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如此,在文化上也是一样。从闹市区的新门广场拐几个弯就能来到阿拉伯街,这里的一条副街叫巴格达街。如同牛车水,这里的房子也是小楼齐排,大多是二层楼,街道更加狭窄,房子的颜色也更加多彩,各种冷饮店、咖啡店、小吃店、小包包店、伊斯兰文化土产店、阿拉伯特色饭店,应有尽有。导游把我们带到一家蛋糕店,好客的店主给每一个人一份绿色蛋糕,一口咬下去,甜的让你掉下牙齿。须捧上蛋糕走上一阵才能想办法消耗之。新加坡曾是东南亚地区穆斯林朝拜者的集聚地,他们在这里汇集,然后坐船去麦加。朝拜旅程(hijj)的参加者往往在这个区域集中,久而久之形成了此地的街市。一家卖冰奶茶的店主给我们表演倒茶功夫,茶壶从他的头的一则倾下,茶水一泻而下,另一只手从腰部伸出,接着茶水。这让人想起了四川盖碗茶的倒茶功夫。来这里的人熙熙攘攘,有不少穆斯林,在我们喝茶的当刻,街口的苏丹清真寺响起了肃穆的乐声,提醒到了做祷告的时候。这里是步行街,也是文化保护区。文化与市场的结合让文化更有了发挥的余地。在市中心的赞美广场(Chijmes Hall),有一座天主教教堂,原为天主教圣婴女修院及宿舍,修道院使用了一百多年,现在则是一个多用途的礼堂,里面可以开音乐会、戏剧表演和举办婚礼。白色教堂给人异常圣洁的感觉,中间的塔楼和尖顶,凸显了哥特式建筑的风格,宗教与世俗活动相安无事,这恰恰是多元化得以存在的一种最重要的条件。
走进新加坡便是走入多元,体验多元的途径更是五彩缤纷,最要紧的是让自己的眼睛变得多彩。
