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加坡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生育率还是比中国低?


新加坡有组屋制度,国民“居者有其屋”,不必花一生积蓄拥有一套自住房,为什么生育率还是比中国低?
请注意,这个问题是在偷换概念。
新加坡都是城市人口,中国是城市人口+农村人口,要公平比较,应该拿城市人口对比。新加坡是大都会,北京、上海也是大都会,所以拿新加坡与北京、上海比较生育率才客观公正。
2022年新加坡的总和生育率是1.04,已经很低了,但北京的总和生育率是0.87,上海的总和生育率是0.7,相比较更低。
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的平均生育子女数。
国际上通常把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也就是说,考虑到意外死亡风险后,平均每对夫妇大约需要生育2.1个孩子,才能使上下两代人之间人数相等。
通常把低于1.5的总和生育率称为“低生育率”。中国城市人口+农村人口的总和生育率是1.09,京沪这种应该算“超低生育率”。
为什么国家一再鼓励育龄夫妇多生,在京沪这样有代表性的大都会育龄夫妇反而不听劝呢?
三点:
①收入的增幅,追赶不上育儿成本的增幅;
②现在养儿防不了老,得自己替自己养老;
③住房、教育、医疗开支是大马力抽水机。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比上代人看得开了:有条件,才生育小孩,让小孩无忧无虑地成长;没条件,索性放弃多生,甚至不生,不搞消费降级,等够条件了再说。
综合上述三点,个人认为中国大城市育龄夫妇,比新加坡育龄夫妇还不乐意生育,主要是因为国家在国民住房安置上,背离了“居者有其屋”的应尽义务,故而,够不上条件的,无奈只能选择躺平。
所以这事根子上怨不得年轻人,纯属于自己人给自己人挖的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