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各族平等,加强教育,促进农业发展,10年内我们就将培养出新一代的马来人,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懂得科技和现代管理技术(可以和其他民族平等竞争)。”
马来西亚神圣的议会大厅里鸦雀无声,坐在远处的东姑和拉萨两人脸色铁青,气愤难平。特别是拉萨,他从大学时代起就和李光耀不对付,又是马来人特权的主力支持者,他和很多马来议员们发出歇斯底里的辱骂和诽谤。
这是李光耀一生中用马来语发表的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演讲。
只可惜当年没有录像设备,这个演讲视频没能完整保存下来,一队长只找到了这一小段视频。
顺便多说一下,当年的演讲内容已经解密,一队长在新加坡国家文档馆中找到了打印稿。

新加坡国家档案库中保存的文档手稿
但是很遗憾,当年李在马来西亚国会用马来语演讲的状况以及现场气氛,光凭稿件和小段视频已经不能重现了。但是还好能看到其他参会人的转述。
1990年,在新加坡建国25周年纪念日时,新传媒电视台制作了一档特别电视栏目,邀请了当年的亲历者,李光耀、吴庆瑞、巴克、鄂图曼沃等进行口述历史。
巴克回忆道:李先生讲了大约半个小时,国会和旁听席上约有500人,但是连一根针掉落人们也能够听见。会场允许喝彩的话,我想他们就会这样做了。回顾起来,我想就是在那个时刻,东姑和他的同僚觉得最好还是把新加坡和李先生给踢出去。
鄂图曼沃当时也在议会大厅,他回忆说:“会议厅里一片寂静,没有人走动。马来联邦政府的部长们颓然坐在席位上,坐的那么低,从他们前面的桌子望过去,只能看到他们的前额。后座议员们听的入神,他们听得懂每一句话。”
“这是个关键的转折点,他们把李光耀看成一个危险人物,有一天可能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的首相。”
鄂图曼沃是新加坡开国时的内政部长,也是初代内阁中唯一的马来裔,深受李光耀信任,他在电视台上光明正大说出来这句话,是可信的。
成为马来西亚联邦首相,这才是李光耀心中隐藏的那个终极目标。
虽然终其一生,李光耀在公开场合总是表达自己并无此意。但1965年形式一片大好,李光耀极有可能在1969年即将举行的大选中获胜,连巫统领袖东姑也已切身感受到了他的威胁。
因为无论是东姑和李光耀,他们都很清楚。
民主选举制度在遭遇种族问题时是无效的,选民们被民族仇恨蒙住双眼,只能根据种族差异投出自己的一票。
在这种制度下,人数多的民族总是能继续从人数少的民族身上得利,而且因为选票少的原因,少数民族根本无法翻盘改变悲惨命运,直到被压迫民族奋起反抗为止。
斯里兰卡在建国后的走势,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事留在斯里兰卡第三集再详细讲)
精于算计的李光耀不会无的放矢,他和杜进才在组织反对党联盟前,计算过马来西亚的人口比例。
马来人的人口总量在原马来亚联邦是占优势的,但1963年新马合并后,一下子增加了三百万华裔选民。人口调查最新的数字是马来人39%,华人42%,印度人12%。
马来人已经不再是人口最多的民族了,况且巫统的种族歧视行为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慨,只要能取得华裔和印度裔的支持,1969年的选举获胜希望很大。
只要胜选,就能修改种族主义宪法条款,李光耀不仅能成为马来西亚联邦首相,还能携消灭种族主义的光环,在国际上赢得更大的声誉。
到了那个时候,李光耀借势整合各种族,建立种族和谐的新生国家。再以他自己远超任何一位马来领袖的治国才能来治理马来西亚,只怕东南亚可能会出现一个与日韩旗鼓相当的发达国家。整个亚洲的地缘政治都将要改写。
只可惜的是,聪明的李光耀没有算到,政场如棋局,他固然有自己的妙手,但对手可能会掀了这个棋盘。
就在这一天,就在李光耀正洋洋得意追打嘲讽马哈迪的同时,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先生下定了决心。
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新加坡和李光耀从马来西亚踢出去。
而此时的李光耀尚浑然不觉,东姑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决定了新加坡独立的命运。
这时已经是1965年的5月底,这场由巫统一种族冲突开闸,由李光耀亲自把水搅浑的政治漩涡愈演愈烈。
李光耀和东姑作为开国国父尚可在漩涡中保持定力,但他们的内阁成员们却没有这样的定力,他们马上就要开始一轮新的争吵和斗争。
前途依然未卜,但决定两国命运的审判日已经就在不远的前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