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伯术后主动脉瘤持续变大 进行定制化微创修复术后已好转

“陈医生的人很好,他救了我一条命。”
一名74岁老伯十年前被诊断出患上第四期声门下喉癌(subglottic laryngeal cancer ),当时医生也发现他的主动脉弓动脉瘤有扩大的现象,并为他进行了典型支架手术,但他的主动脉弓动脉瘤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到危险程度。在与时间赛跑的情况下,陈笃生医院的几名医生于是在几个月前决定为他进行微创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简称EVAR),过几个月后情况已明显好转。
十年前动手术 情况没有好转
在2013年,孙荣辉的声音变得沙哑,情况持续约两个月后,医生进行检查,发现他患上了第4A期声门下喉癌。当时,医生也为他进行了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并发现他的囊状主动脉弓瘤(saccular aortic arch aneurysm)的尺寸为5公分,比正常的大2公分。
陈笃生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及高级顾问医生兼任助理教授陈伟隆前天(1日)对媒体表示,所谓主动脉瘤(aortic arch aneurysm)指的并不是肿瘤,而是主动脉异常的扩张肿大,导致主动脉壁变弱。
陈笃生医院放射诊断科高级顾问医生兼任助理教授潘威表示,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对病患带来致命性的风险。
由于担心主动脉瘤会破裂,医生当时为孙荣辉进行了胸腔内动脉瘤修复术(Thora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 简称TEVAR)。不过,这个支架并不是量身定制的,而是普通的支架。

孙荣辉去年主动脉囊(aortic sac size)扩大到11.6公分。(图:陈笃生医院)
虽然放置了支架,不过孙荣辉的主动脉瘤并没有缩小,反而日渐肿大。去年他出现胸部疼痛症状后求医,结果医生发现,他的主动脉瘤已经扩大到11.6公分了。
陈笃生医院放射诊断科高级顾问医生兼任(客座)助理教授郭汉辉说,与心脏外科医生讨论了过后,他们认为基于年纪和其他种种因素,孙荣辉并不适合再做开放式手术。
几名医生于是决定使用特别量身定制的覆膜支架,为孙荣辉进行微创手术。
家人比自己更担心
孙荣辉受访时表示,自己在2013年已经动过胸腔内动脉瘤修复术,不过情况并没有好转。
他诉说:“我开了三、四次刀(我忘记几次了),没有好(起来),人家开两次刀就没有(事)了。”
孙荣辉原本已经不愿想太多了,觉得自己已经老了,怎样都无所谓。但他说,陈医生告诉他,必须进行手术。
“我的家人、孩子都比我担心。不过后来孩子就说,爸爸你去做(手术)吧,不要想这么多。”当时,他的太太则保持沉默。
不过,孙荣辉最终还是决定听医生的话,动手术。他也非常感激医生:“陈医生的人很好,他救了我一条命。”
医生给了孙荣辉两周的病假,不过他在手术后住院七天就回家,并在出院休息两天后就回去上班,继续做清洁的工作了,“因为在家里闲着没事做。”
几个月后,他的囊状主动脉弓瘤已明显变小。

覆膜支架。(图:蔡庆顺)
预计需为越来越多病患进行这类手术
在2019年,陈笃生医院是东南亚首家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医院。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治疗主动脉瘤的微创手术。孙荣辉手术的覆膜支架是量身定制的,而潘威表示,他们是用一个导管,从他的大腿,将覆膜支架从大腿的股动脉伸进胸部的。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七名年龄介于60到80岁的病患接受这种微创手术,而医生们也认为,本地在未来也会越来越需要进行这类手术。
潘威说:“新加坡有人口老化的现象,而且这些年长病患很多都有其他潜在的病症,导致他们不适合进行典型的手术,而这个覆膜支架可以取代传统治疗,给他们多一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