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2 月发布的关于《职场公平立法》 (Workplace Fairness Legislation, WFL) 的临时报告中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在《劳资政公平雇佣指导原则》 (Tripartite Guidelines on Fair Employment Practices,TGFEP)的指导下,为现有的公平和择优就业措施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支撑。
职场需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这有助于职场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长期职业目标。特别对于年轻劳动者来说,职场公平法的引入使他们在初入职场时能更有底气。
职场歧视从未消失
2022年,亚洲新闻台和新加坡政策研究所 (CNA-IPS) 就种族关系问题采访了2000多名受访者,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在种族歧视问题上存在明显的代沟。

当问及社会是否已消除种族歧视的问题时,认为新加坡已实现这一目标的年轻受访者比例较年长受访者要小很多:在21至35岁的人群中,只有28%的人持此观点,在36至50岁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29%;相比之下,超过50岁的受访者中,有40%的人认为新加坡已经成功消除了种族歧视。
事实上,在职场中,公然歧视很少发生在新加坡人身上。但是对于少数族裔来说,他们遭遇歧视的概率却相对高很多。
在这次调查中,受访者中有5%的华人表示自己丢工作的原因至少有一次是因为自己的种族,而因种族原因丢工作的马来人和印度人占比分别高达21%和17%。当被问及他们是否曾因种族原因而错过晋升或工作机会、或工资比同行低时,受访者一致给出了肯定回答。
由此可见,少数族裔所提到的歧视问题绝不只是他们的主观感受,而是真实存在的情况。
CNA-IPS的调查还表明,这些歧视和偏见阻碍了少数族裔的职业发展。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新加坡华人更适合担任管理层的岗位,而只有约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马来人或印度人也适合管理企业。

谈到社会的偏见和歧视,我们就会想到群体被标签化的问题,比如认定这个群体工作效率低下、或是某个国家的人很难融入职场等各种标签。因此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职场里,丢失工作机会可能不全是能力问题,也许会是因为遭遇到了不公平的职场歧视。
尽管我们展示的数据主要与少数族裔在职场中可能面临的歧视有关,但类似的现象也同样存在于其他的少数群体中,比如残疾人士或者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他们遭遇到的职场歧视绝不比种族歧视要少。
制定反歧视就业法规迫在眉睫
迄今为止,职场歧视问题已纳入“劳资政公平与良好雇佣联盟” (Tripartite Alliance for Fair & Progressive Employment Practices,TAFEP),该联盟成立于 2006 年,旨在推动雇主、雇员和一般公众采纳公正、负责和择优就业的做法,并在TGFEP提出的框架下加以执行。TAFEP为雇主提供了遵守就业法律的资源和指南,同时鼓励他们采用三方标准。TAFEP还为员工提供了举报职场歧视和骚扰的渠道,并提供调解服务以解决这类职场纠纷。

据该机构报告称,从 2014 年到 2021 年间,他们平均每年会收到 379 起投诉,平均有 41 起由人力部采取了执法行动。然而,单一的政策框架并不能像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立法那样,去规定可能包括严重罚款在内的处罚措施。
也许正是因为缺乏明确的反歧视就业法规,一部分经历过歧视的人会觉得社会对此问题的态度不够严肃,因此他们认为这个问题未被充分重视。
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普遍提高,新加坡民众普遍认为,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来减少职场歧视行为,而WFL的出现就是对新加坡劳动法律体系一个很好的补充。因为法律中明确定义“歧视”是什么,尤其是“职场歧视”是什么,对于国家法律体系乃至整个社会都有很大价值。

新加坡劳动环境的一个核心优势是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的劳资和谐。这种和谐建立在强大的三方关系之上,即行业、工会和政府共同专注于维护职场和谐。在解决劳动纠纷时,尽可能优先考虑调解和协调,以维持非诉讼的、和谐的职场文化。
到目前为止,新加坡的相关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劳动市场环境的改变要求相关法规不断更新,职场反歧视法也许早该出台,现在立法无疑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报告中提出的WFL的建议包括:针对不同特性的易受职场歧视的群体,加大法律保护力度。
主要有以下特性:
·年龄
·国籍
·性别、婚姻状况、怀孕状况、看护责任
·种族、宗教、语言
·残疾和精神健康状况
这些建议还包括根据具体情况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临时支持,明确解决职场纠纷的流程,同时确保公平的经济和非经济补救措施。
立法初心:新法的核心诉求
三方委员会提出WFL的初衷,并不在于处理或者用立法规定所有形式的职场歧视。相反,该立法主要关注的领域是对TAFEP和人力部报告中最频繁的那些歧视现象提供保护。从2018年至2022年间,报告里面几乎覆蓋了所有类型的歧视投诉,其中以国籍歧视最为常见。
此外,委员会列出的这份清单也并非详尽无遗,比如它的立法保护并未包括那些在其他国家已经采纳的常见的歧视,如性取向和性别认同、遗传特性,以及过去的刑事定罪记录等。虽然这些特性可能不受WFL的保护,但好在TGFEP为持有这些特性的群体提供了保障。

总之,加强反对歧视的力度,对新加坡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都是关键的一步。
随着职场公平立法的出台,配合劳资政公平雇佣指导原则,新加坡年轻劳动力终于松了一口气。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劳动市场中,他们将有更多机会、在更加公平公正的职场环境中,去实现自己的职业抱负。无论他们的背景如何,或者他们的生活出现了何种困难(例如残障),他们都有权在一个没有歧视的职场环境中工作。
从长远来看,职场多元性有助于改变社会观念,进而塑造一个更为团结、包容的多元化社会。
文章来源:IPS COMMONS & TODAY,2023年6月6日,星期二
作者:Mathew Mathews & Hazim Zulfadhli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来自于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