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抄写员
早年,所有语文的新闻都是用打字机打出来的,但中文除外。中文新闻编辑可能字迹潦草,因此写好的新闻稿需要抄写员再誊抄一遍。抄写员誊抄过的新闻稿, 字体端正清楚容易辨认,避免了新闻播报员读错字的问题。

中文新闻组抄写员曾守荫。
我们的中文新闻组里有好几位抄写员,不过其中一位很特出。他是新加坡人曾守荫。曾自幼对中文书法有 中文新闻组抄写员曾守荫。
兴趣,后来他参加过在中国、日本、台湾、香港、韩国、欧洲和马来西亚举办的书法展览。1998年,曾守荫还送了一本签了名的他的作品集给我。
联合国任务
1981年7月,我被派到美国报导联合国召开的“柬埔寨问题国际会议”。 想到要去一个这么庄严的国际机构工作使我有些担忧。不过,实际工作比我想像中容易。所有事情井井有条,记者们很容易就能拿到与会者的演讲稿和视频。

时任广播局总经理黄李淑珍(左一)出席一个新闻室的聚餐会,右一是李金殿。
除此之外,我国常驻联合国大使许通美教授随时帮助我,他每一回都会告诉我会议谈论了什么。他对会议背景的分析使我的新闻报导有了深度。他真是一位亲切又谦虚的外交家。
推出图文电视
当副主席郑东发先生决定新加坡广播局应该有图文电视时,我被派去伦敦学习。还有两个人陪我同往,一位是工程师,一位是财经编辑。我们花了两个星期学习英国的图文电视服务。英国有两个图文供应商,一个是英国广播公司的CEEFAX,另一个是独立电视的Oracle。两者都提供一样的服务,就是文字新闻。

新加坡第一任总统尤索夫·伊萨(左一)与李金殿在总统府的一个宴会上握手。

新加坡第二任总统薛尔斯颁发1978年国庆“效率奖章”给李金殿。
我回来后呈交了一份报告, 推荐我们采用Oracle 系统。我的推荐被接受,SBC的图文电视建立起来。SBC Text 在第五波道和亚洲新闻台出现,提供新闻、股市行情和娱乐新闻。随着更先进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出现,SBC 图文电视到2013年才停播。

《On Air》新书发布会,前排中为新广前总经理/ 副主席(1980-1988)郑东发,右一为李金殿。
我在“新加坡广播局”的时候,经历了几次机构重组和其他的变化。从1960年隶属于文化部的“新加坡广播电台”,到1980年的“新加坡广播局”,和目前的新传媒。这些改变使新闻报导也有长足的进展。1999年3月“亚洲新闻台”的启播是一个里程碑,我个人对这个频道感到很自豪,它在本区域是最佳的频道。
对我的职业生涯我没什么好挑的,我能达到我事业的顶峰,一同管理广播和电视的新闻处,直到我1995年退休。我很幸运,有一支优秀和尽心尽力的团队帮助我取得成功。一路上虽有起伏,不过,最后的终点令人满意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编辑组译

李金殿
作者简介:
李金殿是广播电台的资深记者。从新加坡广播电视台到新加坡广播局,他是新闻处的助理处长。期间, 他跟随李光耀总理出国采访多次。李金殿退休前是广播电台新闻处的副总裁。在服务了35年后,他于1995年退休。李金殿一直很关心《回望加利谷山》编辑工作的进展,还特地把他在《On Air》里的原文做了一些修改,以面对中文读者。不幸,这位电视台新闻室的主将,于2021年8月8日因心脏病去世。
《回望加利谷山》是第一本详细记录新加坡广播电视发展史的重要中文书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传媒(MediaCorp)中文节目组的台前幕后人员撰写的集体记忆,图文并茂地讲述了80年来发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50个篇章分为八辑:统帅、先驱、广播、新闻与时事、综艺节目、华语戏剧、幕后大军、熠熠星光,时间跨度从1942年日本占领新加坡时期一直到2016年新传媒搬迁到纬壹科技城。真实地记录了一批热爱广播电视事业的台前幕后人员,如何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零开始不断追求卓越;如何为观众制作更好更精彩的广播和电视节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