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新加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中国的领导人邓小平。这次访问,不仅拉近了中新两国的距离,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打开了一扇窗。那么,邓小平和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们的交往历程,感受一下他们的友谊和智慧。

图源:雅虎
一次“破冰之旅”
1978年11月12日,邓小平抵达新加坡,开始了他的首次访问,这是他在1976年恢复领导职务后,第一次出访东南亚国家。这次访问,被称为一次“破冰之旅”,因为它结束了中新两国多年的冷淡关系,为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当时,中国刚刚走出了“文化大革命”的阴影,正处于政治和经济的转型期,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希望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而新加坡,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却在短短几十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繁荣富裕的花园城市,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邓小平对新加坡的发展模式很感兴趣,也很欣赏新加坡的领导人李光耀。

图源:雅虎
邓小平和李光耀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新加坡总统府,两人简单寒暄几句后,就开始了深入的交谈。他们谈到了中国的对外方针,新加坡的发展经验,东南亚的局势,以及两国的合作前景。在谈话中,李光耀直言不讳地向邓小平提出了一个敏感的问题:“中国必须立刻停止革命输出。”
他指的是中国在东南亚支持的共产党武装运动,这些运动不仅威胁到了新加坡和其他国家的安全,也影响了中国的形象和信誉,李光耀认为,中国应该放弃意识形态的干涉,转而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和平的关系,这样才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有利的环境。
邓小平听了李光耀的话,并没有生气或反驳,而是平静地问了一句:“你要我怎么做?”这句话让李光耀很吃惊,也很佩服。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从未遇见过任何一位共产党领袖,在现实面前会愿意放弃一己之见,甚至还问我要他怎么做。尽管邓小平当时已经74岁,但当他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时,他还是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
李光耀建议邓小平,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行动,向东南亚国家表明中国的和平意愿,比如停止对柬埔寨的支持,与越南和缅甸改善关系,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建立外交关系等。邓小平表示,他会考虑这些建议,并且希望新加坡能够在国际上为中国说些公道话,帮助中国消除误解和隔阂。

图源:雅虎
邓小平和李光耀的这次谈话,是两国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它显示了两位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胸怀,也为两国的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对李光耀的建议,也有所采纳。在1979年,中国与越南发生了边境战争,中国撤出了对柬埔寨的支持,与东南亚国家展开了和平外交。在1980年,中国与新加坡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成为了互信的伙伴。
一次“启迪之旅”
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不仅是一次“破冰之旅”,也是一次“启迪之旅”。在这次访问中,邓小平深刻地感受到了新加坡的发展成就,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在新加坡看到了一些对中国有重要启示的事情。
公共住房计划
邓小平听取了关于公共住房计划情况的介绍,并登上该局22层办公大厦的顶层,瞭望周围一幢幢新建成的公共组屋。邓小平询问了新加坡每年住房建筑的总面积和其他有关问题,在得悉新加坡总共有三万名技术人员和工人从事住房建筑的情况之后,他说,新加坡的建筑机械化程度高。邓小平觉得新加坡的公共住房计划是一个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邓小平回国后,就着手推动了中国的住房改革。

图源:雅虎
工业园区
邓小平到裕廊工业区听取了相关介绍,并登上五层楼高的瞭望塔,鸟瞰这个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区。新加坡以裕廊工业区为基地,提出面向出口的工业化战略,走跨国公司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时至今日,裕廊工业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其发展模式是中国各地的开发区借鉴的对象。
邓小平对新加坡的工业园区很感兴趣,因为这是一个利用外资的有效方式,也是一个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回国后,就着手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提出了“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鼓励外商来华投资,也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还亲自选定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沿海城市作为经济特区,邀请新加坡前副总理吴庆瑞当经济顾问,让他对华南沿岸几个经济特区的发展问题提供意见。

图源:雅虎
改革开放十多年后,1992年1月2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在游览珠海市容时,邓小平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珠海有点像新加坡了。”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特区已经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社会管理
邓小平在新加坡看到了一个有序的社会,一个干净的城市,一个守法的民众。他对新加坡的社会管理很感佩服,因为这是一个保障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声誉的重要因素。邓小平回国后,就着手推动了中国的社会管理,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要求“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李光耀访华时曾说,等中国从十年动乱中恢复过来他再去中国,邓小平说那需要很长时间,李光耀回应:“你们真要追上来,甚至会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根本不会有问题。怎么说我们都不过只是福建、广东等地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农民的后裔,你们有的却尽是留守中原的达官显宦、文人学士的后代。
经过4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追上来了,而且在许多方面比新加坡做得更好,甚至带动了本区域乃至全球的创新与发展。

新加坡河畔的邓小平铜像,图源:雅虎
邓小平和李光耀的这次访问,不仅增进了两国的了解和信任,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李光耀也曾经说过:“邓小平是我所见过的领导人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尽管他只有五英尺高,却是人中之杰。”
正是因为有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才有了新中两国在经济、科技、人文、教育等领域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否则,中国不会成为新加坡的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也不会成为中国的最大外来投资来源国,在新加坡也不会有这么多来自中国的高素质新移民、专业人才、高水平留学生、高素质工人。
这一切,都源自邓小平的高瞻远瞩以及政治魄力,谨此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致敬!感谢邓小平,感谢新加坡,感谢改革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