達成「宜居型人口密集都市」這個目標,政府想盡了辦法,儘可能的為民眾追求高質量生活。

政府在社區里建設商店,學校,娛樂場所,醫療保障中心以及戶外運動場所,另外還特意打造更多的社區空間和城市廣場,鼓勵人們相互交流。

比如「三代人遊樂廣場」和健身區,就是為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共同交流而打造的。

全世界最高的公共住房「達士嶺組屋」的七棟50層建築就很好地展現了這個目標。這組建築體現了追求新穎的設計理念,優雅簡潔的風格,並且由近500米長的空中花園相連。這組建築為緊湊型的城市國家適應不斷增長的人口需求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打造高層綠化和垂直花園

而作為世界重要的金融之都,新加坡的高端寫字樓,和眾多的高層建築也融入到國家統一的「綠色宜居」的理念中來。

從2008年起,新加坡就將綠色建築的建造,納入為強制性計劃,將綠色植物直接應用於建築構造本身。

政府還實行了一項激勵性計劃,通過這個計劃來推動高層綠化建築和垂直花園的建設,以此取代綠化作用尚顯薄弱的地面植被。

在濱海灣地區,所有建築設施必須滿足百分百的綠植置換要求。

此外,新加坡還採用創新的綠色和藍色元素來創造空間上的視差效果,縱然身處都市核心,周圍群樓環繞,但隨著色彩的運用,可以讓人從感官上降低「擁擠感」。

開創「城市綠肺」公園連網

在自然植被方面,新加坡政府巧妙地利用地形,在高樓大廈間建設公園、河流和池塘,除了增強了觀賞作用外,這些水體還可以起到防洪排澇的作用。

不僅如此,大量的茂盛植被廣泛地種植在城市空地上,據統計各種樹木累積達300萬株,其中位於城市中心地帶的原始雨林更是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為發展濱海灣地區,新加坡不僅建設了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淡水水庫,還打造了占地1平方公里的城市綠肺「濱海灣花園」。

除此以外,規劃者們將大批公園連接成網,比如說通過橋樑來連接某些山體公園,以此來打造視覺上的開闊感。隨著這一措施的大力推廣,新加坡人將擁有貫穿全島的自行車道和徒步小徑,長度可達數百公里,如今甚至催生了自行車文化。

占地0.6平方公里的碧山公園(Bishan Park)是新加坡最大的公園之一,如今通過與其他公園的連接,它已逐漸融入龐大的綠色網絡。該網絡的終極目標將包括600多公里長的徒步小徑與自行車道。就像Cheong所言,新加坡政府在高層大廈間點綴了各色各樣的公園、河流和池塘,緩解了人們過於擁擠的感受。

未來還將探索地下洞穴

展望未來,新加坡仍將保持創新的精神,出台更多新舉措和解決方案,豐富人們的都市生活方式。

政府計劃於2030年達成「綠色環保標章」(Green Mark)計劃目標,即80%的建築將在環境績效評價中獲得綠色環保標章,該制度旨在降低建築能耗和碳排放。

政府甚至將目光瞄準了地下洞穴,希望能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可以探索並利用地下和洞穴空間,藉此彌補我們土地資源的不足。而且我們的城市規劃師已經在著手設計新加坡的地下空間立體布局。

正因為有了這些努力,新加坡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正因為有了這些努力,新加坡做到了許多強國做不到的事!

短短50多年,新加坡打造的宜居之城已然成世界的榜樣!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8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9063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8208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4788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446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長海岸線,但卻縮小領海,轉口貿易也會減少
2025年05月06日   •   4275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