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寇在市区进行胜利大游行,耀武扬威。图源:帝国战争博物馆)

(日寇处决锡克族战俘。图源: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K R Menon医生后来回忆道:“(日军进城后)市民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他们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屠杀数万华人
日本侵略军占领新加坡之后,为了报复华人抗日,展开名为“肃清”的大屠杀,也称“大检证”,用多部货车负责带走有嫌疑的华人,年龄18至50岁,把他们带到榜鹅、樟宜、加东、丹那美拉等海边枪杀。至少七万至九万华人被杀。

(大检证现场。图源: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检证合格的,盖上个“检”字,才可安全离去。通不过的,直接押上车,拉到海边集体枪毙。“乱离时代”展品。)

(这是20岁广东籍贯男子朱振南的良民证,他是海味杂货店店员。“乱离时代”展品。)
位于樟宜的惹兰培本是其中一个屠杀地点。这些是1966年在惹兰培本乱葬岗发掘出来的,有钥匙、钱包、笔、眼镜、梳子、子弹壳、皮带扣、烟斗等。这些都是野蛮侵略者血淋淋的罪证。




(以上三幅:“乱离时代”展品。)
先驱画家刘抗1946年创作《杂碎画集》,图文并茂把日军暴行形象地展现于读者眼前。

(“乱离时代”展品。)
后记:沉重与悲戚之后是什么?
我参观过不少战争历史展览,但,给我如此沉重和悲戚之感的,只有三个。
一个是我2002年去过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一个是我去年参观的“乱离时代:1942年新加坡沦陷时期的回顾与意义”(Dislocations)二战主题展览,在新加坡历史博物馆展出。


这个展览十分独特。
它并不是教科书式的把新加坡沦陷历史一幕幕展示,而是通过亲历者的各种回忆和文物,让观众从个体的层面认识历史,感受历史。

(英军从新加坡撤侨,侨民撤离时的心理活动。)

(在船上望着被轰炸的新加坡,四处火光摇曳。)

(很多船被击沉,包括运送军需增援新加坡的“亚洲皇后号。)
这样的感受十分直观,也十分有震撼力。
它让你感觉到,苦难和无助,可能就在你我身上。
也让你感觉到,和平与幸福,随时可以离你远去。
沉重和悲戚之后,应该是反思和记忆。

(“乱离时代:1942年新加坡沦陷时期的回顾与意义”从1月29日至5月29日在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出,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入场免费。)
还有一个是怡和轩去年举办的《新加坡沦陷八十周年纪念 — 1939·陈嘉庚》展览,展品以首次公开的二战文献为主,其中以日本情报战所残留下来的档案,处处可见当时日军的处心积虑,令世人吃惊和警惕,包括:
a. 卢沟桥事变第二周年(1939年7月)地图,显示日军封锁中国沿海各大港口,只剩下西南边陲一条滇缅公路和外界联系。
b. 日本驻缅甸使馆侦察收集到的滇缅公路运输数据。
c. 日本情报机关收集的1938年战略资源(农业,矿业)的产地产量分布图表:马来亚的锡矿,树胶和米,还有菲律宾的铬矿。
d. 日军间谍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东南亚各大市镇锁定的目标建筑物地图七张: 新加坡(83 座建筑物)、马六甲(13 座)、太平(12 座)、雅加达(75 座)、巨港(34 座)、马尼拉(103 座)、宿雾(10 座)。
在这次展览上,我还有幸偶遇102岁的飞虎队英雄飞行员何永道,详情请见: 独家专访102岁飞虎队飞行员,曾冒死轰炸日军基地、弹药库、火车站等
居安思危,自力更生
今年是新加坡沦陷八十一周年。 再过十九年,到了2042年,就满一百年了。
届时,几乎所有二战亲历者都不在了。但是,他们的子孙会听自己父辈和祖辈说过抗战和战争故事,这会成为他们家族记忆的一部分。
然而,对更广大的新加坡社会来说,到时还会不会记得这场残酷的战争?还会不会认为这段历史必须牢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牢记历史,是为了吸取教训——居安思危,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安全、生存和尊严的保障,只能靠自己。
新加坡不是第一次沦陷 悲剧曾经重演,将来也可能重演
1942年到1945年,新加坡沦陷于日寇之手。但,这不是新加坡第一次被侵略,也不是新加坡第一次沦陷。
根据《马来纪年》的记载,新加坡在14世纪末曾被满者伯夷侵略,之后被统治数十载。
15世纪初至16世纪初,新加坡被马六甲统治;1613年,亚齐苏丹国入侵柔佛,焚毁新加坡河河口的据点。
现代新加坡人很少有知道这些历史的;即便知道,也只是知道硬邦邦的几段文字记载,对这些历史没有任何情感和感觉,似乎它并不是我们的过去,似乎它与我们毫无关系。
当然,其中一个客观原因是,现代新加坡人是莱佛士开埠前后移民的后代,我们并不继承14世纪和16世纪的这段历史,对它缺乏认同感,倒也不为过。
我们可以遗忘满者伯夷和亚齐苏丹国带来的血的教训。但是,如果我们也遗忘二战,有朝一日,这段历史就也会从我们后代人的集体记忆中抹去。
抹去又如何?
届时,这个以百万先辈的血、泪和尊严为代价的惨痛但宝贵的教训,将付之东流。
如果我们忘却历史,如果我们遗忘教训,如果先辈的沉痛与悲戚只成为展品,而不是我们集体记忆的一个部分,那么,这个悲剧将来还可能会重演。
愿天下太平,祝兔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