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b裁员,东南亚互联网不行了?

2023年07月29日   •   3万次阅读

上个月,东南亚“大厂”Grab爆出裁员消息。 这家总部位于新加坡,集打车、外卖等综合本地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公司,是东南亚科技公司的代表之一。但这一次,巨头也扛不住了。

其此次裁员的全员信和全员会议中透露,此次裁员涉及到1000余位员工,约占总员工数的10%。这也被外界认为是Grab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甚至,中国互联网圈也对Grab裁员引发了一阵讨论——Grab在北京的团队也受波及,裁掉了10%左右。

事实上,在疫情刚刚开始的2020年,Grab也曾经进行过一次裁员,但那次被曝出的裁员人数为360人,远没有此次宣布裁员千人的影响巨大。

裁员消息后的第三天,即6月23日,Grab股票出现波动,股价大幅下挫5.11%。而整体上看,自2021年底在美股上市以来,Grab的股价已经下跌了约70%。

Grab的巨大裁员精简力度,以及去年9月东南亚另一明星科技企业Shopee的大裁员,几乎让整个出海东南亚的企业和资本都感受到一些负面情绪。一些过去喜欢投资东南亚的机构,也动作放缓,紧衣缩食。甚至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关于东南亚市场的质疑声音:“是不是东南亚互联网不行了?”“新加坡经济是否尚可支撑?”“Grab的现金流难道还有问题?”

实际上,几乎整个东南亚的头部科技公司,都跟中国互联网巨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乃至他们的业务模式也跟中国互联网巨头们“异曲同工”。因此,Grab的大裁员,某种意义上也是东南亚科技公司在学习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后,一种阵痛的缩影。

真实的东南亚互联网大公司竞争,目前呈现怎样的生态?Grab全员信中提到的新的“运营环境”,也就是东南亚市场的商业环境,如今又有哪些变化?霞光社结合众多信息和采访,试图呈现这种变化。

图源:Grab官网

“三项全满”,是一位刚刚被Grab裁掉的员工,给予这位老东家的评价:

“工作内容,同事,薪水三者占一项就能苟著,两项能不动就不动,三项那就是奇迹。而我第一次体验到三项全满(的公司)。”

这位前Grab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自述,职位是数据、产品分析师,有着4年零9个月的工作经验,曾涉猎过咨询和互联网产品等方向。

在发现被Grab裁员后,他语气中更是充满遗憾和惋惜。

图源:坡坡DA求职中

事实上,不止是这位被裁员工,Grab至今仍被不少年轻人认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职公司。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和谐的同事关系,是Grab作为一家东南亚互联网“大厂”给人留下的印象。

有一件事情也反映了这一点:在发出裁员消息时间上,联合创始人&CEO陈炳耀特意选择了在多数办公地点的下班时间之后通知,以使被裁员工有私人的空间和时间处理这个消息。

也正因此,许多人的反馈是“太突然了”。

Grab是谁?对于出海东南亚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了。

Grab被誉为东南亚版“滴滴”和“美团”,于2012年在马来西亚创立,创始人是Hooi Ling Tan和Anthony Tan(陈炳耀)——两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哈佛MBA同学。在后来的十年中,Grab通过资本支持和烧钱激励吸引司机入驻,快速进入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以及印尼和越南市场。2018年,Grab收购Uber成为东南亚打车独角兽,同年推出了外卖配送平台GrabFood。2021年Grab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时估值就已经达到400亿美元,其服务内容除了出行和外卖,已经拓展到了金融、健康、支付等诸多本地生活领域。

“去东南亚之前,朋友让我先下载好Grab,一下机场打车就要用,外卖、支付都用得到。”曾经多次前往印尼,从事跨境生意的Abby告诉霞光社,如果不在意多出来的服务费,用国内的支付宝都可以直接连接到Grab在本地打车。

可以说,Grab目前已然成为遍及东南亚最大的互联网本地生活平台之一。

就是这样的一家公司,根据Grab去年的年度报告,全球员工总数也仅为11934人(全职)—— 绝非体量庞大到明显存在冗余的互联网庞然大物。

在诸多社交媒体上,Grab的风评也是“一股清流”:“不加班不内卷的互联网公司”“值得去的小而美外企”等等,都是较为正面的评价。在Grab被裁员工的脉脉下,还有“还招人吗?”“下次招人啥时候?”等等留言。

一位Grab前员工表示,前公司G5级别(约等同于阿里P7-P8层级)的管理层也同样有涉及到被裁员工,但好处在于赔偿额度尚可,虽然不同层级具体额度不同,但总体上赔偿数字在“N+2- N+4之间不等”。

“早就隐隐约约听说要裁员了,没想到宣布一次裁这么多,估计后续还有,感觉并不是因为某个具体业务的裁撤。”另一位被Grab裁掉的员工说。

根据陈炳耀在全员信中的表述,这次Grab的大裁员,并非“走捷径追求盈利”,而是因为“必须适应我们的运营环境”。他尤其还提到了最近一段时间内AI技术带来的大冲击:“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成本已经上升,直接影响了竞争格局。”

但相关领域投资人向霞光社表示:“感觉(裁员)与AI冲击直接关系不大,可能(AI)在未来战略上会有影响,但目前是感受不到的。”

而陈炳耀信中提到的并非“走捷径追求盈利”的说法,却有很多业内人士买账。理由是Grab从上市起,虽然尚未实现盈利,在东南亚以及全球也面临着许多巨头的竞争压力,但其一直以来在现金流领域都很有优势。甚至从其今年3月底披露的财报中看,其账上净现金还有50亿美元,仅这些就足以支撑公司运营8年。

此外,了解陈炳耀身世的人更是知道,这位妥妥的富二代从不会为钱发愁。早在上世纪50年代,陈家就在马来西亚获得汽车特许经营权,涉足汽车业务,成为日产汽车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生产商及分销商。后来公司业务从最初的汽车经销商逐步发展成横跨汽车零件制造、汽车组装、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跨国公司。陈炳耀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如果失败了,我会从头再来,没什么大不了;而且我创业也压根不是为了钱,我完全没有财务上的压力。”所以,尽管创业早期他遭到父亲反对,但心疼儿子的陈炳耀母亲还是为自己看不懂的Grab投下一大笔钱。

那Grab裁员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图源:Grab官网

近一年全球范围内来看,不少“大厂”都在寒冬中摸索,东南亚互联网大厂也不例外。

今年5月18日,Grab发布了今年的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其外卖业务的GMV同比减少了9%,季度环比也下降了1%;营收成本小幅增长,一季度为3.7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3.10亿美元;整体GMV达到49.5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48.05亿美元相比增长3%。虽然第一季度调整后的息税前亏损,已经下降到了6600万美元,但这家东南亚本地生活“庞然大物”依然尚未实现盈利,净亏损的下降就已经是极好的消息。

事实上,不仅是Grab,东南亚的电商行业均面临着巨大挑战。Grab在东南亚的竞争对手GoTo集团和Sea集团,比Grab更早地推行了裁员战略。

早在2020年6月,Grab的竞争对手,东南亚的另一家提供打车、外卖等服务的互联网巨头GoTo集团就宣布裁员430人。去年11月,GoTo又裁员1300人之多,占公司总人数的12%。不久前的3月,GoTo又宣布要裁员600人。

GoTo的CEO安德烈・索里斯托还在采访中直言,这段时期“具有挑战性”,要“创建一个更精简的组织”。

同样,Sea Limited和其旗下的Shopee,去年的裁员风波更是屡上新闻。尤其是Shopee连续几轮的海外市场大撤退,涉及到裁员人数合计总数达到6000-7000人。此外,在新加坡设有办公室的美资互联网大厂如Meta、Google,几轮裁员下来也同样严重影响到了东南亚互联网职场风向。

相比之下,Grab的裁员节奏反而相对缓慢。

不仅如此,由于Grab于2022年收购了马来的生鲜电商连锁品牌Jaya Grocer,其纸面的员工人数在去年不降反增——增加了3000余人,也正因为此其总人数才逐渐达到2022年年报中显示的11934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Grab在全球范围内的人才布局颇为奇特:

虽然Grab最初在马来西亚创立,但从2014年初就把总部迁到了新加坡,以新加坡为基础辐射东南亚地区的8个国家400多个城市。然而,除了东南亚的雅加达、胡志明市等,Grab还在北京、班加罗尔和美国西雅图等全球7个城市都设有研发中心——但这些城市并没有Grab的业务覆蓋。

北京是Grab在东南亚之外成立的第一个“海外”研发中心。

Grab在世界各地的研发中心,都布局了“特定的业务”—— 从Grab官方资料上来看,Grab北京办公室建立于2015年5月,重点研发领域包括Grabfood和物联网等;西雅图研发中心建立于2016年1月,重点工作则包括数据平台、用户信任、身份与安全等。而在更靠近东南亚市场的新加坡,则多了司机体验、客户体验以及Grabpay等工作,在雅加达也更侧重商家和司机入驻等更靠近市场端的工作。

也就是说,Grab虽然在这些市场没有布局业务,但布局了大量的研发人才。这既可以理解为Grab的人才储备战略,也可以解释为东南亚本身的人才缺乏。

全球布局人才是Grab能保持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但也是触发其寒冬下收缩的导火索。

在此次的裁员中,Grab西雅图研发中心也被认为是“裁员重灾区”——据传有80%人员被裁;而北京研发中心也遭遇一定比例的裁员。

因此,此次裁员,更像是Grab面对“寒意”下的收缩。伴随着Grab等东南亚大厂在全球范围内研发中心的搭建,以及过去几年在电商、本地生活、出行、支付金融等诸多领域的拓展,由于战略步子迈得太大而造成的人员冗余,裁员几乎是一种必然。

此外,人才的分散和臃肿,势必也会带来管理和执行效率上的牵绊。由于Grab吸收了多个国家的科技人才,在文化融入和沟通上都会存在障碍。有被裁员工甚至吐槽,Grab内部也开始内卷,一些中层管理者也在此次裁员之列。

今年一季度Grab业绩会中也披露,过去两个季度,其核心部门和公司职能部门的整体员工人数环比下降。管理层仍然专注于提高整个组织的成本效益,以进一步降低区域企业成本。

更深刻的隐忧,是这家互联网公司的“基因”。

表面上,这是一家从东南亚成长起来、极具活力的平台企业。

“Grab是东南亚的‘超级应用’,服务很好,一般不会有送错,不接单这些情况。”

这是一位消费者在使用Grab后的评价。实际上,Grab在东南亚消费者的观感里普遍还不错。

“一到印尼,满大街都是戴着绿头盔的摩托车。无论是载客摩托还是打车,都免不了看见绿色的外套和绿头盔。”一位出差东南亚的商务人士说。他一下飞机就看到了Grab的载客指示牌—— 一个大大的“pickup point”标识,颜色是一种颇显正规的,让人安心的草绿。

1/2
下一页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4788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新加坡保险:住院/重疾/指数寿险如何守护你的未来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