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新加坡的同学在和本地的华人交流后也许会发现即使是“同根同源”,两地的用语还是有着许多差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新马华人常用的几句“黑话”,供大家参考~
一个字
“一个字”等于五分钟。在粤语、闽南语和部分客家话地区,“字”通常表示五分钟,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字”代表闹钟上的数字,正好从一个数字到另一个数字所经过的时间是五分钟。由于新马的华人大部分都是从上述地区移民而来,所以“字”被普遍使用。

时钟,来源:Muji
烧水
烧水即热水,而非我们平时理解的动作“烧一壶热水”。“烧”在此处是“烫”的意思,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会听到“需要烧的吗?”“这个烧烧的”等句子,其实就是“需要热的吗?”“这个很烫”的意思。

热水,来源:搜狐
还钱
还钱即结账、买单、付款等意思,而非“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中的“还钱”。在新加坡吃饭时我们经常会听到服务员说“还钱了吗?”,或者有人起身付款时说“还钱。”,其实都是“买单了吗?”和“买单。”的意思。

Pay,来源:The Balance Small Business
其实这两者的意思还是很接近的,但是背后的感情色彩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下次听到“还钱”不要觉得一头雾水,认为自己没有“欠债”~
巴仙
巴仙即百分之,“一百巴仙”等于“百分百”。“巴仙”这个词来自己于对英文单词“percent”的音译,而非普通话中常用的“百分之”的意译。新马地区的华人通常都是用巴仙来表示百分之。

Statistics,来源:Towards Data Science
做工
做工即工作。“做工”的字面意思是干活,但在新马地区它的应用范围更广泛,并不单单指体面劳动,所有的工作,包括白领、蓝领等办公室职位的上班都被称作“做工”。如:“明天国庆节放假,不需要做工。”

工作,来源:摄图网
巴刹
巴刹即市场,一般指菜市场、农贸中心,集中售卖食品的地方。“巴刹”是马来语“pasar”的音译。新加坡的巴刹一般建立在人流密集的组屋下,在节假日如中国春节前通常会充满采购的人们,十分热闹。而巴刹售卖的商品价格也通常比超市中的要价格实惠。

巴刹,来源:FoodieSG
Ang moh
Ang moh即西洋人、高加索人。“Ang moh”来自闽南语,原意是“红毛”的意思,由于高加索人种的毛发较东亚人更淡,新马地区的华人便对当地的西洋人取了这个绰号。“Ang moh”一词起初有较浓的讽刺意味,甚至有歧视的意思,但现在多用作对话间的戏称,或不带感情色彩的代称。(不过大家想要使用时还是要注意场合,小编的科普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地华人的对话。)
关于新马地区的“黑话”就介绍到这里了,大家生活中还发现过什么其他的有趣“黑话”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